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39“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718726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39“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39“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39“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39“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39“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39“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3939 讲讲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间:25 分钟 满分: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1. (2018四川绵阳一模)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这反映了孔子( A )导学号 99522872A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 B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C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 D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解析 针对春秋战国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为维护等级秩序,孔子作春秋 ,体现了经世致用的观念,故 A 项正确;孔子作春秋体现修史为服务现实,故 B 项错误;材料主要提及现实政治的变化

2、促使孔子修史,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孔子的道德理想和政治诉求,故 D 项错误。2. (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 “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A )导学号 99522873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解析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即不允许少数民族武装干涉中原地区华夏民族的事务。裔、夷是指少数民族,夏、华即“华夏” 。这句话是“华夷之辨”思想的具体反映,它具有以华夏为中心甚至歧视夷狄民族的色彩。其后孟子明

3、确提出了“用夏变夷”的概念,发展了儒家民族思想,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说明战国时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单纯强调“华夷之防”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故 A 项正确;根据材料,从孔子的“华夷之防”发展到孟子的“用夏变夷” ,其实都在坚持夷夏观念,并未放弃,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孔子和孟子的夷夏观念,并未涉及中原文化和周边文化的比较,故 C 项错误;分析材料,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民族观,适应了时代需要,并未背离孔子的民族观,故 D 项错误。3. (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论语先进篇中记载,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冉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

4、之,可也。 ”这反映出孔子( D )导学号 99522874A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B强调民本为治国之本C对弟子教育存在缺陷 D具有一定的爱民精神解析 材料中孔子反对他的学生冉求帮助富人搜刮民众财富,并没有对统治者的要求,故 A 项错误;材料是对其学生的批评,没有要求统治者以民为本,故 B 项错误;从材料无法推断冉求的行为是孔子教育缺陷导致的,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孔子反对他的学生冉求帮助富人搜刮民众财富,关心民众疾苦,具有一定的爱民精神,故 D 项正确。24. (2018山东、安徽名校联考)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 ,而把“孝悌” “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

5、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来。孟子提出“仁义礼智” 、 “孝悌忠信” ,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些均反映出( C )导学号 99522875A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解析 孔孟处于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无法统一信仰,材料也无法体现儒家统一信仰,故 A 项错误;儒家提出仁政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进而维护统治秩序,故 B 项错误;根据“孝梯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来” 、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可知孔孟将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结合,故

6、C 项正确;用礼义道德来遏制人欲的是理学,故 D 项错误。5. (2018湖北黄石调研)论语述而曰:子钓而不纲(孔子主张捕鱼用钓竿而不用渔网)。下列言论所蕴含的思想与“钓而不纲”相符的是( B )导学号 99522876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B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C治民无常,唯法为治D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解析 材料“钓而不纲”体现的是尊重自然、注重可持续发展,A 项表达的是人与人间的关系,故 A 项错误;B 项“节用”与“使民以时”体现了节省民力、顺应农时,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故 B 项正确;C 项体现了法治的理念,故 C 项错误;D 项体现的是君臣关系,故 D 项错误。6. (201

7、8河南林州调研)周平王东迁之后,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沦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这一变化客观上( D )导学号 99522877A扩大了周朝统治区域 B抑制了私人商业发展C加速了国家统一步伐 D推动了士阶层的崛起解析 材料所述属于分封制的负面影响,故 A 项错误;材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政治的混乱导致了私商的兴起,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使宗法分封遭到破坏,争霸兼并战争推动了国家的统一进程,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诸侯卿大夫为使自己能够脱颖

8、而出,纷纷重用士人,推动了士阶层的崛起,故 D 项正确。7. (2018山东滨州调研)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这反映当时学者( 导学号 99522878D )3A相互竞争百家争鸣 B强调变革和法律C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重视规则和秩序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学者在某些问题上有着相同的见解,并不是相互竞争百家争鸣,故 A 项错误;强调变革和法律是法家的基本主张,题干中没有法家,故B 项错误;君主专制统治秦朝才建立,故 C 项错误;从题

9、干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学者重视规则和秩序,故 D 项正确。8. (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法者所以爱民” “以刑去刑” “至德复立” 。这表明商鞅在思想上( D )导学号 99522879A坚持“礼法”并重 B强调“轻罪重罚”C认为圣君行仁义于天下 D与儒家思想相通相容解析 材料中商鞅主张“至德复立” ,重视“德”而非“礼” ,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与刑罚的程度“轻罪重罚”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而不仅仅是实行仁义、以德治国,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与儒家思想主张德治具有相通

10、之处,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20 分)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导学号 99522880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 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材料二 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论语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

11、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6 分)(2)概述材料二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6 分)4(3)根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8 分)答案 (1)内涵: 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障社会的

12、稳定;统治者善待人民,为百姓利益着想;统治者要尊民意,天下得失取决于民心向背。理想政治:统治者要用贤人,行仁政。(2)观点: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合乎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道德比富贵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3)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具有地域差异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 ;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解析 (1)通过阅读材料即可归纳,难点在于什么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内涵,什么是其理想政治。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区分。根据所学知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内涵主要是讲君民关系,而其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就是其理想政治。解答时需要注意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全面地归纳。(2)解答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如“富与贵,人之所欲也”可得出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大意是要以合乎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等,依此类推进行解答。(3)材料三中涉及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儒学、阴阳五行、道家学说等,反映了当时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百家争鸣的影响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 ;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