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历程》模块测试卷精品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8770004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文明历程》模块测试卷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政治文明历程》模块测试卷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政治文明历程》模块测试卷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政治文明历程》模块测试卷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政治文明历程》模块测试卷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文明历程》模块测试卷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文明历程》模块测试卷精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政治文明历程模块测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第第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共共 6060 分)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A公元前 1046 年,西周建立 B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C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2、D中国历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2 孝经记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忠孝观念在中国古代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的道德本位。这一观念源自于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3钱穆先生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这里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元朝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C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 D清朝设军机处,皇权高度集中4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

3、民主政治的发展。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政治 C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 D文明是由人创造的与地理环境无关 5伯里克利曾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其中的“公民”是A.全体居民 B.全体成年居民 C.所有的成年男性公民 D.外来移民6诗人爱伦坡在致海伦中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古代罗马的伟大之处在于A民主政治的发达 B哲学思想的深奥 2C建筑风格的独特 D法律体系的缜密7. 右图为纪念一部重要文献颁布 300 周年而发行的纪

4、念币。这部文献是A英国的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的 1875 年宪法 D美国的 1787 年宪法8.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都可以进行的政治活动是A.否决议会(国会)制定的法律 B. 代表国家参与外交活动 C. 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和日常事务 D.当与议会发生矛盾时有权解散议会9 “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1840 年)战争? 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下列关于这场战争的研究结论,正确的是A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B鸦片和茶叶的冲突是战争发生的根源C英国发动战争的决议主要取决于英王 D进行战争是维护正当贸易的

5、必要手段10洪仁玕在太平天国失败后的“供词”中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对这段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谴责外国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B表彰陈玉成、石达开的功绩C推卸失败责任乞怜于清政府 D正确总结了失败的客观原因11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了许多侵略权益。其中,规定在通商口岸设厂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2右图是 1911 年前后的一幅漫画,下列选项中符合漫画主题的是A武昌起义的爆发 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清帝退位 D清朝的强大,光芒四射

6、13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这次“试验”的结果是A发布了革命纲领四月提纲 B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14. 九十多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割让台湾等地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315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A是否利用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B是否自始至终坚持抗战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了

7、主要作用 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16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A B C D17.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一方针进一步发展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18. 人民币是我国现行流通货币。中国人民银行 1955 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票面上采用了汉、蒙、藏、维四种民族文字,1962 年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票面上开始采用汉、蒙、藏、维、壮五种民族文字,至今人民币的票面上

8、依然是这五种文字。透过人民币票面的文字,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民族平等原则 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 民族区域自治 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A B C D19. “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合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 ”海外华人的这首诗表明A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B稳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条件C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D实现祖国的统一不能采取非和平方式20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第二套人民币五圆券 第三套人民币五圆券4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

9、极化方向发展第第卷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第卷共 4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21 (20 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制度不断演进,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朝)“法令出一”,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史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迁这样评述秦朝政治制度的理由。 (6 分)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

10、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三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记事本末(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6 分)为此,他们各是怎样做的?(6 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三中皇权与相权不同关系说明了什么(2 分)得分评卷人522.(20 分)新中国成立以来,适时调整对外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风云变幻,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联合国大厦里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黄金法则:“你

11、不想人家那样对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联合国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1)在中国的外交政策中,最能准确体现“黄金法则”的是什么?(3 分)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左)、副团长黄华在第26 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上开怀大笑。(2)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什么决议令中国代表团团长开怀大笑?(3 分)这一决议通过的原因有哪些?(6 分)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江泽民(3)冷战结束后,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有何显著特点?(4 分)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外交行动?(4 分)得分评卷人6试卷编写说明试卷编写说明一、命题的原

12、则一、命题的原则模块测试是学生学分认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成绩将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对必修一的学习水平。命题应坚持如下原则:1.命题依据课程标准,考查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命题要坚持基础性、全面性、科学性、规范性原则;3.命题的题型、题量依照山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的式样。4.命题中知识点的覆盖率和考查的难易度对学生学习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二、设计的有效性二、设计的有效性1、试题考查的知识面广,几乎覆盖了教材的所有主干知识,对于考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作用,设计尊重科学,有效性较高。2、试题命制依据课程标准,以教材为载体,以“三新” (新材

13、料、新情境、新问题)为主要呈现方式,图文并茂。对于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3.命题符合学生的实际,体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检验和检查4.试题从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考查,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符合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三、考试信息收集三、考试信息收集1.利用计算机阅选择题,统计区域范围内学生选择题的正答率,从而分析目标达成情况。2.对非选择题的试卷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不同要求层次的题目学生回答情况,与目标进行比对。以上两条,可以设计不同的表格来进行。3. 结合上述两方面数据分析,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查找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实 现学期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