中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在独立的思考中彰显教学个性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790590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在独立的思考中彰显教学个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在独立的思考中彰显教学个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在独立的思考中彰显教学个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在独立的思考中彰显教学个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在独立的思考中彰显教学个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在独立的思考中彰显教学个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在独立的思考中彰显教学个性(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中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在独立的思考在独立的思考 中彰显教学个性中彰显教学个性文章在独立的思考中彰显教学个性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中学 霍琛莉一日,读了一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的听课手记,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语文教师分析文章,几成模式,凡散文必是情景交融,凡小说必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这让我想起黄子平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写的二十世纪文学三人谈中举的一个例子:一西班牙女留学生在北大学中文,但汉语不怎么过关,一学期记了不少笔记。问她考试怎么办?她笑了,说不难不难。思想内容有两条:第一条是反封建。 诗经是反封建, 离骚是反封建。第二条是同情劳动人民。艺术特色也有两条:小说是白描,

2、诗歌是情景交融。这可以说是切中要害。到现在我们语文老师解读文本仍然停留在这样的水平上。几乎是编写参考书的人最初编成一个什么样子,阐述一个什么意思,全国语文教师就都照葫芦画瓢,教案是“孪生兄弟” ,观点是千腔一调,板书是千篇一律,不敢越雷池半步。问之,则曰:怕讲错了。尤其是初中,很少见转换一个角度去解读文本的教师。日复一日地麻木在或者说自我沉醉在自以为是的教条中,思维僵化到不知道自己僵化的地步。 ”作为一个从教有年的初中语文教师,这段文字令人汗颜。我扪心自问:语文教学真的是如此简单吗?这样的教学于己于生何益?诚然,课堂教学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语文教学当然也是如此。各种文体有各自的特点,教学中应

3、该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特点,并且掌握各种文体的答题思路。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引导,是交给学生解读文本的方法,而不是把各种资料、各种论述转述给学生。如今学生手头的各种参考资料层出不穷,花样繁多,教师对文本如果没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无从谈起,也就谈不到学生能力的提高了。因此,一个优秀的、能得到学生广泛认可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有个性的教师,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读文本的教师,是在教学中闪烁着自身智慧的教师。怎样成为一个智慧型的教师?一、审读文本,个性解读语文教学参考用书对每篇课文都有解读,但是教参就是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范本吗?回答是否定的。 教参固然可以起到参考作

4、用,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独到的思考后的解读,才能展现出教学的智慧。例如,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能告诉学生说这是表示作者对腐朽的封建思考的批判吗?解读我的叔叔于勒 ,主题思想还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吗?解读范进中举 ,范进仅仅是一个热衷功名,喜极而疯的疯癫者吗?我在听课的时候曾见到这样单一的解读方式,深不以为然。苏州园林是一篇传统的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经典说明文。朴实的语言将苏州园林的特色娓娓道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对这篇课文的态度是既喜且忧。忧的是什么?课文虽美但无从下手,很好的文章往往讲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学生学完后不仅没有生发出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与

5、向往,甚至连原本也有的向往也抹杀了。我教学苏州园林数次,深有同感。然而去年在我校参加青年教师赛讲,课题恰巧是苏州园林 。看来想要出新意,有亮点,必须得动上一番脑筋了。最终,我把这堂课设计了两个大的环节:了解精巧的结构,赏析雅洁的语言。大体构思如下:我先引导学生诵读文章的第二段,明确苏州园林的特点是:设计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并以“完美的图画”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找出与下文相呼应的段落,然后指导学生概括了 3、4、5、6 段的具体内容。板书如下: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完美的图画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然后追问学生,为何文章第 2 段总写的句子中没有

