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科学课程的教学互动研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8778671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科学课程的教学互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下科学课程的教学互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下科学课程的教学互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下科学课程的教学互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下科学课程的教学互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科学课程的教学互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科学课程的教学互动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下科学课程的教学互动研究摘要: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相应的课堂教学必须具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开放、互动、高效的课堂教学特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这是每个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和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旨在对新时期初中科学课程的互动教学作一些探讨,以飨读者。关键词:互动、探究、自主、创新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蓬勃开展,在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初步形成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了

2、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能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因此,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互动”、“探究”、“创新”应是当前科学教学中必须体现出的核心思想。科学课程开展自主探究式互动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泛课程内容包含了天文、地理、气象、物质间的变化规律等;综合性、实践性强自然界中任一现象或结论无不是由多种因素或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教材中所罗列的绝大多数事物或物质变化规律,学生都可通过日常生活来亲身感受或体验;时代性也很强许多前沿科学理论或最新科技成果已及时充实到了新的科学课程中。正是由于具有以上优势,只

3、要潜心钻研、用心操作,科学课程的互动教学一定会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说来,教学互动有四种主要形式: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互动,教师与教学内容的互动,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一、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互动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互动一般就按如下程序进行:课前预习、课堂释疑与究理、课后反思与延伸。1、 课前预习学生课前预习好相关内容,明确重点、难点,无疑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预习并不是简单的把学习内容看一遍,应从自学效果的广度、深度上加以延伸。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在预习时就真正动起来,应尝试要求学生写出预习备忘录,列出他所认为的重点、难点以及对某些疑难

4、问题的看法等等。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这一节时,事先可以要求学生在浏览教材内容基础上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如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存在状况、性质、用途等,收集资料的方式可以是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图书资料,在完成这一步以后,及时布置给学生新的任务,如对相关实验题材写出自己的观察方法、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是否可作部分改进,工业制二氧化碳与实验室制取在原理与器材的选取上有何不同。德国著名学者瓦根舍说过“教学的过程是这样一种境界,那就是要把学生推向采石场,令其主动地探求寻觅宝石(指知识)。当学生突然发现闪光的东西,就会被其吸引住,也决不会放过它,会跪在地上把它拾起。因为这是由他亲自

5、找寻到的,所以,他永远不会忘掉。”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预习就是在找寻宝石,虽然过程尤显繁缛与艰难,但与获得精美宝石的喜悦时刻相比,艰难就显得微不足道了。2、 课堂释疑与究理在课堂学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始终以教材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对照预习备忘录中的疑难问题加以甄别、明晰,认真做好随堂笔记,摘录下老师强调的重点和补充的重要知识,以及与同学们交流得来的新信息等。除此之外,学生应有意识的学会对知识的归纳、迁移,要对学习内容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后,可要求学生将二氧化碳与氧气、氢气进行对比,找到它们在性质、用途、制取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3、 课后反思与延

6、伸新课学习结束,学生应及时以适当的练习辅助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对预习时和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入思考,直至弄清楚为止。除此外,还应将书本知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比如说什么地方能运用所学科学原理,这一知识对人类社会或科技进步产生何种影响等等。学生应有意识的、自觉的逐步将学习由传统的“记忆知识”向“学以致用”转化。同样是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后,还可以向学生补充课外作业:课后去尝试搜集有关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构造、种类及使用方法等。学生通过这种活动,既提高了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又拓展了视野,锻炼了能力。二、教师与教学内容的互动教师与教学内容的互动应包含以下内容:学习新课标,订好教学目标、开

7、发与拓展教学内容。1、 学习新课标新课标是教学内容的基本点,是教学所要达成的最低要求。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不同情况,确立对教材处理的大方向与原则,确保新课标的要求得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实现。2、 订好教学目标在制订教学目标前,首先应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来认识教材,教师应通读教材,分析教材中各知识点的特点与联系,明确重点与难点,认真做好教学内容的“一次备课”工作。在一次备课的基础上及时进行“二次备课,”即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要求应以新课标要求为底线,加以适当提高与延伸。但要注意目标不能太高,要有适当的弹性,便于适时调控。实际课堂教学时,针对具体情况,应及时修正自

8、己的教学目标,防止因目标过高或过低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率。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突出探究、创新的宗旨。3、 开发与拓展教学内容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开发教材、拓展教材,使教材内容得以延伸。若长期照本宣科,学生必定会对所学内容兴趣渐失。叶圣陶先生对此说过一句最恰当的话“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及时关注时代发展新动向,吸收先进科研素材与融入科技成果,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同时,通过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等等。例如,在简单的磁现象教学中,除了课标要求达成的目标外,教师若给学生介绍“磁悬浮”知识,学生一定会

