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加减法综合练习”教学设计与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8725088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的加减法综合练习”教学设计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5的加减法综合练习”教学设计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5的加减法综合练习”教学设计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5的加减法综合练习”教学设计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5的加减法综合练习”教学设计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的加减法综合练习”教学设计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的加减法综合练习”教学设计与分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5 5 的加减法综合练习的加减法综合练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与分析与分析叶琴学生情况分析据我课前了解,我班的 47 名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计算 5 以内的加减法,也会根据具体情境正确地选择加减法(熟练程度有差异) ,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教材简析“15 的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安排了 5课时,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 15 的加法,减法的初步认识和 15 的减法,练习三。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本节内容还是比较浅显的。我根据前两课时学生的学习情况,决定把减法含义的学习和减法计算在一课时

2、里完成。根据课堂上学生各方面的反馈,他们接受得蛮可以的,看来这样的尝试还是可行的。但也不能小看这块内容,毕竟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神圣地触摸了它,系统地理论化地来学习它,来体验加法的“合起来”含义和减法的“去掉”含义,学会用最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直接影响着第六单元“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学习。于是我在第四课时里就安排了本节综合练习课,用游戏的形式带领学生参与练习巩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高,并获得学习的快乐。教学目标1经历各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明确加法、减法的不同含义,能选择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2熟练正确地计算 15 的加减法。3培养主角意识,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过程一、活动开始:计算练习师:(出示火车)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节日里很多人去旅游,现在老师也带着小朋友一起乘着火车去祖国大好河山走走瞧瞧。但上车之前老师先要进行一下体验检测,通过的同学才能领到车票。1数的组成。5 4/ / 2 23 5 5/ / / 1 4 学生伸手指表示。2抢答:41 53 23 5422 52 32 41 43抽问:你是怎么算的?3组长发给每人一张“车票” ,进行纸上 10道题的口算练习,然后自己统计哪个得数出现次数最多,就上几号车厢。(说明:每一大组 12 人一个火车挂图,学生到位后,做开小火车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

4、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教师的话使学生情绪高涨,感到有趣开心,然后进行前奏“数的组成”和“计算练习” ,为后面的练习作铺垫。第 3 个小内容让学生决定上几号车厢的过程既进行了“多少”的比较,又渗透了“统计”的思想。 二、活动进行: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做第 27 页第 4、5 题。师:火车把我们带到了一片大花园,好美啊!蝴蝶、蜻蜓在唱歌跳舞,羊羔、青蛙在游戏玩耍。(出示四幅主题挂图)1集体交流。师:呱呱呱,小青蛙在招呼我们呢?你看到了小青蛙在干什么?要想知道现在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可以怎样想?怎样用算式表示?2同桌交流。师:瞧瞧蝴蝶姐姐在忙什么?看到这幅图,你能向同桌提几个问题吗?你觉得自己的哪个问题很

5、好,说出来想让大家回答?通过看图向别人提问题,促使学生自主地领会图中蕴涵的意图、数学问题,同桌两人一起进行不同形式同种内容的思考,力求人人参与,人人思考。同时培养了他们的主人意识。 3小组合作交流。师:再瞧小蜻蜓和小羊羔在玩什么?小组内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并用算式表示一下他们怎样在玩。 (让稍逊色一点的学生回答)在体验加减法的不同含义时,回答教师的问题自己提问题组内交流问题,由扶到放,学生的思维也一步步地深入,通过自己的思考,明确了加减法含义。 三、活动高潮: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1观察画面情境列式计算。(1)师:火车开呀开呀,把我们带到了小朋友最喜爱的海洋公园。课件演示:4 条鱼和 1 条鱼游到

6、了一块儿。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学生将算式列在纸板上,举起来校对)现在有几条鱼?课件提示:原来的 5 条鱼,游走了 2 条。学生继续列式。利用课件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通过看图理解,将过程用式子表示出来,这是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同时,利用连续情境,渗透了加减混合计算。 (2)师:野生动物园到啦!课件演示:4 只小猴原来在一块玩 3 个皮球,后来 1 只小猴拿着 2 个球跑开了。学生列式:41 或 32。2语言情境列式计算。师:大家玩得可开心了,哦,到家了,老师开始点人数了。(1)1 号车厢原来有 5 个小朋友,下车 2 人,帮老师想想车上还有几个人?(学生直接说出得数)(2)小红看到 2

7、 号车厢一开始下车 4 人,后来又下来 1 个人后车厢里就没有人了。原来 2 号车厢有几个人?现在 2 号车厢还有几个人?(3)3 号车厢原来有 2 个女同学,2 个女老师,3 号车厢原来有几个女性?通过倾听教师所描述的语言直接说出得数,是学生对教师的话的含义理解和计算过程内化为一个快速、简洁、有机的思考历程,是对本节知识的融会贯通。 四、活动结束:总结及书面练习1今天你乘着火车干了些什么?2完成书本第 2728 页练习三中的习题。教学设计说明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在翻阅书本看到火车时,就想到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

8、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学中,我共设计了三个环节,层层深化。1练习数的组成与计算,加强基础训练。2体验区分加减法的含义。3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组织教学和设计习题时,我考虑到了以下几点。1培养“主角”意识,人人参与,人人提高。新理念下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本节课始终是学生在自主地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合作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律。同时,我力求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

