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生动的小泥人》优秀教学案例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8770822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美术《生动的小泥人》优秀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美术《生动的小泥人》优秀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美术《生动的小泥人》优秀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美术《生动的小泥人》优秀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美术《生动的小泥人》优秀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美术《生动的小泥人》优秀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美术《生动的小泥人》优秀教学案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美术七年级美术生动的小泥人生动的小泥人优秀教优秀教 学案例学案例一、教学理念传统的美术教育过重地倾向于美术专业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比较注重技能、技巧训练,忽略对学生审美感受的引导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学的和实际生活环境相脱节,学生的美术兴趣难以长期坚持。在大力提倡素质和人文精神的背景下,显然这样教学模式已不能符合现在教育的发展。农村的美术教育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利用本地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在本教学方案中,我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使得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所想提倡的主导方向相协调:(一)注重学生的兴趣感受对于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爱好是他们对一样事物最能坚持的态度,在本方案中,

2、我在上课是将泥用食用纸包起来,形成一种类似巧克力一样的物体放在讲台上,并用布蒙着,先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想一想,这可能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掀开布,看看可能是什么,给学生造成一种新鲜感,提高兴趣。农村的孩子,对于泥巴应该不会陌生,很多孩子都是从小开始玩泥巴,比如“玩家家”等游戏,都是他们儿时常见的游戏形式。在学生兴趣的支持下,让大家自己玩一玩泥巴。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观,发挥自己的想象。抓住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恰当美育教育。(二)模糊美术学科门类界限、综合各科内容在学生玩泥巴的过程中,一直注重学生的感受,教师不再传授过多的技能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

3、来“玩” ,结合现代教育提倡的学科整合思路,将一个内容放到各科中去感受,因此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学科故事教学:如“女娲捏土造人”这个神化;结合现在电脑教育,我又设置“在网上查找有关资料”为问题,与信息技术课相结合,让学生查找网上内容,既找到的资源又了解上网的优势,使问题得到延伸;但在学科综合的过程中我们还是以美术学科为侧重点,做到能跨学科教学,但又不离美术学科的美育教学工作。(三)审美教育落实每一细节学者普利汉诺夫说:“当我们看见一件艺术品,我们如果只产生有益于社会的考虑,这样就不能得到审美的快感。 ”每每学生做到比较有趣味,创新的东西时,老师就将作品都展示给全班学生,特别有些学生带了自己

4、准备的有趣的瓶子,将泥土编排成各种形状,依托在瓶子上,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特别之处;用手去体会各种凹凸不平的肌理感受和泥巴软软的材质效果。让审美教育做到又能做好,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强大感染力。二、教学方案教学目的:1、尝试用身边的材质(泥巴)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2、用泥巴通过揉捏敲等方式来制造自己喜欢的形象和不同的造型感受。3、通过活动来了解袭击想要了解的有关泥巴方方面面的知识。教学重点: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玩泥土、塑造形体。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准备:泥巴、教学课件、惠山泥人教学设计思路:1、请学生猜猜、摸摸、看看老师准备的类似巧克力糖的泥巴(激发学生的欲望,获得

5、视觉、触觉的感受,初步体会到材质的不同效果和美。 )2、提问学生是否玩过泥巴, (农村的孩子对于泥巴应该不会陌生,从提问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都玩过)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来做一些简单的造型(放弃专业做陶的技巧,目的是让学生对泥巴有一种喜欢)3、讲述“女娲捏土造人“的故事。请学生观看老师准备的惠山泥人等实物并结合课件展示,阐述泥塑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是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欣赏陶的作品。并展示前面学生做的较好的形状,激发大家的表现欲望。 (将审美教育落实于学生的实践中,有机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操作能力的提高。 )4、请学生按分好的小组进行组合练习,各小组可以按照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

