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本研究_1

上传人:bb****7 文档编号:48724907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校本研究_1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浅谈校本研究_1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浅谈校本研究_1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浅谈校本研究_1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浅谈校本研究_1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校本研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校本研究_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校本研究浅谈校本研究浅谈校本研究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校本研究的含义与定位nbspnbspnbspnbspnbsp(一)nbsp 校本研究是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本校教育教学问题为动身点,解决本校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推进素质教育为归宿的研究。nbspnbspnbspnbspnbsp1、就课题讲。其来源于对学校发展直接起制约作用的问题,其直接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相关。那些从文献资料中寻找出来的与学校自身关系不大的问题不能称为校本课题。nbspnbspnbspnbspnbsp2、研究的主体。校本研究

2、的主体应是学校中的教师。校本研究在校内进行,利用教师的力量,教师既是研究工作者也是受益者。假如研究者是由专业研究者进行,学校教师只是“配角”甚至是傍观者,那么,这种研究虽然也可能得出一定的研究效果,说明一定问题,但是没有能够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没有的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不能带动师资建设水平的提高,这不是校本研究。nbspnbspnbspnbspnbsp3、校本研究应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研究过程。研究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不能用日常的实践活动和行政决策代替研究,作为研究就应尽量体现出研究的具体要求。nbspnbspnbspnbspnbsp4、校本研究的结果应直接用于学校的实践改进。校本研究

3、的动身点是学校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研究的落脚点应直接体现学校面貌的改进。将研究的结果用于学校的发展规划或问题的解决上,用研究的结论规范指导学校的实践活动。nbspnbspnbspnbspnbsp 上述四点,校本研究缺一不可,构成一个整体。缺少任何一点都不是校本研究。非校本研究对学校的发展意义不大,甚至是徒劳无益,得不偿失。nbspnbspnbspnbspnbsp(二)校本研究的类型nbspnbspnbspnbspnbsp 校本研究不同于纯理论研究,也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它属于实践者的研究,属于解决问题的研究,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是基础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研究,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研究。

4、校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nbspnbspnbspnbspnbsp1、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旨在解决直接的实际问题,对基础研究的效果作进一步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解决教育实际某些典型的、涉和面广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推广,或是直接解决个别实际问题,更具操作性,主要关心的是效果。nbspnbspnbspnbspnbsp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学校的教学工作存在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而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主要靠教师,教师处在不可替代的地位。nbspnbspnbspnbspnbsp 其次,应用性研究可行性强,也就是说学

5、校能够办到。一方面表示为应用性研究的效果实用性、操作性强,可以推广教师容易接受并运用于实践。另外应用性研究能直接派上用场,能直接发生效果,因而教师在时间上,研究能力上都有具有可行性。nbspnbspnbspnbspnbsp 例如:教师对“先学后教,先做后讲”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有所作为,但他们对“先学后教,先做后讲”原理的研究却是困难的。nbspnbspnbspnbspnbsp2、中观与微观研究nbspnbspnbspnbspnbsp 依照教育研究所涉和的范围来分,教育研究有宏观研究和中观、微观研究。nbspnbspnbspnbspnbsp 宏观研究。把教育看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体系而又溶入社会体

6、系之中,它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社会大体系对教育的影响,作为我们的教师研究不了,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nbspnbspnbspnbspnbsp 中观研究。对于校本研究来说就是有关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活动。问题涉和整所学校的某一方面。如:同学全面发展研究nbsp。nbspnbspnbspnbsp 微观研究。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就是微观研究。如:同学的需要研究、问题同学研究、班级管理研究、同学干部研究、班主任工作艺术研究。nbspnbspnbspnbspnbsp3、现场研究。现场研究就是在学校现场情境中进行的,也就是教师在现场去研究现场,试图揭开教育现场的问题、规律的研究。nbspnb

7、spnbspnbspnbsp4、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就是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运用发明性的考虑,得出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检讨学校措施,使学校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nbspnbspnbspnbspnbsp二、校本研究实施的前提nbspnbspnbspnbspnbsp(一)确立科研兴校的方针。校本研究是以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为最终指向的,其目的在于改革学校的实际状况,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因而一个有远见的校长,常把自身的决策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发展方向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拿来主义” 。可以说,科研兴校方向的确立,是学校研究实施的前提。nbspnbspnbspnbspnbsp

8、现代的学校需要校本研究。1、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促成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需要通过研究来解决。如:人们的价值观的多元化,就使主流价值观变得模糊。而学校往往只认同某一种价值观而抵制另一种价值观,这必定遭到被打入“另类”价值观的拒斥,会在一定程度削弱前种价值观的力量,这就是当前德育实效性低下的主要原因这些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不会有完成的答案;不得不面对实际,又要求给出解答,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就成为惟一的选择。nbspnbspnbspnbspnbsp2、文化多元,使得学校陷入两难的境地,需要我们去研究分析,去掌握。文化多元的成因:nbspnbspnbspnbspnbsp(1)社会经济领域出现多层次结构,使得

