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一下册课文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有课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8769595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一下册课文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一下册课文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一下册课文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一下册课文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一下册课文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一下册课文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一下册课文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有课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凸显语文要素凸显语文要素 发展语文能力发展语文能力“部编本”语文教科书一下册课文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一、一、把握部编教材特点,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把握部编教材特点,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一)一下册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一)一下册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全册教材有五个板块组成: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以及快乐读书吧。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1.课文 3-4 篇2.口语交际(间隔安排)3.语文园地

2、: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二)一下册教材各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二)一下册教材各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1. 识字写字。(1)认识常用汉字 400 个,会写汉字 200 个。(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 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

3、累词语。(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3. 口语交际。(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三)一年级下册教材的突出特点(三)一年级下册教材的突出特点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下册教材秉承了一上册采用“

4、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主题内容”和“语文要素”组织单元。在语文要素的安排上,与一上册做好承接与提升。在一上努力做好幼小衔接的基础上,一下教材继续平稳过渡,螺旋上升,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1.1.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 百家姓 声律启蒙的:人之初姓氏歌 古对今 春夏秋冬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动物儿歌 小青蛙 猜字谜 。又如,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的:端午粽

5、 老鼠嫁女妞妞赶牛 孙悟空打妖怪 。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2 2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这样的安排,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体现。各部分的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呈现了稳步发展、螺旋递进的编写原则,具有极强的前后关联性。3.3.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坚持选

6、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丰富,体裁多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经典老课文,例如:四个太阳 荷叶圆圆 要下雨了 小壁虎借尾巴 ;新选编的、内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表现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 ,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 ,有体现家人关爱的夜色 ,有介绍传统节日的端午粽 ,有培养好习惯的文具的家 ,等。题材多样,有童话,有散文,有儿歌,有故事,不仅确保了教材全面的思想内涵,而且保证了教

7、材的可读性和感染力。4.4.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尊重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生个体差异,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加大了选做题和开放性题目的比重,以增加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这类题目,有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如, “你知道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吗?”有借鉴课文语言表达的,如, “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 ”“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 ”有指向生活的,如, “说一说班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 ” “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和同学说一说。 ” “一分钟能做什么?”有开展游戏活动的,如, “我们也来猜字谜吧!” “和

8、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对课文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演、猜、画等活动形式的引入,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产生更为有趣的联系,有利于从单纯的听说读写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二、一下册课文的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二、一下册课文的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一上册课文编排的特点:选文经典、联系生活、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课文数量减少(本册共有 8 个单元:其余 6 个为课文单元,共 21 篇课文,与人教版相比 8个单元,34 篇课文相比篇数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一下册的课文在延承这些的基础上,单元语文要素的重点更加凸显,目标更加集中,要求更加明确。真正体现了教科书总主编温儒

9、敏教授所说的“让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更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按照课标的学段的目标要求细化那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中。 ”这样的编排,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 (一一) )教科书语文要素安排特点教科书语文要素安排特点1.1.课文单元语文要素的安排课文单元语文要素的安排本册教科书课文 6 个单元 21 篇课文,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在六个课文单元中是这样安排的单元单元人文主题人文主题( (宽泛宽泛) )语文要素(朗读课文、学习阅读)语文要素(朗读课文、学习阅读)第二单元心愿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第三单元伙伴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第四单

10、元家人读好长句子。第六单元夏天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第七单元好习惯1.读出疑问句的和感叹句的语气;2.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推断。第八单元问号1.借助图画阅读;2.读出祈使句的语气,分角色读好课文。本册每个单元基本落实一个重要语文要素的学习,共涉及到 8 个语文要素,主要为第一学段阅读教学除识字写字、积累语言外的另外两大重点内容:朗读课文、学习阅读。这些语文要素是课标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在教科书中的落地,也解决了教材与课标之间的脱节。教科书的编写重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科书主编陈先云老师说:“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是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史上的一大突破。 ”虽然本册没有专

11、项的阅读策略的学习,但已经把国际阅读能力测试中的四个层别(直接提取信息、直接推论、揭示、整合文本的信息和观点、评价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前两个层别的学习体现在语文要素中。从这个角度讲,教科书所作的工作是空前的,对第一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也契合了当前社会对人的阅读能力的感度重视。2.2.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发展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发展“朗读课文” 、 “学习阅读”这两个学习内容在一上册中已经进行了学习,本册是在一上册要求上的递进与发展,体现在:学习内容一上册一下册读准字音。读好感叹句。读好句子间的停顿。(注意标点的停顿)读好长句子。(除了标点停顿,还应该有语意的停顿)读出疑问句

12、、感叹句和祈使句的语气。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借助图画阅读课文。学习阅读学习借助图画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朗读课文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求是:读正确、读流利。读正确:就是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读流利:就是不破句、不顿读、不唱读、语速合适。一上册的时候学生就开始学习朗读了,课后习题中有这样的要求:注意读准“一”的变调;能整篇读准字音;注意标点的停顿;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等。一上册的要求主要是读正确。这些要求当然不是在一个一上册就能全面达成的,需要在后续的几

13、个学期中继续学习提高的,尤其是一下册是重点练习的。学习阅读在一上册中有“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 、 “学习借助图画阅读课文”,一下册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3.3.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的呈现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的呈现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主要通过课后题来呈现 ,还有采用文中泡泡的形式来提示。当然,我们在教学时也可以根据单元要点、学生实际进行切合的设计。课后练习题课后练习题文中泡泡文中泡泡10端午粽课后题: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6树和喜鹊:读了第一段,

14、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18小猴子下山: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去?14要下雨了:读了这一段,我知道了“闷”的意思。21小壁虎借尾巴: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他们的读音和意思,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开的?17动物王国开大会:看来,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很重要呢!(寻找完整信息)( (二二) )课文教学要着力语文要素课文教学要着力语文要素1.1.明确目标明确目标第一学段的语文要素相对于第二、三学段来说是有明显不同的,以后我们拿到第二、三学段的部编本教科书会发现他们是有单元导语的,而我们第一学段单元中没有相应的单元导语提示,在一组单元中也没有明显的组织形式,很多

15、时候还是需要我们自己进行前后联系,根据语文要素确定相关相关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学中需要确立准确的目标意识。(1)(1)关注目标的层递性关注目标的层递性同一个语文要素的学习是螺旋递进的,一下册的学习有一上册的基础,同一个单元中后一篇课文中学习又有前一篇课文的学习基础,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前后联系、循序渐进地教。(2)(2)把握目标的整组性把握目标的整组性一个单元语文要素的编排不一定都会在这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中明显提及,但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整组意识,要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并且逐步推进。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教科书中只有在第二篇课文 6树和喜鹊中提出要求:读了第一段,我

16、知道了“孤单”的意思。但不是说只要用这种方法学习“孤单 ”这个词语好就行了,也不是说只在这篇课文中运用这种方法,而是要前后联系地教,在前一篇课文中要涉及到这个语文要素,在后一篇课文中要继续巩固运用这种方法来了解词语的意思。2.2.展开过程展开过程语文要素的学习要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虽然很多时候教科书是用一道课后题的方式呈现的,但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视为一道简单的问答题,要参照全文,站看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作为教学的重点进行实施。(1)(1)遵循规律遵循规律徐轶老师在一上册的分析会上指出:起步阶段的语文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保护儿童的天性,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到了一下册,虽然学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但仍然要在关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语文学习重在形象感知的情况下来展开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低年级的阅读更多的采用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法。(2)(2)启发思维启发思维第一学段的教学需要“求慢”,慢慢来,等一等学生。课堂上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