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高一历史模块考试附答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8778738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学期高一历史模块考试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下学期高一历史模块考试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下学期高一历史模块考试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下学期高一历史模块考试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下学期高一历史模块考试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学期高一历史模块考试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学期高一历史模块考试附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10 页 新课标人教版下学期高一历史模块考试精品试题(附答案)新课标人教版下学期高一历史模块考试精品试题(附答案)历史试卷历史试卷(历史(历史 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总计分,总计 5050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安徽芜湖模块考试)下图中被称之为“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的是 A B C D 【解析】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C 项反映了牛耕的情况。 【答案】C 2 (安徽

2、芜湖模块考试)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 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C反映了汉唐时期各族之间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解析】丝织品和瓷器上出现中亚、西亚流行图案和阿拉伯文、梵文等,主要是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答案】A3 (安徽芜湖模块考试)下图与中国古代哪一地方的商人有关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山西票号日升昌 A胡商 B徽商 C京商 D晋商 【解析】从材料信息“山西票号日升昌”可以看出图片反映明清时期晋商的情况。 【答案】D4 (安徽芜湖模块考试)在一

3、次历史知识竞赛中,有学生判断右图反映的事物可能出现于秦朝,其依据 不包括A铜权为秦朝统一衡器时使用 B半两钱为秦朝统一货币时使用 C文物上的字体及文字内容 D铜器制作最早出现于秦朝第 2 页 共 10 页 【解析】铜器制作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出现了。 【答案】D5 (安徽芜湖模块考试) (安徽芜湖模块考试)下图是哪一种手工业部门的生产工具花楼机 A青铜铸造业 B冶铁业 C制瓷业 D丝织业 【解析】花楼机是明代出现的纺织工具。6(安徽芜湖模块考试)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

4、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手工业经济 D商品经济 【解析】本题可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分析。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使之不能抵御自然灾害(如治 理黄河)和战争,因此需要有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抵御自然灾害和战争。因 此,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 【答案】A7(安徽芜湖模块考试)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 )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基本上实现自给自足 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 C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 D农民生存要求极低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我国古代自给自

5、足的小农经济的特点,即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基本上实现 自给自足。其他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答案】A8(安徽芜湖模块考试)“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请问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朝代夜市繁荣的景象A秦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 【解析】我国从唐朝末年起,市坊界限开始打破,出现了早市、夜市等。 【答案】D9 (安徽芜湖模块考试)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 戎” 。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第 3 页 共 10 页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 【解析】 “国之

6、大事,在祀在戎” , “祀”指祭祀, “戎”指战争。再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当时青铜器主要 是礼器和兵器。 【答案】B10 (安徽芜湖模块考试)1927 年 12 月 1 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 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 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已经开始穿西装礼服 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 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 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A B C D 【解析】当时中国社会传统婚礼和西式婚礼并存,的说法错误;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有的习惯穿传 统的长衫、旗袍,也有的喜欢西式服装,故的说法错误。 【答案】B11 (安徽芜湖模块考试)某班

7、开展“百年服饰的变迁”图片展览活动,下列四幅图片展示的服饰,属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和新中国初期流行的女性服装是 A B C D 【解析】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女性喜欢穿旗袍,即图片 2;新中国成立初期,女性喜欢穿列宁装,即图 片 3。 【答案】C12 (安徽芜湖模块考试)贝尔试图说服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投资他发明的“新奇玩意儿” ,却被后者当 作痴人说梦而婉拒。这个“新奇玩意儿”最有可能是 A电灯 B电话 C汽车 D电影放映机 【解析】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 【答案】B13 (安徽芜湖模块考试)20 世纪初,在中国开通第一个电话局、第一部市内电话的城市是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天津 【解析】

8、20 世纪初,在中国开通第一个电话局、第一部市内电话的城市是南京。蒋介石与宋美龄婚照第 4 页 共 10 页 【答案】B14(安徽芜湖模块考试)1956 年 1 月 2 日下午,上海 50 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 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 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 B统购统销 C “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解析】综合分析材料信息“1956 年”“上海”“社会主义”,可知上海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A15 (安徽芜湖模块考试)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深圳珠海的大发展 B海南

9、建省 C上海浦东的开发 D西部的开发 【解析】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上海浦东的开发。 【答案】C16 (安徽芜湖模块考试)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 D 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描述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答案】A17 (安徽芜湖模块考试)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 C标志着英国手工工场时代的结束 D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解析】蒸

10、汽机的发明和利用,使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从而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 程。 【答案】D18 (安徽芜湖模块考试)19291933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纽约股市暴跌 B市场和消费的矛盾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制之间的矛盾。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也是如此。 【答案】C19 (安徽芜湖模块考试)罗斯福新政被称为“3r”改革,即 recovery(复兴) 、relief(救济) 、 reform(改革) ,其中反映 relief 方面的内容是 A整顿财政

11、金融体系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政策 D兴办公共工程 【解析】兴办公共工程属于 relief(救济)的内容,它可以容纳大量的人口就业,从而解决人们的生计问 题。 【答案】D20 (安徽芜湖模块考试)下列关于美国“新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是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新经济”的概念由美国的一家杂志提出的 “新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A B C D第 5 页 共 10 页 【解析】 “新经济”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是 90 年代由 美国一家杂志首先提出的,四个选项都正确。 【答案】A21 (安徽芜湖模块考试)有人说, “对于苏俄农民

12、而言,1920 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 年的春天是阳 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解析】1920 年苏俄还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的余粮几乎被无偿征收,故“阴云密布” ;1922 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规定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故“阳光灿烂” 。【答案】B22、读表,苏俄(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和产量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 年份1913 年1921 年1923 年1925 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政权建立C苏俄彻底粉碎外来的干涉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解析】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1923、1925 年苏俄(联)的粮食产量有了很大提高,这要归功于新经济 政策的实施。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