6、创作,教师不固定主题。 (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让学生体会合作和个人完成的区别,创造集体智慧)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创作当中。5、点评:对小组完成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己的信心。师生共同参加点评。三、教后感生动的小泥人是新课程美术教学的内容,起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放松、愉快的状态下,完善学生的多种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回味儿童时代经常三五成群的在一起玩泥巴的有趣情景。也锻炼学生对泥巴湿度的控制能力和揉泥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课堂上我最大的感受是:学生对玩泥巴的兴趣很高,每位学生玩泥巴的水平不同,出现各种方法、手段。由于采用与传统不同的方式内容教学,课堂气氛轻松、热烈。尤其在学生进行揉泥巴的时

7、候,有学生高兴的说:“好象在揉面粉,要做汤圆了,真好玩” 。从中我感受到学生在本堂课中体会到了玩泥巴的乐趣。制作、评说时由于没有局限,可以说作品的优缺点,也可根据作品的形式来将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同学之间有互相辩论的场面,我觉得学生学的轻松又有所得。一、教学理念传统的美术教育过重地倾向于美术专业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比较注重技能、技巧训练,忽略对学生审美感受的引导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学的和实际生活环境相脱节,学生的美术兴趣难以长期坚持。在大力提倡素质和人文精神的背景下,显然这样教学模式已不能符合现在教育的发展。农村的美术教育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利用本地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在本教学方案中,我采用有

8、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使得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所想提倡的主导方向相协调:(一)注重学生的兴趣感受对于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爱好是他们对一样事物最能坚持的态度,在本方案中,我在上课是将泥用食用纸包起来,形成一种类似巧克力一样的物体放在讲台上,并用布蒙着,先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想一想,这可能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掀开布,看看可能是什么,给学生造成一种新鲜感,提高兴趣。农村的孩子,对于泥巴应该不会陌生,很多孩子都是从小开始玩泥巴,比如“玩家家”等游戏,都是他们儿时常见的游戏形式。在学生兴趣的支持下,让大家自己玩一玩泥巴。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观,发挥自己的想象。抓住每一位学

9、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恰当美育教育。(二)模糊美术学科门类界限、综合各科内容在学生玩泥巴的过程中,一直注重学生的感受,教师不再传授过多的技能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来“玩” ,结合现代教育提倡的学科整合思路,将一个内容放到各科中去感受,因此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学科故事教学:如“女娲捏土造人”这个神化;结合现在电脑教育,我又设置“在网上查找有关资料”为问题,与信息技术课相结合,让学生查找网上内容,既找到的资源又了解上网的优势,使问题得到延伸;但在学科综合的过程中我们还是以美术学科为侧重点,做到能跨学科教学,但又不离美术学科的美育教学工作。(三)审美教育落实每一细节学者普利汉诺夫

10、说:“当我们看见一件艺术品,我们如果只产生有益于社会的考虑,这样就不能得到审美的快感。 ”每每学生做到比较有趣味,创新的东西时,老师就将作品都展示给全班学生,特别有些学生带了自己准备的有趣的瓶子,将泥土编排成各种形状,依托在瓶子上,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特别之处;用手去体会各种凹凸不平的肌理感受和泥巴软软的材质效果。让审美教育做到又能做好,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强大感染力。二、教学方案教学目的:1、尝试用身边的材质(泥巴)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2、用泥巴通过揉捏敲等方式来制造自己喜欢的形象和不同的造型感受。3、通过活动来了解袭击想要了解的有关泥巴方方面面的知识。教学重点:让学生能用

11、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玩泥土、塑造形体。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准备:泥巴、教学课件、惠山泥人教学设计思路:1、请学生猜猜、摸摸、看看老师准备的类似巧克力糖的泥巴(激发学生的欲望,获得视觉、触觉的感受,初步体会到材质的不同效果和美。 )2、提问学生是否玩过泥巴, (农村的孩子对于泥巴应该不会陌生,从提问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都玩过)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来做一些简单的造型(放弃专业做陶的技巧,目的是让学生对泥巴有一种喜欢)3、讲述“女娲捏土造人“的故事。请学生观看老师准备的惠山泥人等实物并结合课件展示,阐述泥塑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是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欣赏陶的作品。并展示前面学生做的较