9、各种不同的利益主体合理化,建立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上的不同思想观念的存在,也由此获得了合理的价值。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既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nbspnbspnbspnbspnbsp(2)社会日益开放。文化交流增多,各种各样的文化行为都可能与原有的文化互相接触,形成不同的文化形态。nbspnbspnbspnbspnbsp(3)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的不时前进,社会环境具备了一定的容纳和宽容性,在不违反国家法律与地方法规的前提下

10、,允许不同的文化形式存在,为文化的多元提供了较为有利的社会环境;nbspnbspnbspnbspnbsp(4)大众传媒的普遍化带来了文化的大众化,人们对不同文化的接受内化,转为新的文化形式,作为学校应当整合不同文化,使同学建立独立批判性分析问题的能力,适应文化多元的社会,又能使社会的文化起着引导作用,对于这样的一个难题,同样没有现成的经验供学校借鉴。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需通过校本研究寻求答案。nbspnbspnbspnbspnbsp3、创新人才的培养规范要求学校去寻找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学校培养的人才要有创新精神,要有创新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一培养目标与学校原有的培养人才质量规格规范

11、有着很大的差异,需要调整学校原有的办学方向,重新组合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措施,以便更好地为创新人才培养服务。要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需研究。nbspnbspnbspnbspnbsp 科研兴校是学校高水平发展的唯一出路。我们当今面临的问题,学校教育问题有许多是前无故人的,无论是理论上的研究效果还是实践中已进行的探索,都尚缺乏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找到适当的路径。更何况,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其他学校的胜利经验并不一定对本校灵验,其他学校的模式不见得能够在本校施行。因此,必需通过校本研究寻找适合本校的模式,通过校本研究架起理论效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nbspnbspnbspnbspnbsp(二)

12、教师角色的转变nbsp浅谈校本研究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校本研究的含义与定位nbspnbspnbspnbspnbsp(一)nbsp 校本研究是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本校教育教学问题为动身点,解决本校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推进素质教育为归宿的研究。nbspnbspnbspnbspnbsp1、就课题讲。其来源于对学校发展直接起制约作用的问题,其直接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相关。那些从文献资料中寻找出来的与学校自身关系不大的问题不能称为校本课题。nbspnbspnbspnbspnbsp2、研究的主体。校本研究的

13、主体应是学校中的教师。校本研究在校内进行,利用教师的力量,教师既是研究工作者也是受益者。假如研究者是由专业研究者进行,学校教师只是“配角”甚至是傍观者,那么,这种研究虽然也可能得出一定的研究效果,说明一定问题,但是没有能够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没有的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不能带动师资建设水平的提高,这不是校本研究。nbspnbspnbspnbspnbsp3、校本研究应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研究过程。研究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不能用日常的实践活动和行政决策代替研究,作为研究就应尽量体现出研究的具体要求。nbspnbspnbspnbspnbsp4、校本研究的结果应直接用于学校的实践改进。校本研究的

14、动身点是学校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研究的落脚点应直接体现学校面貌的改进。将研究的结果用于学校的发展规划或问题的解决上,用研究的结论规范指导学校的实践活动。nbspnbspnbspnbspnbsp 上述四点,校本研究缺一不可,构成一个整体。缺少任何一点都不是校本研究。非校本研究对学校的发展意义不大,甚至是徒劳无益,得不偿失。nbspnbspnbspnbspnbsp(二)校本研究的类型nbspnbspnbspnbspnbsp 校本研究不同于纯理论研究,也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它属于实践者的研究,属于解决问题的研究,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是基础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研究,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研究。校

15、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nbspnbspnbspnbspnbsp1、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旨在解决直接的实际问题,对基础研究的效果作进一步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解决教育实际某些典型的、涉和面广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推广,或是直接解决个别实际问题,更具操作性,主要关心的是效果。nbspnbspnbspnbspnbsp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学校的教学工作存在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而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主要靠教师,教师处在不可替代的地位。nbspnbspnbspnbspnbsp 其次,应用性研究可行性强,也就是说学校

16、能够办到。一方面表示为应用性研究的效果实用性、操作性强,可以推广教师容易接受并运用于实践。另外应用性研究能直接派上用场,能直接发生效果,因而教师在时间上,研究能力上都有具有可行性。nbspnbspnbspnbspnbsp 例如:教师对“先学后教,先做后讲”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有所作为,但他们对“先学后教,先做后讲”原理的研究却是困难的。nbspnbspnbspnbspnbsp2、中观与微观研究nbspnbspnbspnbspnbsp 依照教育研究所涉和的范围来分,教育研究有宏观研究和中观、微观研究。nbspnbspnbspnbspnbsp 宏观研究。把教育看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体系而又溶入社会体系之中,它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社会大体系对教育的影响,作为我们的教师研究不了,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nbspnbspnbspnbspnbsp 中观研究。对于校本研究来说就是有关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活动。问题涉和整所学校的某一方面。如:同学全面发展研究nbsp。nbspnbspnbspnbsp 微观研究。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就是微观研究。如:同学的需要研究、问题同学研究、班级管理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