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馋”出数学兴趣

上传人:bb****7 文档编号:48729823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馋”出数学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馋”出数学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馋”出数学兴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馋”出数学兴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馋”出数学兴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馋”出数学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馋”出数学兴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馋馋”出数学兴趣出数学兴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使学生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接纳心理。学习的主体在无形中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同时也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例如,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可设计一道“多味”型的题目。第一次设计“多味”型的题目:是出示线段图,少年宫到小冬家是 2.15 千米,小冬家与学校相距0.55 千米,学校到小华家有 1.55 千米。小冬家和小华家相距多少千米?从家到学校,小华要比小冬多走多少千米?小华从家到少年宫一共要走多少千米?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2、?从一定意义上讲,本题目符合新课程提倡的生活化和情境化,按照两位学生家与学校、少年宫之间的路程,我安排了学生上来演示。学生演完迫不及待地按着题目一个一个地完成。还能提什么问题?学生思考片刻,模仿前面的问题,也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主动学习,但这种氛围并不能让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心理负担的情况下主动学习。于是,我设计了第二次的“多味”型的题目。第二次“多味”型的题目:是出示情境图,柜子高 1.65 米,凳子高是 0.78 米,小猴身高 0.85米,在柜子的顶部有一大串香蕉,请问小猴能吃到香蕉吗?为什么?可爱机灵的小猴出现在画面中,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看着香蕉放在高高的柜子上,矮小

3、的小猴怎么吃得到呢?问题自然而产生,也许不要出示问题学生都能猜到这个问题,难点就是该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看似很简单的题目还有大学问呢?全班立刻分成了正反两方,一方说可以吃到,另一方说不可以。反方的理由是 0.780.851.63(米),1.63 米1.65 米,所以小猴不可以吃到。正方反驳道:“小猴站在凳上不够,可以伸手嘛!”伸手非常好的一个点子。此时,全班的学习氛围可以想象是多么的激烈和精彩。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数学知识出现在一个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的情境,并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亲身经历进行愉快的交流。这样,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产生。两次设计的题目素材

4、都来源于生活,都是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生动事例。为什么第二次能把整个课堂推向高潮?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方面: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使学生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接纳心理。学习的主体在无形中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同时也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例如,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可设计一道“多味”型的题目。第一次设计“多味”型的题目:是出示线段图,少年宫到小冬家是 2.15 千米,小冬家与学校相距0.55 千米,学校到小华家有 1.55 千米。小冬家和小华家相距多少千米

5、?从家到学校,小华要比小冬多走多少千米?小华从家到少年宫一共要走多少千米?你还能提什么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本题目符合新课程提倡的生活化和情境化,按照两位学生家与学校、少年宫之间的路程,我安排了学生上来演示。学生演完迫不及待地按着题目一个一个地完成。还能提什么问题?学生思考片刻,模仿前面的问题,也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主动学习,但这种氛围并不能让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心理负担的情况下主动学习。于是,我设计了第二次的“多味”型的题目。第二次“多味”型的题目:是出示情境图,柜子高 1.65 米,凳子高是 0.78 米,小猴身高 0.85米,在柜子的顶部有一大串香蕉,请问小猴能吃到香蕉吗?

6、为什么?可爱机灵的小猴出现在画面中,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看着香蕉放在高高的柜子上,矮小的小猴怎么吃得到呢?问题自然而产生,也许不要出示问题学生都能猜到这个问题,难点就是该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看似很简单的题目还有大学问呢?全班立刻分成了正反两方,一方说可以吃到,另一方说不可以。反方的理由是 0.780.851.63(米),1.63 米1.65 米,所以小猴不可以吃到。正方反驳道:“小猴站在凳上不够,可以伸手嘛!”伸手非常好的一个点子。此时,全班的学习氛围可以想象是多么的激烈和精彩。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数学知识出现在一个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的情境,并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亲身经

7、历进行愉快的交流。这样,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产生。两次设计的题目素材都来源于生活,都是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生动事例。为什么第二次能把整个课堂推向高潮?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方面: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使学生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接纳心理。学习的主体在无形中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同时也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例如,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可设计一道“多味”型的题目。第一次设计“多味”型的题目:是出示线段图,少年宫到小冬家是 2.15 千米,

8、小冬家与学校相距0.55 千米,学校到小华家有 1.55 千米。小冬家和小华家相距多少千米?从家到学校,小华要比小冬多走多少千米?小华从家到少年宫一共要走多少千米?你还能提什么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本题目符合新课程提倡的生活化和情境化,按照两位学生家与学校、少年宫之间的路程,我安排了学生上来演示。学生演完迫不及待地按着题目一个一个地完成。还能提什么问题?学生思考片刻,模仿前面的问题,也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主动学习,但这种氛围并不能让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心理负担的情况下主动学习。于是,我设计了第二次的“多味”型的题目。第二次“多味”型的题目:是出示情境图,柜子高 1.65 米,凳子

9、高是 0.78 米,小猴身高 0.85米,在柜子的顶部有一大串香蕉,请问小猴能吃到香蕉吗?为什么?可爱机灵的小猴出现在画面中,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看着香蕉放在高高的柜子上,矮小的小猴怎么吃得到呢?问题自然而产生,也许不要出示问题学生都能猜到这个问题,难点就是该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看似很简单的题目还有大学问呢?全班立刻分成了正反两方,一方说可以吃到,另一方说不可以。反方的理由是 0.780.851.63(米),1.63 米1.65 米,所以小猴不可以吃到。正方反驳道:“小猴站在凳上不够,可以伸手嘛!”伸手非常好的一个点子。此时,全班的学习氛围可以想象是多么的激烈和精彩。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数学知识出现在一个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的情境,并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亲身经历进行愉快的交流。这样,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产生。两次设计的题目素材都来源于生活,都是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生动事例。为什么第二次能把整个课堂推向高潮?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