6、写 7、8、9 段的“讲究”?要求学生根据前面的板书设计来填空。最后经过分析概括,完成板书填空。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完美的图画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讲究角落白墙的点缀讲究门窗艺术的精致讲究栏杆墙壁的清丽之后是对文字的审读。这堂课受到了评委的好评。一位评委如是评价:“作家写的文章并没有准备给学生做范文,所以肯定会有某些细微的疏漏,某些不完美的地方。就如拉斐尔所说:当一幅画上不慎滴上几点颜色时,应当去想如何利用这个麻烦。这个教师的智慧就在于巧妙地引导学生利用了这个麻烦 ,其实这种设计也是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对叶圣陶这篇文章的创作和完善中了。这个板书结构设计巧妙,一

7、个文本就像一座建筑,解读文本就需要找到一个门,才能进入建筑内部。而教学设计就像建筑一样,材料要先进,但设计出来的结构也一定要跟得上。结构决定了功能和趣味,决定着总体效果。譬如奥体中心鸟巢建筑,钢材很先进,但结构才是入选的主要因素。结构是富有智力的形式,伍尔夫说得好:结构就是环环相扣的感觉,部分是逻辑问题。这个板书结构就是一个富有智力的形式 ,环环相扣,很有逻辑性。并为学生思维进行了很有价值的锻炼。 ”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欣喜之情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也更说明:个性的,才是智慧的。文章在独立的思考中彰显教学个性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中学 霍琛莉一日,读了一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的听课手记,其中有一段

8、话是这样说的:“语文教师分析文章,几成模式,凡散文必是情景交融,凡小说必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这让我想起黄子平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写的二十世纪文学三人谈中举的一个例子:一西班牙女留学生在北大学中文,但汉语不怎么过关,一学期记了不少笔记。问她考试怎么办?她笑了,说不难不难。思想内容有两条:第一条是反封建。 诗经是反封建, 离骚是反封建。第二条是同情劳动人民。艺术特色也有两条:小说是白描,诗歌是情景交融。这可以说是切中要害。到现在我们语文老师解读文本仍然停留在这样的水平上。几乎是编写参考书的人最初编成一个什么样子,阐述一个什么意思,全国语文教师就都照葫芦画瓢,教案是“孪生兄弟” ,观点是千腔

9、一调,板书是千篇一律,不敢越雷池半步。问之,则曰:怕讲错了。尤其是初中,很少见转换一个角度去解读文本的教师。日复一日地麻木在或者说自我沉醉在自以为是的教条中,思维僵化到不知道自己僵化的地步。 ”作为一个从教有年的初中语文教师,这段文字令人汗颜。我扪心自问:语文教学真的是如此简单吗?这样的教学于己于生何益?诚然,课堂教学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语文教学当然也是如此。各种文体有各自的特点,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特点,并且掌握各种文体的答题思路。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引导,是交给学生解读文本的方法,而不是把各种资料、各种论述转述给学生。如今学生手头的各种参考资料层出不穷,花样繁多,教师对文本如果没有

10、自己独到的理解,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无从谈起,也就谈不到学生能力的提高了。因此,一个优秀的、能得到学生广泛认可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有个性的教师,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读文本的教师,是在教学中闪烁着自身智慧的教师。怎样成为一个智慧型的教师?一、审读文本,个性解读语文教学参考用书对每篇课文都有解读,但是教参就是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范本吗?回答是否定的。 教参固然可以起到参考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独到的思考后的解读,才能展现出教学的智慧。例如,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能告诉学生说这是表示作者对腐朽的封建思考的批判吗?解读我的叔叔于勒 ,主题思想还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

11、的金钱关系吗?解读范进中举 ,范进仅仅是一个热衷功名,喜极而疯的疯癫者吗?我在听课的时候曾见到这样单一的解读方式,深不以为然。苏州园林是一篇传统的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经典说明文。朴实的语言将苏州园林的特色娓娓道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对这篇课文的态度是既喜且忧。忧的是什么?课文虽美但无从下手,很好的文章往往讲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学生学完后不仅没有生发出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与向往,甚至连原本也有的向往也抹杀了。我教学苏州园林数次,深有同感。然而去年在我校参加青年教师赛讲,课题恰巧是苏州园林 。看来想要出新意,有亮点,必须得动上一番脑筋了。最终,我把这堂课设计了两个大的环节:了解

