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_2

上传人:bb****7 文档编号:48732740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_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_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_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_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_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_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办公室的年轻老师们好学临时点将让我上的一堂课,作为年老的老师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就匆匆解读文本,匆匆地进行教学设计,匆匆地拿着一本书,一支粉笔,匆匆地走上讲台。没有书面教案(上课后凭着回忆补上了一个书面教案) ,更谈不上课件,可感触颇深,便作了如下记录:一、教材解读课文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地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课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2、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二、教学思路本文教学我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生平;汇报预习时查字典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情况。解决难以理解的词语:租界地、帝国主义、耀武扬威。本课时的教学思路:1、 紧扣标题,打破顺序,直奔主题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课题,以挖掘同学们的潜能,理解课题意思。接着,重点讲解第三部分内容,通过反复诵读文中周恩来两处以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铿锵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制造悬念,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使同学们追索:是什么原因迫使周恩来有这等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呢?然后,再回过头

3、来学习第一、二部分内容。于是,第一部分提到的“中华不振”和整个第二部分这一全文中的重点内容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逐个串讲,不仅耽误时间,听起来也索然无味。2、朗读对话,理解字词,体会感情(1)对第一部分内容中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部分加以重点指导,再现伯父当时悲伤与无可奈何的神情,以及少年恩来疑惑不解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神态,同时通过理解词语展示人物的神情,从而达到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目的。(2)抓住“耀武扬威、得意扬扬、紧握拳头、只是劝劝、哭诉、衣衫褴褛”这些词语,朗读第二部分内容,使租界里洋人、巡警的丑恶嘴脸以及受欺凌百姓的形象跃然纸上,同学们也知道了周恩来因此而明白了“中华不振”

4、的含义,和他立下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3、拓展文本,直面历史,报国立志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的一份租界背景资料,让孩子们直面历史,心海难平,心有所向,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萌发初步的报国之情。当孩子们读到“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时,我说:“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是怎么想的?你要为谁而读书?为国家的什么而读书?”进行指名回答。有的孩子说:“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振兴起来了,我要为国家的繁荣而读书” ;有的说:“我要为国家越来越兴旺而读书” ;还有的说:“我要为国家达到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而读书”同学们心潮澎湃,热情高涨。最后请同学们看课后习题中的“阅读链接” ,它是周

5、恩来去日本留学时回到母校,给同学们写下的有名诗篇。我让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并和同学们讨论发言,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学习前辈们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4、讲读课文,抓住契机渗透写作常识即将总结全文时我说:“同学们,课文写了三件事,哪一部分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它们又是用怎样的过渡句连起来的?找到读一读。 ”让同学们明白写文章时,要注意前后连接,学会承上启下,文章就会顺畅,读者就容易看懂。本节课是办公室的年轻老师们好学临时点将让我上的一堂课,作为年老的老师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就匆匆解读文本,匆匆地进行教学设计,匆匆地拿着一本书,一支粉笔,匆匆地走上讲台。没有书面教案(上课后凭着回忆补上了一个书面教案)

6、,更谈不上课件,可感触颇深,便作了如下记录:一、教材解读课文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地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课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二、教学思路本文教学我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生平;汇报预习时查字典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情况。解决难以理解的词语:租界地、帝国主义、耀武扬威。本课时的教学思路:1、 紧扣标题,

7、打破顺序,直奔主题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课题,以挖掘同学们的潜能,理解课题意思。接着,重点讲解第三部分内容,通过反复诵读文中周恩来两处以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铿锵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制造悬念,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使同学们追索:是什么原因迫使周恩来有这等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呢?然后,再回过头来学习第一、二部分内容。于是,第一部分提到的“中华不振”和整个第二部分这一全文中的重点内容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逐个串讲,不仅耽误时间,听起来也索然无味。2、朗读对话,理解字词,体会感情(1)对第一部分内容中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部分加以重点指导,再现伯父

