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787705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2 2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 座大型魏墓,1 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 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B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制度确立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成套铁农具推动了农业精耕细作 2.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 取阿香推雷车。 ” 这里“水车”的使

2、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C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3.秦汉时期的封建政权总是通过户籍管理、法律等行政手段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同时推行 重农抑末、劝课农桑政策又限制其他生产门路。秦汉政权的政策主要目的是: A运用经济手段来管理农民 B使农民完全失去自由 C禁止农民从事其他生产 D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描述 16 世纪的历史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 气勃勃的新欧 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材料中“心满意 足的注视着 过去”的根本含义是: A坚持君主专制B固守农耕经济 C 虚骄自大、

3、闭目塞听 D 实行闭关锁国 5.北宋时期“主户” (有田产的人)占民户总数的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客戶或佃户(租种别 人土地为生的 农民) 。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土地政策调整D中央集权的加强 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 以改革社会, 是导致发明不能作为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这里所说的“主因”,主要是指宋朝的: A商品经济发展不足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B商品经济仍然从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 C农耕经济制约社会改革与科技进步 D宋朝的科技发明无法推动社会改革 7明朝末年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

4、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 , 如今“骄惰成 风,非酒食不能劝” 、 “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 A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B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C土地高度集中无业游民增多 D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8.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带来在重要后果是:年份1475152115551558155915951597消费品价格 指数100167270370407515685A英国商业出现了亚洲东印度公司和北美伦敦公司- 2 -B引发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英国资本主义农场、牧场兴起 C扩大了原始资本积累,封建主地位下降 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急剧扩大。

5、 9英国 18 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 19 世纪初以后死亡率显著上升。1831 年 1841 年工厂集中 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 14.6 上升到 27.2,利物浦由 21 上升到 34,8。这主要是因为: A化学工业污染严重B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C城市环境日益恶化D医疗技术水平有所下降 10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 的后盾自己 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 心狠手辣开办 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

6、化 C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D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1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其中“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和“影响 20 世 纪初中国历史发 展方向”的经济分别是:A.、 B.、 C.、 D.、12.读下表,表中年代 I 到年代数据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甲午战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B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D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3右面是某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比例的示意图。这反映出当时:A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 美德经济已经超越了英国 C.资本输出成为对外侵略主要方式 D. 新科

7、技成果得到充分运用- 3 -14.下面是 1929 年至 1932 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 这一现象的主要 原因是:A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提高 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C政府发展经济,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15.1930 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 出现“苏维埃地区米价一元一斗,国统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导致这种情况原因是: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国民党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C根据地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土地革命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16.

8、 下表是英、法、美、德四国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由此可以推知, 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年代1870189619001913 比例78%74%72% A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开始衰落B东西方国家差距逐步缩小 C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工业化兴起发展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7.下图反映的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农业经济的发 展状况,出现图中 C 点到 D 点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苏联背信弃义撕毁经济合作协议 B一五计划成就显著 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18.下表选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经济史资料选编。- 4 -对该材料理解

9、正确的是: A.超越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B加快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C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 D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9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884 万亩,总产量却增加 674 忆斤;棉 花播种面积减少 53 万亩,总产量增加 652 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了 3626 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 70%和 150%。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B农村生产技术的伟大变革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D农民获得了所承包土地的所有权 2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经历了 1980 年1991 年的复兴和起步时

10、期,1992 至 1999 年的扩 容和成长时期,2000 年至今的规范和发展时期。这种发展: A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完全同步 B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要 C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步调一致 D旨在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革 2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政策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 走,看到黄灯赶 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然而在 1992 年,广东人仍然担心来自北京的黄灯和红灯,他们亟 想看到绿灯信号。 1992 年广东看到的第一个绿灯信号是: A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标 C “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发开放上

11、海浦东地区的决策 221979 年 7 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80 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 和中外合 作经营企业法等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A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B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C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D增强了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23 “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 如梳(梭) 。广 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 立,上矗霄汉。 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 文明,其在是 矣” 。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

12、”的核心是: A物质生活近代化B交通工具近代化 C城市生活近代化D工业发展近代化 24.申报1907 年 9 月:“在他处则欲俭尚易,在沪上则欲俭尚难。沪上各业中于勤俭二字 全无体会,不- 5 -独上等者不能俭,即降而于车夫亦且不知俭;商人讲究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相互攀比, 斗富争雄。” 材料最能说明: A商人追求奢华目的是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 B西学东渐影响下人们经济观发 生变化 C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发生巨变 D沪上不知勤俭说明社会财富有 了极度增加 25.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 度似乎无力提供 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

13、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 ”人们的“希 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A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B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 C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D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 26.1928 年 9 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 “为了使国家工业化 得到实现 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 应(无论如何) 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 ,建造现实的工厂。他认为苏联应当: A继续大力实施新经济政策 B注重发展商品、货币、市场关系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 27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

14、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 和联合收割机,农 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 因是: A. 集体农庄违背了生产力水平B. 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C.全国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化D.农庄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 28.下面是为 1928 -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的位次变化情况表。其变化反映 的实质问题是苏联:A.新经济政策有其自身优势 B.新的经济体制具有优越性- 6 -C“一五”计划顺利完成任务 D.计划经济优于欧洲市场经济 29大卫科兹写道:“我们已经看到,早在 1987 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 到 1989 年,

15、这一 现象已是遍地开花了。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 实与之相反: 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 ”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 A政治民主化的推行 B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0.罗斯福新政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捍卫了资本主义民主制,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罗斯 福新政成功的根 本原因是: A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了全面干预 B采取的措施得当、行之有效 C克服了经济危机,维护了民主制度 D生产关系调整可继续容纳生产力 31.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说: “各种经济形态大致上分成三个类型:市场经济、指令经济 (计划经济)和两 者的混合形态混合经济。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经济体完全属于两种极端之一。世界 各国大多实行 混合经济制度。 ”下列历史事件中最早将市场和计划两者“混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