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777465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9.1:不剪:剪之: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冤家路窄”对立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统一甲乙构成一对矛盾甲乙高矮、胖瘦等都包含了对立统一关系, 同学们还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一、矛盾的含义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统一辩证矛盾1、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呼:呼出二氧化碳(出人体)吸:吸入氧气(入人体)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 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 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 剥削者,它

2、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斗争的。学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启发与传授,学生的学是领悟与接受,两个方面是相互 区别的。请根据矛盾的“对立性”含义填空:喜攻强深吸引遗传民主战争悲排斥变异专制和平浅弱守“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 分离的属性、趋势。 “斗争性”。挑战极限:一组同学“只吸不呼”, 另一组同学“只呼不吸”看谁坚持的 时间长?说一说:长时间只“只呼不吸”或“只吸不呼 ”行不行?2、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 属性和趋势。(1)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 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二、矛盾

3、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 趋势。A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 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矛盾着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 以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物极必反 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塞翁失马住在边塞的一个老头,是养马高手,和马有深 厚的感情。一天他养的马丢了,别人来安慰他,他 说:这怎么就不算是好事呢?几个月以后,这匹马 果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了。别人又来祝贺他,他说

4、 :这怎么知道就不是坏事呢?不久,他的儿子骑好 马把腿摔坏了。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怎么知道 就不是好事呢?果然,不久发生了战争,他的儿子 因为腿坏不能上战场,一家人得以享受天伦之乐。 思考: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 属性和趋势。(1)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 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 趋势。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说: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 处。A.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 立为前提。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 成统一体。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区别联系B、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并为统一 性制约。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共同存在于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之中,两者之间是剥削与被 剥削的关系,其利益要求是相互排斥的 ; 而无产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没有依存 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他们之间的相互 排斥与斗争。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6、,推动事物 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1)什么是矛盾 、矛盾的同一性 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存在于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不能把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3注意“ “每个同学既有每个同学既有优优 点点又有又有缺点缺点。” ”“ “每个同学都每个同学都是是三好学三好学 生又都生又都不是不是三好学生三好学生”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使众多家庭支离破碎,使大量财富 辉于一旦,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伤痛,但地震也使我们变 得更加坚强、更加团结、更加珍惜生命的意义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 地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

7、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 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以上言论给你以怎样的哲学启示?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同化、异化化合、分解正极、负极知、不知 真理、谬误 高雅艺术,低俗艺术民主、集中自由、纪律权利、义务-充满矛盾充满矛盾充满矛盾矛盾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不包含矛盾的事 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空间)结论1矛盾无处不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70后的无奈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奶粉买不到;当我们长身体的时候,吃肉要靠票; 当我们要

8、买房子的时候,福利房没了; 当我们教育子女的时候,碰上了会说“外星文”的90后; 当我们需要人照顾的时候,碰上了只会让人照顾的90后。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心的; 当我们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金的; 当我们没找工作的时候,小学生也能当领导的; 当我们找工作的时候,大学生也是可以洗厕所的。 80后的无奈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奶粉里都有毒了, 当我们长身体的时候,只能吃垃圾食品了, 当我们要上幼儿园的时候,开始乱收费了, 当我想努力赚钱的时候股市倒了, 90后的无奈1 1、矛、矛盾盾的普遍性之二:的普遍性之二:、时

9、时有矛盾(纵向):矛盾贯穿于事物发 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横向):矛盾存在于一 切事物中(1)含义:1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2)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 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 ,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 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 提一口青龙偃月刀。个子不高,面容黑瘦,短 平头,头发根根竖立,胡须像隶 体“一”字,穿着长衫 ,常咬 着烟嘴、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10、上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 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 点。2、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各有解释一学生提出:“打人与被打有何不同”,请教老师。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者。英语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受力。教导主任:各记大过一次。、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上述事例告诉我们不同的学科研究的矛盾不同。世界上事物之所以千差 万别的内在原因。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高、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各有不同的特点 . 发芽 幼苗

11、 发育 开花 结果 死亡植物人类社会不同特点卖方花言巧语、王婆卖瓜、软磨硬 缠、迫不及待,目的是以较高 的价格尽快地把商品卖出去。买方半信半疑、货比三家、挑三拣 四、不慌不忙,目的是以较低 的价格买回称心如意的商品。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点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 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这是 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 A)是正确认识事物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的基础. .(B B)是正确解决矛盾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的关键. .(3 3)、矛盾特殊性方法论:)、矛盾特殊性方法论:. .

12、含义、地位含义、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聪明机智 本领高强功利憨厚 充满人欲忠心耿耿 任劳任怨 严格执着 慈悲为怀回味经典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灭灭 火火着着 火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是正确解决 矛盾的关键矛盾的关键走进生活(2 2)、相互转化、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转化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转化的。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性 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1 1)、相互联结、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4

1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 础,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1、为什么说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的?苹 果水蜜桃菠 萝水果寓 于寓于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 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v 白馬非馬論 春秋戰國時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孫龍子 有許多有趣的詭論,其中最為有名的要算是白馬 非馬論了。相傳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天公 孫龍子騎著一匹白馬要進城,該城門的看守官說 ,依照規定馬不可以進城。於是公孫龍子就開始 他的論證 白馬非馬,最後它說服了守城官,於 是就騎著他的 (不是馬的) 白馬進城去了。

14、他的論證大概是這樣的: “馬” 指的是馬的形態,”白馬”指的是馬的顏 色,而形態不等於顏色,所以白馬不是馬 (白馬非 馬)。 思考:“白马非马”之观点正确吗?(错误)“白马非马”观点错在哪里?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不同场合 是可以变化的中国人中国人黄种人黄种人人人动动 物物生物生物个性个性共性共性个性个性共性共性个性个性共性共性个性个性共性共性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什么是矛盾、方法论、矛盾的同一性 和斗争性(2)矛盾的同一性 (3)矛盾的斗争性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A、时时有矛盾(纵向)B、事事有矛盾(横向)含义 (1 1)矛盾的普遍性)

15、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方法论表现:(2)矛盾的特殊性含义:(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方法论:相互联结相互转化v1、(08广东卷)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 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说明v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vB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v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vD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vBv2、(2011上海卷)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 ,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 生万物。这体现了( )vA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v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v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v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vDv3、“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 ) vA. 否认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 vB. 否认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vC. 否认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vD. 夸大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v4、下列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说法,不正 确的是( ) vA. 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