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版浙江鸭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728455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版浙江鸭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b版浙江鸭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b版浙江鸭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b版浙江鸭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b版浙江鸭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版浙江鸭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版浙江鸭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7.(2013 浙江文综,14,4 分)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禅让制分封制世官制宗法制 A. B. C.D. 答案 D 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 法等级。因此“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 现了“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 世官制,正确。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张“谱系图”中无

2、法体现。考点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4.(2011 浙江文综,38,8 分)(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 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 “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 分) 答案 (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 执政集团尚未

3、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解析 回答第(1)问,要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 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 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考点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6.(2009 浙江文综,14,4 分)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 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答案 B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另外,由

4、图片中的“知州”“通判” 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7.【加试题】(2010 浙江文综,16,4 分)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 的是( )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答案 C 抓住时间信息“唐朝”和关键信息“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不是以官举士,排除 A 项。采用八股考试方式是在明清时期,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B 项。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 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故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 生学子的必读之书,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D 项

5、。唐朝科举制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故正 确答案为 C 项。考点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2.(2009 浙江文综,16,4 分)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2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答案 B 设置内阁制的是明成祖朱棣,A 项错误。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 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 项正确。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C 项错误。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 阁,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D 项错误。考点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7.(2016

6、 课标,24,4 分)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 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答案 B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这表明西周时形成了重 视历史传承的风尚,因此 B 项符合题意。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的甲骨文是继承关系,并非全新的文字体系,故 排除 A 项;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C 项与史实不符;青铜器主要用于制造祭祀用的礼器和战争用的兵器, 从商代到

7、西周,其功用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故 D 项错误。 8.(2015 广东学考,42,2 分) 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生活的影响。家中长辈住在(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 A 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的“宗法观念”。宗法观念体现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并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 长幼有序。据此可以判断长辈应居住在甲处。A 项正确。 9.(2015 上海单科,32,2 分)“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 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B.塑造人群的

8、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答案 A 从材料中“贵贱等矣”“上下和矣”可知礼乐的主要功能是规范社会秩序,故 A 项表述最为准确。C 项曲解了材料意思。B、D 两项的表述有一定道理但不是最佳选项。 10.(2015 江苏单科,1,3 分)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 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贵族朝会时,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九夷、八蛮等都有严格的列位礼节,这 种礼仪规

9、定体现了分封制下的等级特征,故选 A 项。B、C、D 三项均与材料中的“贵族朝会”特征不符。 11.(2014 广东文综,12,4 分)“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 ” 可能表示( ) 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 答案 A 在夏商周时期,“宗”有宗庙之意,而宗庙 是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象宫室屋宇之形,则 “ ”可能表示宗庙里所供奉的祖先牌位,故 A 项符合题意。由“甲骨文”可知,当时尚未有皇帝称号,故 B 项 错误。青铜兵器和铁制农具均与宗庙之意相差甚远,故 C、D 两项可排除。考点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7.(201

10、7 课标,25,4 分)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3汉高帝十二年前 195 年15 郡 汉文帝十六年前 164 年24 郡 汉景帝中六年前 144 年68 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 年108 郡、国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 C 本题考查对西汉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理解。观察表格,西汉中央政府对地方郡国直接管辖的数量越来 越多,表明汉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这有利于朝廷调动地方力量解决匈奴威胁等边患问题,故选 C 项。汉武帝时 期,通过“推恩

11、令”等措施,削弱王国势力,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日趋减弱,排除 A 项;表中主要涉及的是中央 对地方的管辖问题,未涉及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排除 B 项;据所学可知,此时期,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缩小,D 项 错误。 知识归纳 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 (1)分化事权,使机构间互相牵制。 (2)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 (3)实行监察制度。 (4)中央直接掌控地方权力或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直接管理。 8.(2017 江苏单科,2,3 分)公元前 113 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 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

12、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 A 本题考查汉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化。材料信息表明,汉武帝将铸币权由地方收归中央,这削弱了地方 权力、加强了中央权力,故 A 项正确。B 项本身表述有误。铸币权收归中央并不会加重百姓的赋税负担,故 C 项 错误。D 项混淆了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这两个概念。 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 D 项,错选的原因主要是不能准确理解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中央 集权是把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而君主专制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 9.(2015 课标,25,4 分)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 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

13、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答案 C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如皇帝幼小,这些外戚往往成为执政大臣,体现了汉代对母 族亲属关系的重视,故选 C 项。外戚担任“执政大臣”,很可能是自身掌控相权,故 A 项中“抑制相权”说法不 当;外戚干政无法体现“家天下”观念,故 B 项错误;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刘氏同姓 诸侯王势力大大削弱,故 D 项不符合史实。 10.(2013 天津文综,12,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

14、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 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 分)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 “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2 分)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

15、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 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 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 分)并分析其意义。(2 分)4答案 (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承袭秦制。 (2)分封诸侯王国。 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 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

16、防范。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解析 本题考查汉初的政治制度。回答第(1)问第一小问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皇帝”“三公九卿” “郡、县、乡”等;第二小问要联系“汉承秦制”这个基本历史结论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关键 信息“封建王侯”“自置吏”“得赋敛”稍加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联系汉初的重大政治事件“七国之乱”总结 其危害。第(3)问第一小问归纳材料要点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主要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分析。考点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2.(2016 课标,25,4 分)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 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 B 题干材料信息表明,秦朝灭亡后,萧何重视整理秦朝的国家档案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