9、兴趣倍增,因为近几年有关“磁悬浮”列车的新闻报道非常多,此时再给学生补充一些与此相关的知识,比如历史上中外科学家对磁现象的研究,电与磁的关系等,学生一定也会乐于接受。又如在学习人类与环境这一章时,老师除了让学生了解教材里罗列的知识点外,若以播放大量的录象、新闻片段或幻灯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各类现实环境问题,学生犹如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中,对他们心灵的震撼一定是教材里面罗列的知识点所不能达到的,这种情感上的影响可能会伴随学生一生呢。三、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要实施自主探究式互动教学,促进主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且自发地产生很多问题,

10、并且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整个课堂始终处在高效的运作中。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1、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首先,教师要热爱、关心、尊重学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关爱与尊重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在课堂上才会觉得被重视,心情才会舒缓。其次,要注意发扬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开展互帮互学,使班级人际关系健康、和谐、轻松、愉快。2、 努力创设新奇、轻松、幽默的教学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才会有更深入的研究。在这方面,课程内容的引入很重要。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这样引入,用一大一

11、小两只试管,小试管刚好能套入大试管中,第一次演示:将小试管套入大试管后,迅速将两个试管倒竖发现小试管从大试管中滑落下来;第二次演示:将大试管中装满水,再将小试管底部套入大试管中,深度约为小试管长度的1/3左右,然后迅速将两支试管倒竖,发现水从两管间隙流出,小试管不仅不往下掉,反而慢慢往上升,此时,学生的“胃口”一定被吊得高高的了。再比如,浮力的引入可以这样设计:先往水槽中装适量水,再往水中放一个鸡蛋,发现鸡蛋下沉,然后逐步往水中加入食盐,并轻轻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食盐溶解,到一定时候会发现鸡蛋慢慢会浮起来,这一下学生感到不可思议了,同时自然会产生一种想弄清楚原因的强烈愿望。除了要注重课程引入以外

12、,在课堂教学时,通过设计现象对比很明显的实验,或通过形象生动、富有表情的语言表达和良好的肢体语言也能创设出有利于师生互动,促进主体性思维发展的氛围。3、 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探究是一种很重要,很有效的方式。在这一方面,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分析并着手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过程使思维得以发散、培养。例如在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由于力学实验中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学生已经具备,因此本节实验完全可以这样操作:课前先布置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器材,并给学生分组,然后着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实验,包括设计实验流程、实际操作等;实验操作结束后各组之

13、间再相互交流,并要求学生及时记录交流时得到的有价值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训练,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将科学课程知识与其它学科相结合,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现它的科学性、综合性、趣味性,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标新立异,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这也是实施互动教学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四、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应该具备以下前提或特征:一、互动必须是民主、平等的,没有这样的氛围,互动就不会有实质的收获;二、互动必须是双方自愿、积极参与的一个过程。那么,教师在调控学生之间的互

14、动过程中,需做哪些工作呢?1、创建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前面已详细分析,此处略)。2、精细备课,精心设计互动问题。要选择教材中的关键内容,便于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全局。3、选择互动的时机。一般而言,应是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某一知识点似懂非懂,欲言而不能,欲罢不休的时候,让学生相互交流,此时收效应是最大的。4、注意互动问题的量要适度,因为受时间限制,互动的问题必须突出重点。5、适时介入。学生就重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时,教师应仔细观察,倾听,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引导,对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当学生就某些疑难问题交流受阻时,就及时给予点拨,以延续这种交流的势头。6、 以灵活

15、多样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通常,我们理解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以讨论为主。实际上,我们还可以以实验操作为中介,或者由学生自己组织模拟讲课等方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7、 及时小结、评价。小结时应以先让学生阐述,然后老师补充的方式进行。老师在小结时一定要肯定学生的交流成果,同时对不足之处提出新的希望,逐步引导学生在这种互动情景中成长。学生之间互动的目的是通过交流、补充使得彼此从中受益、共同提高。通过这一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要使这一学习方式常态化,以凸显“学生”主体,自主探究的宗旨。作为一名普通的科学教师和基础教育工作者,时代要求我们双肩担重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同时,时代又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多钻研新课程理念,同时尽可能地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融入日常教学中,坚持不懈,我们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们也才无愧一名合格的素质教育工作者!参考文献:1、周小山、严先元主编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2、周广强主编新课程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培养与训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3、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