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778369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二中江西省吉安市安福二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 6 6 月月考历月月考历史卷史卷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部门,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 “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 个人耕作 B. 自给自足 C. 男耕女织 D. 精耕细作2.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 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 594 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

2、“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3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逐渐转变为个体耕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农业生产也由集体耕作转变成个体耕作。这两次耕作方式的转变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原因是A.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B. 促进了新农业技术的推广C. 保护了私有制 D.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在我国古代, “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 “社”指土地之神, “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 非常重视祭祀 B.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C. 农业与土

3、地的关系 D.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5我国古代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赋收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国家常采取“均田” “限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这一情况反映了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自给自足规模小,比较脆弱 实际上已得到历朝政府的保护A. B. C. D. 6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寻找黄金, “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 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C. 马可波罗游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 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

4、求- 2 -7某位同学对新航路开辟做了如下评价:“它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之路;它是人类文明交融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该同学的评价中分别使用的史观是( )A. 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B. 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C. 社会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D. 社会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8. 马克思指出:在西方国家对东方国家和地区的征服过程中, “炮舰和廉价商品摧毁了一切万里长城。 ”西方国家拥有大量“廉价商品”始于A新航路开辟前夕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

5、二次工业革命时期9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A奴隶贸易的兴起 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内燃机的应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101019 世纪中后期,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很少种植棉花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 , “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 ”这表明在这些地区A. 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 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C. 传统土地制度受到冲击 D.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11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 3 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 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 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民用企业的兴

6、办A. 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B.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 增强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D. 取代了外商企业在中国的垄断地位12下图是瑞蚨祥绸缎店利润额折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3 -A. 甲段上升是因为受到洋务企业刺激 B. 乙段上升是因为列强停止对华商品输出C. 丙段下降是由于政府限制民间设厂 D. 丁段下降是由于受到内外势力双重打压1320 世纪 90 年代, “基本上是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年代,敢下海就能淘来第一桶金。 ”大量公务员“下海”经商,社会上出现了“下海潮”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正式确立 B. 国内供需矛盾较为突出C. 政治体制剧变引发经济变

7、革 D.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变革141956 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这个“幸福的年代里”可能会经历或看到A. 人民高唱着“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B. 到处张贴着“要坚决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标语C. 广大工人热情投入到“大炼钢铁”运动中D. 农民在各自的责任田内热火朝天地劳作15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 80 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 80 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材料中“新阶段”是指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 增强企业活力,

8、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6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7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A. 男尊女卑的思想彻底消失- 4 -B. 传统服饰从丑陋走向美观C. 民族服饰吸收欧美的风格D. 女性普遍走向了思想独立18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

9、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 ”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 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B. 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C. “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D. 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191933 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 1941 年为止,共计招募了 250 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 740 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 , “最无争议” ,也“最为成功” 。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A. 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B. 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C. 政府把资

10、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D. 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20历史研究不仅需要挖掘史料,而且需要通过对史料进行科学分析,做出合理推断根据1820 年至 1979 年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表(单位%)推断,处应分别填入阶段平均失业率消费者物价的年平均增长率18201870 年0.218701913 年4.50.419201938 年19501973 年3.04.119731979 年4.1- 5 -A. 7.3;9.5;0.7 B. 0.7;9.5;7.3C. 7.3;0.7;9.5 D. 9.5;7.3;0.7211928 年苏联私人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为 28%,到了 1933 年已降

11、至 0.5%,在农业中,私人经济在同一时期由 97%下降到 20%,零售商业则从 24%下降到零。这表明当时苏联A. 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变化 B.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完成C. 已经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D.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已经完成221964 年 10 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 “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 。这一措施A. 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 B. 企业职工可以自由择业C. 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 D. 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23 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 年),从中

12、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欧洲南、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跨地区39 个40 个6 个8 个1 个7 个A.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 B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24按照传统的理论,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发展经济一体化。但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这种理论开始在实践中被打破。这反映出A. 全球化中各经济实体地位是平等的 B. 新经济秩序下能实现利益均衡分配C. 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依存度提高 D. 全球化缩小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差距25下图是

13、 19501989 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6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 “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第第 IIII 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26(20 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材料二 在明代,特

14、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 (下)(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6 分)- 7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2)材料三说明资本主义列

15、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2 分)材料四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3)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 分)材料五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