12、好的形状,激发大家的表现欲望。 (将审美教育落实于学生的实践中,有机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操作能力的提高。 )4、请学生按分好的小组进行组合练习,各小组可以按照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创作,教师不固定主题。 (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让学生体会合作和个人完成的区别,创造集体智慧)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创作当中。5、点评:对小组完成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己的信心。师生共同参加点评。三、教后感生动的小泥人是新课程美术教学的内容,起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放松、愉快的状态下,完善学生的多种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回味儿童时代经常三五成群的在一起玩泥巴的有趣情景。也锻炼学生对泥巴湿度的控制能力和揉泥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

13、想象力。课堂上我最大的感受是:学生对玩泥巴的兴趣很高,每位学生玩泥巴的水平不同,出现各种方法、手段。由于采用与传统不同的方式内容教学,课堂气氛轻松、热烈。尤其在学生进行揉泥巴的时候,有学生高兴的说:“好象在揉面粉,要做汤圆了,真好玩” 。从中我感受到学生在本堂课中体会到了玩泥巴的乐趣。制作、评说时由于没有局限,可以说作品的优缺点,也可根据作品的形式来将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同学之间有互相辩论的场面,我觉得学生学的轻松又有所得。一、教学理念传统的美术教育过重地倾向于美术专业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比较注重技能、技巧训练,忽略对学生审美感受的引导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学的和实际生活环境相脱节,学生的美

14、术兴趣难以长期坚持。在大力提倡素质和人文精神的背景下,显然这样教学模式已不能符合现在教育的发展。农村的美术教育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利用本地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在本教学方案中,我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使得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所想提倡的主导方向相协调:(一)注重学生的兴趣感受对于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爱好是他们对一样事物最能坚持的态度,在本方案中,我在上课是将泥用食用纸包起来,形成一种类似巧克力一样的物体放在讲台上,并用布蒙着,先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想一想,这可能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掀开布,看看可能是什么,给学生造成一种新鲜感,提高兴趣。农村的孩子,对于泥巴应该不会陌生,很多孩子都是从小开始

15、玩泥巴,比如“玩家家”等游戏,都是他们儿时常见的游戏形式。在学生兴趣的支持下,让大家自己玩一玩泥巴。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观,发挥自己的想象。抓住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恰当美育教育。(二)模糊美术学科门类界限、综合各科内容在学生玩泥巴的过程中,一直注重学生的感受,教师不再传授过多的技能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来“玩” ,结合现代教育提倡的学科整合思路,将一个内容放到各科中去感受,因此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学科故事教学:如“女娲捏土造人”这个神化;结合现在电脑教育,我又设置“在网上查找有关资料”为问题,与信息技术课相结合,让学生查找网上内容,既找到

16、的资源又了解上网的优势,使问题得到延伸;但在学科综合的过程中我们还是以美术学科为侧重点,做到能跨学科教学,但又不离美术学科的美育教学工作。(三)审美教育落实每一细节学者普利汉诺夫说:“当我们看见一件艺术品,我们如果只产生有益于社会的考虑,这样就不能得到审美的快感。 ”每每学生做到比较有趣味,创新的东西时,老师就将作品都展示给全班学生,特别有些学生带了自己准备的有趣的瓶子,将泥土编排成各种形状,依托在瓶子上,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特别之处;用手去体会各种凹凸不平的肌理感受和泥巴软软的材质效果。让审美教育做到又能做好,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强大感染力。二、教学方案教学目的:1、尝试用身边的材质(泥巴)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2、用泥巴通过揉捏敲等方式来制造自己喜欢的形象和不同的造型感受。3、通过活动来了解袭击想要了解的有关泥巴方方面面的知识。教学重点: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玩泥土、塑造形体。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准备:泥巴、教学课件、惠山泥人教学设计思路:1、请学生猜猜、摸摸、看看老师准备的类似巧克力糖的泥巴(激发学生的欲望,获得视觉、触觉的感受,初步体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