9、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2知识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在习题练习中,我注意多元化、开放化,需要学生将知识进行综合内化,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数学素养。比如决定上几号车厢,必须进行计算统计比较的思维活动;野生动物园情境列式中需选择条件,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海洋公园”情境中学生又初步有了两步计算的意念。3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小组合作形式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且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成功。在本节课,当学生的想法需要有人倾听并交流时,当他们学习有障碍时,小组合作都带给了他们更好的学习研究条件。4联系生活,感悟数学就在我们身

10、边。数学源于生活,为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习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叶琴学生情况分析据我课前了解,我班的 47 名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计算 5 以内的加减法,也会根据具体情境正确地选择加减法(熟练程度有差异) ,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教材简析“15 的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安排了 5课时,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 15 的加

11、法,减法的初步认识和 15 的减法,练习三。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本节内容还是比较浅显的。我根据前两课时学生的学习情况,决定把减法含义的学习和减法计算在一课时里完成。根据课堂上学生各方面的反馈,他们接受得蛮可以的,看来这样的尝试还是可行的。但也不能小看这块内容,毕竟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神圣地触摸了它,系统地理论化地来学习它,来体验加法的“合起来”含义和减法的“去掉”含义,学会用最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直接影响着第六单元“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学习。于是我在第四课时里就安排了本节综合练习课,用游戏的形式带领学生参与练习巩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高,并获得学习的快乐。教学目标

12、1经历各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明确加法、减法的不同含义,能选择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2熟练正确地计算 15 的加减法。3培养主角意识,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过程一、活动开始:计算练习师:(出示火车)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节日里很多人去旅游,现在老师也带着小朋友一起乘着火车去祖国大好河山走走瞧瞧。但上车之前老师先要进行一下体验检测,通过的同学才能领到车票。1数的组成。5 4/ / 2 23 5 5/ / / 1 4 学生伸手指表示。2抢答:41 53 23 5422 52 32 41 43抽问:你是怎么算的?3组长发给每人一张“车票” ,进行纸上 10道题的口算练习

13、,然后自己统计哪个得数出现次数最多,就上几号车厢。(说明:每一大组 12 人一个火车挂图,学生到位后,做开小火车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教师的话使学生情绪高涨,感到有趣开心,然后进行前奏“数的组成”和“计算练习” ,为后面的练习作铺垫。第 3 个小内容让学生决定上几号车厢的过程既进行了“多少”的比较,又渗透了“统计”的思想。 二、活动进行: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做第 27 页第 4、5 题。师:火车把我们带到了一片大花园,好美啊!蝴蝶、蜻蜓在唱歌跳舞,羊羔、青蛙在游戏玩耍。(出示四幅主题挂图)1集体交流。师:呱呱呱,小青蛙在招呼我们呢?你看到了小青蛙在干什么?要

14、想知道现在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可以怎样想?怎样用算式表示?2同桌交流。师:瞧瞧蝴蝶姐姐在忙什么?看到这幅图,你能向同桌提几个问题吗?你觉得自己的哪个问题很好,说出来想让大家回答?通过看图向别人提问题,促使学生自主地领会图中蕴涵的意图、数学问题,同桌两人一起进行不同形式同种内容的思考,力求人人参与,人人思考。同时培养了他们的主人意识。 3小组合作交流。师:再瞧小蜻蜓和小羊羔在玩什么?小组内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并用算式表示一下他们怎样在玩。 (让稍逊色一点的学生回答)在体验加减法的不同含义时,回答教师的问题自己提问题组内交流问题,由扶到放,学生的思维也一步步地深入,通过自己的思考,明确了加减法含义。

15、 三、活动高潮: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1观察画面情境列式计算。(1)师:火车开呀开呀,把我们带到了小朋友最喜爱的海洋公园。课件演示:4 条鱼和 1 条鱼游到了一块儿。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学生将算式列在纸板上,举起来校对)现在有几条鱼?课件提示:原来的 5 条鱼,游走了 2 条。学生继续列式。利用课件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通过看图理解,将过程用式子表示出来,这是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同时,利用连续情境,渗透了加减混合计算。 (2)师:野生动物园到啦!课件演示:4 只小猴原来在一块玩 3 个皮球,后来 1 只小猴拿着 2 个球跑开了。学生列式:41 或 32。2语言情境列式计算。师:大家玩得可

16、开心了,哦,到家了,老师开始点人数了。(1)1 号车厢原来有 5 个小朋友,下车 2 人,帮老师想想车上还有几个人?(学生直接说出得数)(2)小红看到 2 号车厢一开始下车 4 人,后来又下来 1 个人后车厢里就没有人了。原来 2 号车厢有几个人?现在 2 号车厢还有几个人?(3)3 号车厢原来有 2 个女同学,2 个女老师,3 号车厢原来有几个女性?通过倾听教师所描述的语言直接说出得数,是学生对教师的话的含义理解和计算过程内化为一个快速、简洁、有机的思考历程,是对本节知识的融会贯通。 四、活动结束:总结及书面练习1今天你乘着火车干了些什么?2完成书本第 2728 页练习三中的习题。教学设计说明让一年级的新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