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跟踪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718970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跟踪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跟踪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跟踪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跟踪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跟踪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跟踪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跟踪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2222 讲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7·赣州模拟)图片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往往能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史实。观察图 1 和图 2,与之相符合的主题是( )图 1 伟大的创举 图 2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A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B “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C “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D “废除了余粮收集制”解析:图片突出斯大林和列宁在劳动,国家领导人带头参与义务劳动,说明当时情况危急,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联合绞杀,需要集中一切来战

2、胜敌人,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A2(2018·张家口模拟)1920 年末至 1921 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到 1921 年有50 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 。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解析:1920 年底苏俄内战基本结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导致农民起义不断,故 D 项正确

3、;A、B、C 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答案:D3(2017·河南六市联考)撒切尔夫人说:“你不能通过剥削强者来增强弱者你不能不断通过包揽一切来帮助那些自己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人。 ”与撒切尔夫人以上执政理念最相似的是( )2A美国罗斯福新政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福利国家”政策C苏俄新经济政策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理调整工商业解析: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对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 C 项正确;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撒切尔夫人主张削减社会福利,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 A 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福利国家”政策加强了对经济

4、的干预,故 B 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理调整工商业也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 D 项错误。答案:C4(2017·荆州调研)1927 年,苏俄有 45.1%的富裕农民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 35.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 19.8%。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A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B推动新经济政策的完善C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D促进城乡资本主义发展解析:“富裕农民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 35.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 19.8%”是城乡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故 D 项正确。答案:D5(2017·芜湖模拟)蒲国

5、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说,领导这场革命的领袖将不得不遭遇尴尬是“他所能做的法实行的” 。材料中“不得不遭遇的尴尬”是指( )A 土地法令 B “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 D余粮收够得以稳固的重要基础和转折点,而其所应该做的,即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在当时的俄国却是并不存在应有的经济基础,故 C 项正确。答案:C6(2017·广西二市模拟)20 世纪 20 年代,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出版了新经济学一书。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强调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是苏维埃经济中的基本规律,要求尽一切可能吸收国营经济之外的物质资源,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以“超工业化”的高速度发展。

6、这一理论( )3A是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的发展B与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相似C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形成D有利于巩固的工农联盟的建立解析:“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是指导“斯大林模式”建立的基础理论,它在资本主义包围的环境中,集中了国内可以集中的一切资源使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得到高速发展,故 C 项正确。答案:C7(2018·淄博模拟)下表是苏联农业集体化资料统计表项 目1918 年1929 年1930 年1934 年1937 年集体农庄(单位千个)1.657.085.9233.3243.7集体化比重(占农户总数百分比)0.13.923.671.493.0集体

7、化比重(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不详4.933.687.499.1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 B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C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 D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解析:材料中呈现的数据中,19181937 年时间中迅速提升,说明存在急于求成的特点,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集体农庄的个数与集体化程度,并未说明解决的粮食危机的问题,故 A 项错误;集体农庄下,损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故B 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中不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就不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 D 项错误。答案:C8(2017·珠海模拟)下图为苏联“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工农业产

8、值增长情况。据此可知( )A苏联在“二五”计划时调整了产业结构比例B “斯大林模式”不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4C计划经济会导致农业发展缓慢D重工业的增长是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解析:依据材料可得苏联“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农业从负增长到有所发展,说明在“二五”计划时针对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上,调整了产业结构比例,故 A 项正确。答案:A9(2017·湖北联考)据统计,苏联制定“二五”计划时,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 0.97 倍、1.4 倍、1 倍。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了 1.4 倍、1 倍、0.54 倍。这说明( )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

9、失调B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愿望强烈C经济危机严重影响苏联经济D个人崇拜左右国家经济体制解析:由“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 0.97 倍、1.4 倍、1 倍。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了 1.4 倍、1 倍、0.54 倍”可知原来的计划被更改,重工业被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来,可见人们对发展重工业的愿望,故 B项正确。答案:B10(2017·濮阳模拟)19271928 年,苏联工业生产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19281933 年,工业总产量增长了 1 倍多。苏联工业生产状况出现上述变化,主要是因为( )A扩大了工业企业生产的自主权B政府对资本主义经

10、济原则妥协C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D保留了新经济政策的部分措施解析:苏联工业生产大幅增长是因为此时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故 C 项正确;此时苏联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自主权缩小,故 A 项错误;苏联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故 B 项错误; 1928 年以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故 D 项错误。答案:C11(2017·泉州模拟)1957 年 7 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的决议规定“从 1958 年1 月 1 日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

11、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余的农产品。 ”这一规定( )A提高了农庄庄员的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农业的集体化5C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改善了农业生产布局解析:题目中是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并提高收购价格,这一规定提高了农庄庄员的生产积极性,故 A 项正确;农业集体化运动是在斯大林时期完成的,故 B 项错误;赫鲁晓夫的这一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该模式的束缚,故 C 项错误;赫鲁晓夫的这项改革与农业生产布局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A12(2017·威海模拟)1955 年,苏

12、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法的决议规定,农业发展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这一做法( )A恢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B提高了庄员的生产积极性C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解析:根据材料“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可知,农民由此获得了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这必然有利于庄员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故 B 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其中,第 13 题 25 分,14 题 12

13、分,共 37 分)13(25 分)(2017·四川四市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按照列宁的想法,新经济政策摸索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只要坚持走下去, “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亦即通过新经济政策来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让俄国补课,达到过渡的条件,然问题和农村富农问题上引发极大争论。耐普曼是“新经济政策之人”的缩写,指的是通过新经济政策享受利益的人,具体指私营企业家和小商人。列宁并不认为这些人已经构成了一个阶级。事实上统计数据表明,所谓耐普曼分子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到 1924 年只有 1.5%,在国民收入中只占 5%。但其他领导层看来,情况却十分严重,他们

14、甚至用耐普曼资产阶级来批评新经济政策的恶劣影响。 一些基层布尔什维克也不能接受这种变化。农村的情况更为复杂。由于实行粮食税,苏维埃政权有意识地放开了雇佣劳动力的做法,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按照当时的意识形态划分,一旦不是自力更生,采取了雇佣劳动力的方式,就是从贫农或中农向富农的转变。而富农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应该斗争的对象。20 世纪 30 年代,人们认为,战时共产主义不过是“在进攻过程中向前跑得太快了,没有替自己保证后方的根据地” ,而新经济政策不能从根6本上保证向社会主义的正确过渡。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册)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是反危机纲领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纲领?在当今中国学术界主要

15、有两种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即兴之作,缺乏明确的深思熟虑” ,或只是为了寻找“那个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 ,用部分恢复商品经济来适应农民的小生产状况,进而获得农民支持的权宜之计。更多学者则倾向于将之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 。,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15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当今中国更多学者将新经济政策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的时代背景。(10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观点” ,根据材料一归纳观点;第二小问“实质” ,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回答;第三小问“评价” ,结合所学进行评价。第(2)问,根据材料二“新经济政策是反危机纲领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纲领?在当学可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认可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观点:列宁,利用市场机制和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发展私有经济不足以动摇公有制的基础;反对者,新经济政策不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更能保证向社会主义的正确过渡;实质:新经济政策是否背离社会主义道路。评价:列宁,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探索,是引导俄国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反对者,其认识脱离了当时俄国国情,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