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案例设计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8770112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案例设计_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历史《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案例设计_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历史《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案例设计_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历史《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案例设计_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历史《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案例设计_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案例设计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案例设计_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君主集权的强化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教学 案例设计案例设计七年级历史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案例设计大悟县夏店镇中心初中 黄明【关键词】:满洲兴起 清朝建立 君权强化【摘 要】:案例围绕“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主要讲三个内容:一是满洲的兴起,二是清朝的建立,三是君主集权的强化。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难点是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通过学习,认识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

2、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归纳努尔哈赤、皇太极的主要功绩。比较努尔哈赤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的共同之外。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史人物。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阅读教科书,分析满洲的兴起和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归纳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活动及历史贡献。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完成比较努尔哈赤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的共同之外。通过对“军机处的设置”的学习,加深理解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关键措施。联系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指出文字狱自古就有。教师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清朝的资料,课上交流,在教师指导下,提出不同的看法,增长大家的见识。3、情感态

3、度与价值观: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通过分析清朝的专制统治,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可让学生观看图片,老师补充有关的资料,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三、课前导学观看有关努尔哈赤、康熙帝、雍正帝的影视片,收集了解努尔哈赤、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人物

4、的故事和历史资料。四、教学策略本课内容时间跨度较大,从明朝灭亡、女真兴起一直讲到康乾盛世。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抓住重点。本课内涉及到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可以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类似的历史知识进行对比,找出他们的共同点。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合作,以及对本课内容的研究、总结,使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教学围绕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加强君主集权来展开的。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可让学生课外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努尔哈赤这位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与已学过的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对比,找出这些民族政权建立者的共同特点。君主集权的强化,可组织学生通过

5、讨论、思考,从中概括出它的利弊。七年级历史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案例设计大悟县夏店镇中心初中 黄明【关键词】:满洲兴起 清朝建立 君权强化【摘 要】:案例围绕“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主要讲三个内容:一是满洲的兴起,二是清朝的建立,三是君主集权的强化。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难点是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通过学习,认识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归纳努尔哈赤、皇太极

6、的主要功绩。比较努尔哈赤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的共同之外。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史人物。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阅读教科书,分析满洲的兴起和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归纳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活动及历史贡献。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完成比较努尔哈赤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的共同之外。通过对“军机处的设置”的学习,加深理解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关键措施。联系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指出文字狱自古就有。教师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清朝的资料,课上交流,在教师指导下,提出不同的看法,增长大家的见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是封建制

7、度走向衰落的表现,通过分析清朝的专制统治,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可让学生观看图片,老师补充有关的资料,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三、课前导学观看有关努尔哈赤、康熙帝、雍正帝的影视片,收集了解努尔哈赤、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人物的故事和历史资料。四、教学策略本课内容时间

8、跨度较大,从明朝灭亡、女真兴起一直讲到康乾盛世。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抓住重点。本课内涉及到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可以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类似的历史知识进行对比,找出他们的共同点。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合作,以及对本课内容的研究、总结,使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教学围绕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加强君主集权来展开的。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可让学生课外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努尔哈赤这位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与已学过的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对比,找出这些民族政权建立者的共同特点。君主集权的强化,可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思考,从中概括出它的利弊。七年级历史

9、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案例设计大悟县夏店镇中心初中 黄明【关键词】:满洲兴起 清朝建立 君权强化【摘 要】:案例围绕“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主要讲三个内容:一是满洲的兴起,二是清朝的建立,三是君主集权的强化。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难点是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通过学习,认识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归纳努尔哈赤、皇太极的主要功绩。比较努尔哈赤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

10、的共同之外。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史人物。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阅读教科书,分析满洲的兴起和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归纳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活动及历史贡献。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完成比较努尔哈赤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的共同之外。通过对“军机处的设置”的学习,加深理解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关键措施。联系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指出文字狱自古就有。教师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清朝的资料,课上交流,在教师指导下,提出不同的看法,增长大家的见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通过分析清朝的专制统治,

11、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可让学生观看图片,老师补充有关的资料,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三、课前导学观看有关努尔哈赤、康熙帝、雍正帝的影视片,收集了解努尔哈赤、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人物的故事和历史资料。四、教学策略本课内容时间跨度较大,从明朝灭亡、女真兴起一直讲到康乾盛世。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抓住重点。本课内涉及到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可以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类似的历史知识进行对比,找出他们的共同点。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合作,以及对本课内容的研究、总结,使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教学围绕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加强君主集权来展开的。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可让学生课外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努尔哈赤这位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与已学过的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对比,找出这些民族政权建立者的共同特点。君主集权的强化,可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思考,从中概括出它的利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