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41宋明理学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718724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41宋明理学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41宋明理学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41宋明理学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41宋明理学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41宋明理学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41宋明理学新人教版必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4141 讲讲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时间:25 分钟 满分: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1. (2018山东滨州调研)王阳明认为:“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 ”材料表明( D )导学号 99522890A将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B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纲常礼教C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D为进步思潮产生奠定了基础解析 据材料“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可知王阳明认为每个人找到的良知才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故 A

2、项错误;王阳明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纲常礼教,但材料中未体现,故 B项错误;据材料“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可知王阳明的思想有利于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但王阳明并不反对君主专制 ,故 C 项错误;据材料“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可知王阳明的思想有利于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为进步思潮产生奠定了基础,故 D 项正确。2. (2018河南名校联盟段考)朱熹曾指出:“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利益)而自无不利;

3、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 ”在这里朱熹主张( C )导学号 99522891A天理与人欲不可兼得 B仁义与天理是后天养成的C天理与义利相辅相成 D一切私利是社会混乱根源解析 材料中并未涉及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说明仁义是先天固有的,不是后天养成的,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循天理,则不求利(利益)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说明天理与义利是相辅相成的,故 C 项正确;朱熹并未说明私利是社会混乱的根源,故 D 项错误。3. (2018广西钦州一模)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 、 “发明本心

4、” ,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他( B )导学号 99522892A强调伦理道德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物致知 D践行知行合一解析 根据题目中“剥落心蔽” 、 “发明本心”得出:陆九渊,主张心灵的净化,强调内在的“发明本心” ,故 A 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 B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陆九2渊反对什么,仅限于提到其主张什么,故 C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践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并非陆九渊的观点,故 D 项错误。4. (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气化而生的,

5、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这反映了二程继承并发展了( A )导学号 99522893A孟子的性善论B孔子礼的思想C荀子的性恶论 D佛教的天命观解析 根据材料“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可知,二程的观点与孟子的性善论有异曲同工之处,故 A 项正确;孔子的“礼”主张克己复礼,故 B 项错误;二程认为“天命之性是至善无瑕的”这显然与荀子的性恶论是背道而驰的,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天命观,故 D 项错误。5. (2018山东、湖北调研)汉唐统治者非常重视礼乐的教化作用,并为此设立了专

6、门管理音乐的机构,宫廷音乐盛行。从宋朝开始,宫廷音乐一再衰败,民间音乐却如雨后春笋般繁荣发展。这反映宋代( C )导学号 99522894A专制皇权被不断削弱 B市民成为社会主流阶层C统治者重人伦轻礼乐 D民间音乐市场开始形成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古代中国的专制皇权是在不断强化而非削弱,故 A 项错误;仅仅是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对比并不能说明市民已成为社会的主流阶层,这属于明显的以偏概全,故 B 项错误;到了宋代,随着程朱理学的形成与不断成熟,人伦日益取代礼乐成为统治者所最为关注的意识形态,故 C 项正确;民间音乐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故D 项错误。6. (2018广东深圳调研) 唐初,汇集京

7、城的儒经师尊各述己说,难能统一。贞观七年(633),唐朝廷颁布五经定本于天下,令学人此后以定本作为传习儒经的依据。贞观十六年,孔颖达等人完成了五经义训180 卷,永徽四年(653)向全国颁布,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经类的经典依据。材料表明唐朝( B )导学号 99522895A准备推行科举取士制度B采取行政手段统一学术思想C研制各类学校统编教材D顺应了儒、道、佛融合的文化发展潮流解析 材料强调统一的儒家思想“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经类的经典依据” ,而非准备推行科举取士制度,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因为“儒经师尊各述己说,难能统一” ,因此唐朝政府“以定本作为传习儒经的依据” ,采取行政手段统

8、一学术思想,故 B 项正确;3材料强调统一的儒家思想“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经类的经典依据” ,而非各类学校统编教材,故 C 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儒家思想的发展,故 D 项错误。7. (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 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 ”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 “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这说明( A )导学号 99522896A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C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一致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解析 材料中

9、高僧认为佛教与儒学“出处诚异,终期则同” ,东晋道士著抱朴子的外篇“属儒家” ,反映出东晋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佛、道与儒学的融合,而非挑战儒学,故 B 项错误;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不一致,故 C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东晋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没有体现出“合归儒” ,故 D 项错误。8. (2018广东肇庆一模)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在(宋代)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B )导学号 99522897A传统儒学注重

10、道德品质修养B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C宋代科考中刻意增加了“经世致用”的内容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的社会影响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不是道德品质修养,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得出理学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故 C 项错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0 分)9(2017江苏连云港、徐州、宿迁模拟)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导

11、学号 99522898材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4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 ,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材料三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

12、;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 “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1)据材料一,分析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荀子的政治思想。(8 分)(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6 分)(3)据材料三,概括儒学传承与创新的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程朱理学为例加以说明。(6 分)答案 (1) 原因:门徒的游说;学者的坚持;孟子、荀子的发展。思想:

13、孟子:“仁政” “民贵君轻” ;荀子:“王道” “君舟民水”等。(2) 特点:兼采各家思想;带有神秘色彩。影响:有利于加强君权;有利于国家统一。(3) 途径:返本开新、综合创新、推陈出新相结合。说明: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逐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进行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材料“着重论证君臣父子之不可移位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进行概括。(3)第一小问, “途径”从材料直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 “说明”结合所学程朱理学的内容及地位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