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时间赛跑》说课设计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8737678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时间赛跑》说课设计_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和时间赛跑》说课设计_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和时间赛跑》说课设计_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和时间赛跑》说课设计_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和时间赛跑》说课设计_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时间赛跑》说课设计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时间赛跑》说课设计_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时间赛跑和时间赛跑说课设计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和时间赛跑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的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一席话的启发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教学这篇课文的目标是:1、知识和技能:人人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及创编名言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展示积累、收集的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和名人故事。2、过程与方法:从题入手,抓住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借助多媒体 VCD,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从朗读中品味情感。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时

2、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二、设计理念本篇课文,课题“和时间赛跑”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文中的“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一人生启示,也与课题息息相关。所以教学本课时,我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式,由课题入用,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辐射全篇,使全篇的教学“形散而神不散” ,最后达到披文入理、感悟人生的目的。三、设计思路 (一) 、紧扣课题,启发学生思考。在预习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时间的认识。 “同学们,你对时间有什么理解?”有的学生说:“时间很宝贵。 ”有的学生说:“时间过得非常快,一眨眼就过去了。 ”还有的学生说:“时间

3、看不到也摸不着。 ”等等一些既生动又理性的感觉。通过这种谈话方式,我顺势引出本课的课题:“时间这种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作者林清玄却要与他赛跑,这是怎么回事呢?让学生自读课文,读懂的画一画,不懂的提出来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探讨。 ”这种教学设计,由题入手,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为学生的个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二) 、疏理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会提出许多散乱的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整理,关于课文内容,我发现学生基本上是围绕着以下三个问题提出的:(播放 VCD)“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如何?通过与时间赛跑,我明白了什

4、么?在教学时,我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紧扣全文。1、探索中解决问题。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以课堂为主阵地,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当时学生提出疑问最多的,最不容易理解体会的就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同时这句话也是全文的难点。教学时,我借助 VCD 向学生展示上文中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再也不能回到昨天” ;下文中“一天真的过完了,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

5、会有今天的太阳” 。让他们从读中感悟。又摄取学生生活中的几个镜头,如:美好的童年、快乐的春游日、热闹的游艺会。然后我问他们:“你们小时候的生活美好吗?你们还可以回到从前吗?”学生回答:“不可以” 。 “运动会、春游那么有意思,能无限延长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 “不可能” 。学生通过结合上下文及自己的亲身实践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老师不必费心费力,逐字逐句地分析句子,那只是形式上的理解。2、实践中感悟真谛。新课标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我们也来和时间赛跑,好吗?”这种教学设计

6、:旨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感悟。 (播入轻音乐)首先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充分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如读一段课文、写几行感受、同桌交流看法等。学生兴趣大增,纷纷做起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短暂的一分钟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在刚才的一分钟内都做了什么?有的同学兴高采烈地告诉我,说自己一分钟读了 260 多个字,有的同学高举自己的作品,原来他写了 50 多个字,但也有的同学愁眉苦脸地说还没想好该做什么。我相机告诉他们如何把握好时间,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与体验,感受很深刻。同学们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真高兴,因为我与一位特别的朋友赛跑,我竟跑赢了它。你们知

7、道他是谁吗?它就是时间。 ” “今天的语文课让我深深明白了,假若我们一直和时间赛跑,我们就能更快、更早地取得成功。 ”这些感性的东西也从他们小小心中产生。3、朗读中品味情感。随着探究问题、理解内容的深入,我始终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个性朗读发现问题时读,理解内容时读,体会情感时读。可采用自由读、范读(借助 VCD) 、指读、评读、齐读等。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中读出了“我”因外祖母去世的哀痛,读出“我”体验时间流逝的哀愁,读出“我”跑在时间前面的喜悦。通过这些丰富多采,个性鲜明的朗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明理、悟情。(三) 、回扣主题,拓宽学生视野“文中有很多和时间有关的名句,试着把自己喜

8、欢的语句读一读,背一背,并积累下来。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文本,学会积累并为自己所用。借助多媒体 VCD,向学生展示有关时间的名句。如:鲁迅说的“时间就是生命” 。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如此的宝贵,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名人惜时的故事,和其他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同时还可以自己当回小名人来创编名言,大家共同交流评价。学生听到自己可以当小名人了,积极性非常高,纷纷动笔,如:时间就像一条泥鳅,你不抓紧它,他就会悄悄地溜走。 ” “时间老人不等人哟!” “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 ”等等。学生们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种教学设计,只为了让学生善于积累,达到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目