8、当时悲伤与无可奈何的神情,以及少年恩来疑惑不解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神态,同时通过理解词语展示人物的神情,从而达到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目的。(2)抓住“耀武扬威、得意扬扬、紧握拳头、只是劝劝、哭诉、衣衫褴褛”这些词语,朗读第二部分内容,使租界里洋人、巡警的丑恶嘴脸以及受欺凌百姓的形象跃然纸上,同学们也知道了周恩来因此而明白了“中华不振”的含义,和他立下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3、拓展文本,直面历史,报国立志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的一份租界背景资料,让孩子们直面历史,心海难平,心有所向,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萌发初步的报国之情。当孩子们读到“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9、时,我说:“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是怎么想的?你要为谁而读书?为国家的什么而读书?”进行指名回答。有的孩子说:“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振兴起来了,我要为国家的繁荣而读书” ;有的说:“我要为国家越来越兴旺而读书” ;还有的说:“我要为国家达到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而读书”同学们心潮澎湃,热情高涨。最后请同学们看课后习题中的“阅读链接” ,它是周恩来去日本留学时回到母校,给同学们写下的有名诗篇。我让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并和同学们讨论发言,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学习前辈们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4、讲读课文,抓住契机渗透写作常识即将总结全文时我说:“同学们,课文写了三件事,哪一部分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它们又是用怎样

10、的过渡句连起来的?找到读一读。 ”让同学们明白写文章时,要注意前后连接,学会承上启下,文章就会顺畅,读者就容易看懂。本节课是办公室的年轻老师们好学临时点将让我上的一堂课,作为年老的老师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就匆匆解读文本,匆匆地进行教学设计,匆匆地拿着一本书,一支粉笔,匆匆地走上讲台。没有书面教案(上课后凭着回忆补上了一个书面教案) ,更谈不上课件,可感触颇深,便作了如下记录:一、教材解读课文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地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

11、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课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二、教学思路本文教学我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生平;汇报预习时查字典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情况。解决难以理解的词语:租界地、帝国主义、耀武扬威。本课时的教学思路:1、 紧扣标题,打破顺序,直奔主题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课题,以挖掘同学们的潜能,理解课题意思。接着,重点讲解第三部分内容,通过反复诵读文中周恩来两处以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铿锵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制造悬念,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使同学们追索

12、:是什么原因迫使周恩来有这等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呢?然后,再回过头来学习第一、二部分内容。于是,第一部分提到的“中华不振”和整个第二部分这一全文中的重点内容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逐个串讲,不仅耽误时间,听起来也索然无味。2、朗读对话,理解字词,体会感情(1)对第一部分内容中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部分加以重点指导,再现伯父当时悲伤与无可奈何的神情,以及少年恩来疑惑不解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神态,同时通过理解词语展示人物的神情,从而达到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目的。(2)抓住“耀武扬威、得意扬扬、紧握拳头、只是劝劝、哭诉、衣衫褴褛”这些词语,朗读第二部分内容,使租界里洋人、巡警的丑恶嘴脸以及受欺凌

13、百姓的形象跃然纸上,同学们也知道了周恩来因此而明白了“中华不振”的含义,和他立下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3、拓展文本,直面历史,报国立志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的一份租界背景资料,让孩子们直面历史,心海难平,心有所向,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萌发初步的报国之情。当孩子们读到“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时,我说:“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是怎么想的?你要为谁而读书?为国家的什么而读书?”进行指名回答。有的孩子说:“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振兴起来了,我要为国家的繁荣而读书” ;有的说:“我要为国家越来越兴旺而读书” ;还有的说:“我要为国家达到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而读书”同学们心潮澎湃,热情高涨。最后请同学们看课后习题中的“阅读链接” ,它是周恩来去日本留学时回到母校,给同学们写下的有名诗篇。我让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并和同学们讨论发言,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学习前辈们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4、讲读课文,抓住契机渗透写作常识即将总结全文时我说:“同学们,课文写了三件事,哪一部分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它们又是用怎样的过渡句连起来的?找到读一读。 ”让同学们明白写文章时,要注意前后连接,学会承上启下,文章就会顺畅,读者就容易看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