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公开课说课稿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780868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公开课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公开课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公开课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公开课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公开课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公开课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公开课说课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公开课说公开课说 课稿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为大家展示的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本学期新增教学内容,是学生在一年级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后面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好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要。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 、 “量一量” 、 “折一折” 、 “比一比”,来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接着,他们可以用尺量或用对折的

2、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名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2、让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获得新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我认为本课时的重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难点是:学生通过观察、验证,自主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自主探究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

3、能力及空间观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根据图形新授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本理念下的六步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来设计本课。一、预习:完成前置作业教师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及重点,布置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完成前置性作业,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二、定向: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齐读明确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对目标的理解。三、讨论: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是为了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明确自己做什么,怎么做,从而使讨论变得更加高效、具体)2.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形成小组的意见。(这样设计能够让学生充分交流,交流不同的理解、认识、方法,同时

4、可以纠错,优生帮差生释疑解惑,继而确定前置作业的正确答案。 )四、交流1.指名小组台前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这一环节主要是汇报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解法、答案,通过这一环节初步生成这一节课的主干知识)2.其他小组适时补充不同的方法。 (这一部分设计主要是解决在汇报过程中产生的疑问,通过学生不断的展示、质疑、补充,教师择机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适当点播、提炼等。最后形成知识,主要通过这一环节,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检测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画一画、猜一猜、折一折、剪一剪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六、总结这一环节主

5、要让学生谈一谈通过本节课学习的收获,是一个知识的反馈过程,通过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再一次回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实现知识系统化。总之,本节课我们十分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动手“量一量” 、 “折一折”、 “比一比” ,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交流,从而发现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同时学生通过动手“做数学” ,获得数学知识,体会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了能力。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为大家展示的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本学期新增教学内容,是学生在一年级直观认识平面图形

6、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后面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好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要。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 、 “量一量” 、 “折一折” 、 “比一比”,来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接着,他们可以用尺量或用对折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名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2、让学生通过量一量、折

7、一折、比一比等方法,获得新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我认为本课时的重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难点是:学生通过观察、验证,自主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自主探究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观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根据图形新授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本理念下的六步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来设计本课。一、预习:完成前置作业教师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及重点,布置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完成前置性作业,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二、定向: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齐读

8、明确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对目标的理解。三、讨论: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是为了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明确自己做什么,怎么做,从而使讨论变得更加高效、具体)2.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形成小组的意见。(这样设计能够让学生充分交流,交流不同的理解、认识、方法,同时可以纠错,优生帮差生释疑解惑,继而确定前置作业的正确答案。 )四、交流1.指名小组台前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这一环节主要是汇报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解法、答案,通过这一环节初步生成这一节课的主干知识)2.其他小组适时补充不同的方法。 (这一部分设计主要是解

9、决在汇报过程中产生的疑问,通过学生不断的展示、质疑、补充,教师择机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适当点播、提炼等。最后形成知识,主要通过这一环节,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检测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画一画、猜一猜、折一折、剪一剪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六、总结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谈一谈通过本节课学习的收获,是一个知识的反馈过程,通过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再一次回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实现知识系统化。总之,本节课我们十分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动手“量一量” 、 “折一折”、 “比一比” ,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交流,从而

10、发现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同时学生通过动手“做数学” ,获得数学知识,体会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了能力。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为大家展示的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本学期新增教学内容,是学生在一年级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后面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好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要。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 、 “量一量” 、 “折一折” 、 “比一比”,来发现长方

11、形、正方形的特征。接着,他们可以用尺量或用对折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名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2、让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获得新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我认为本课时的重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难点是:学生通过观察、验证,自主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自

12、主探究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观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根据图形新授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本理念下的六步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来设计本课。一、预习:完成前置作业教师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及重点,布置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完成前置性作业,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二、定向: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齐读明确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对目标的理解。三、讨论: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是为了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明确自己做什么,怎么做,从而使讨论变得更加高效、具体)2.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形成小组的意见。(这样设计能够

13、让学生充分交流,交流不同的理解、认识、方法,同时可以纠错,优生帮差生释疑解惑,继而确定前置作业的正确答案。 )四、交流1.指名小组台前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这一环节主要是汇报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解法、答案,通过这一环节初步生成这一节课的主干知识)2.其他小组适时补充不同的方法。 (这一部分设计主要是解决在汇报过程中产生的疑问,通过学生不断的展示、质疑、补充,教师择机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适当点播、提炼等。最后形成知识,主要通过这一环节,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检测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画一画、猜一猜、折一折、剪一剪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六、总结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谈一谈通过本节课学习的收获,是一个知识的反馈过程,通过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再一次回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实现知识系统化。总之,本节课我们十分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动手“量一量” 、 “折一折”、 “比一比” ,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交流,从而发现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同时学生通过动手“做数学” ,获得数学知识,体会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了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