12、精巧的结构,赏析雅洁的语言。大体构思如下:我先引导学生诵读文章的第二段,明确苏州园林的特点是:设计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并以“完美的图画”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找出与下文相呼应的段落,然后指导学生概括了 3、4、5、6 段的具体内容。板书如下: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完美的图画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然后追问学生,为何文章第 2 段总写的句子中没有写 7、8、9 段的“讲究”?要求学生根据前面的板书设计来填空。最后经过分析概括,完成板书填空。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完美的图画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讲究角落白墙的点缀讲究门窗

13、艺术的精致讲究栏杆墙壁的清丽之后是对文字的审读。这堂课受到了评委的好评。一位评委如是评价:“作家写的文章并没有准备给学生做范文,所以肯定会有某些细微的疏漏,某些不完美的地方。就如拉斐尔所说:当一幅画上不慎滴上几点颜色时,应当去想如何利用这个麻烦。这个教师的智慧就在于巧妙地引导学生利用了这个麻烦 ,其实这种设计也是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对叶圣陶这篇文章的创作和完善中了。这个板书结构设计巧妙,一个文本就像一座建筑,解读文本就需要找到一个门,才能进入建筑内部。而教学设计就像建筑一样,材料要先进,但设计出来的结构也一定要跟得上。结构决定了功能和趣味,决定着总体效果。譬如奥体中心鸟巢建筑,钢材很先进,但

14、结构才是入选的主要因素。结构是富有智力的形式,伍尔夫说得好:结构就是环环相扣的感觉,部分是逻辑问题。这个板书结构就是一个富有智力的形式 ,环环相扣,很有逻辑性。并为学生思维进行了很有价值的锻炼。 ”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欣喜之情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也更说明:个性的,才是智慧的。文章在独立的思考中彰显教学个性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中学 霍琛莉一日,读了一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的听课手记,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语文教师分析文章,几成模式,凡散文必是情景交融,凡小说必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这让我想起黄子平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写的二十世纪文学三人谈中举的一个例子:一西班牙女留学生在北大学中文,但

15、汉语不怎么过关,一学期记了不少笔记。问她考试怎么办?她笑了,说不难不难。思想内容有两条:第一条是反封建。 诗经是反封建, 离骚是反封建。第二条是同情劳动人民。艺术特色也有两条:小说是白描,诗歌是情景交融。这可以说是切中要害。到现在我们语文老师解读文本仍然停留在这样的水平上。几乎是编写参考书的人最初编成一个什么样子,阐述一个什么意思,全国语文教师就都照葫芦画瓢,教案是“孪生兄弟” ,观点是千腔一调,板书是千篇一律,不敢越雷池半步。问之,则曰:怕讲错了。尤其是初中,很少见转换一个角度去解读文本的教师。日复一日地麻木在或者说自我沉醉在自以为是的教条中,思维僵化到不知道自己僵化的地步。 ”作为一个从教

16、有年的初中语文教师,这段文字令人汗颜。我扪心自问:语文教学真的是如此简单吗?这样的教学于己于生何益?诚然,课堂教学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语文教学当然也是如此。各种文体有各自的特点,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特点,并且掌握各种文体的答题思路。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引导,是交给学生解读文本的方法,而不是把各种资料、各种论述转述给学生。如今学生手头的各种参考资料层出不穷,花样繁多,教师对文本如果没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无从谈起,也就谈不到学生能力的提高了。因此,一个优秀的、能得到学生广泛认可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有个性的教师,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读文本的教师,是在教学中闪烁着自身智慧的教师。怎样成为一个智慧型的教师?一、审读文本,个性解读语文教学参考用书对每篇课文都有解读,但是教参就是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范本吗?回答是否定的。 教参固然可以起到参考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