9、的,从而拓宽学生视野。最后让学生在诵读珍惜时间的名言中结束。课后,我安排了两个拓展练习(自选) 。积累:继续收集与珍惜时间有关的名人轶事,名言名句或自己创编惜时名言。练笔:写一写学习和时间赛跑一文的随感。之后安排以“惜时”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一、教材分析:和时间赛跑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的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一席话的启发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教学这篇课文的目标是:1、知识和技能:人人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及创编名言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展示积累、收集的有

10、关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和名人故事。2、过程与方法:从题入手,抓住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借助多媒体 VCD,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从朗读中品味情感。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二、设计理念本篇课文,课题“和时间赛跑”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文中的“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一人生启示,也与课题息息相关。所以教学本课时,我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式,由课题入用,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辐射全篇,使全篇的教学“形散而神不散” ,最后达到披文入理、感悟人生的目的。三、设计思路 (一)

11、、紧扣课题,启发学生思考。在预习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时间的认识。 “同学们,你对时间有什么理解?”有的学生说:“时间很宝贵。 ”有的学生说:“时间过得非常快,一眨眼就过去了。 ”还有的学生说:“时间看不到也摸不着。 ”等等一些既生动又理性的感觉。通过这种谈话方式,我顺势引出本课的课题:“时间这种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作者林清玄却要与他赛跑,这是怎么回事呢?让学生自读课文,读懂的画一画,不懂的提出来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探讨。 ”这种教学设计,由题入手,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为学生的个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二) 、疏理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在通读课文的

12、基础上,会提出许多散乱的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整理,关于课文内容,我发现学生基本上是围绕着以下三个问题提出的:(播放 VCD)“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如何?通过与时间赛跑,我明白了什么?在教学时,我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紧扣全文。1、探索中解决问题。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以课堂为主阵地,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当时学生提出疑问最多的,最不容易理解体会的就是“所有时

13、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同时这句话也是全文的难点。教学时,我借助 VCD 向学生展示上文中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再也不能回到昨天” ;下文中“一天真的过完了,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 。让他们从读中感悟。又摄取学生生活中的几个镜头,如:美好的童年、快乐的春游日、热闹的游艺会。然后我问他们:“你们小时候的生活美好吗?你们还可以回到从前吗?”学生回答:“不可以” 。 “运动会、春游那么有意思,能无限延长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 “不可能” 。学生通过结合上下文及自己的亲身实践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老师不必费心费力,逐字逐句地分析句子,那只是形式上的理解。2

14、、实践中感悟真谛。新课标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我们也来和时间赛跑,好吗?”这种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感悟。 (播入轻音乐)首先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充分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如读一段课文、写几行感受、同桌交流看法等。学生兴趣大增,纷纷做起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短暂的一分钟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在刚才的一分钟内都做了什么?有的同学兴高采烈地告诉我,说自己一分钟读了 260 多个字,有的同学高举自己的作品,原来他写了 50 多个

15、字,但也有的同学愁眉苦脸地说还没想好该做什么。我相机告诉他们如何把握好时间,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与体验,感受很深刻。同学们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真高兴,因为我与一位特别的朋友赛跑,我竟跑赢了它。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它就是时间。 ” “今天的语文课让我深深明白了,假若我们一直和时间赛跑,我们就能更快、更早地取得成功。 ”这些感性的东西也从他们小小心中产生。3、朗读中品味情感。随着探究问题、理解内容的深入,我始终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个性朗读发现问题时读,理解内容时读,体会情感时读。可采用自由读、范读(借助 VCD) 、指读、评读、齐读等。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中读出了“我”因外祖母

16、去世的哀痛,读出“我”体验时间流逝的哀愁,读出“我”跑在时间前面的喜悦。通过这些丰富多采,个性鲜明的朗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明理、悟情。(三) 、回扣主题,拓宽学生视野“文中有很多和时间有关的名句,试着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背一背,并积累下来。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文本,学会积累并为自己所用。借助多媒体 VCD,向学生展示有关时间的名句。如:鲁迅说的“时间就是生命” 。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如此的宝贵,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名人惜时的故事,和其他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同时还可以自己当回小名人来创编名言,大家共同交流评价。学生听到自己可以当小名人了,积极性非常高,纷纷动笔,如:时间就像一条泥鳅,你不抓紧它,他就会悄悄地溜走。 ” “时间老人不等人哟!” “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 ”等等。学生们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种教学设计,只为了让学生善于积累,达到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拓宽学生视野。最后让学生在诵读珍惜时间的名言中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