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在疾病过程中所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716763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在疾病过程中所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在疾病过程中所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在疾病过程中所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在疾病过程中所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在疾病过程中所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在疾病过程中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在疾病过程中所(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 病理学: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在疾病过程中所发生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在疾病过程中所发生 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 的科学。的科学。 2. 2. 病理变化包括二方面:病理变化包括二方面:1) 1) 损伤作用:损伤作用:致病因素对生物机体产生的伤害作用致病因素对生物机体产生的伤害作用2) 2) 抗损伤作用:抗损伤作用:机体产生的对致病因素的抵抗作用机体产生的对致病因素的抵抗作用 第一节第一节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一、疾病的定义一、疾病的定义疾病是由致病因素作用于

2、生物机体时扰乱了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疾病是由致病因素作用于生物机体时扰乱了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 。疾病的发生是各种致病因素和机体自身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疾病的发生是各种致病因素和机体自身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Chapter 4.Chapter 4. 病理学基础简介病理学基础简介二、疾病发生的种类二、疾病发生的种类 (一)根据病原种类来分(一)根据病原种类来分1. 1.由生物引起的疾病:由生物引起的疾病:即病原性疾病即病原性疾病 2. 2.由非生物引起的疾病:由非生物引起的疾病:如机械损伤、理化刺激、营养缺乏、先天缺陷等如机械损伤、理化刺激、营养缺乏、先天缺陷等 (二)根据病原种数来分(二)根据病原种

3、数来分1. 1.单纯感染:单纯感染:疾病是由一种病原侵袭引起疾病是由一种病原侵袭引起2. 2.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疾病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侵袭引起疾病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侵袭引起 (三)根据症状来分(三)根据症状来分1. 1.局部性疾病:局部性疾病:病变主要为某一局部区域,如皮肤病、鳃病和肠道病等病变主要为某一局部区域,如皮肤病、鳃病和肠道病等 2. 2.全身性疾病:全身性疾病:病变影响到整个机体,如中毒、营养不良、泛池等病变影响到整个机体,如中毒、营养不良、泛池等病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四)根据感染情况来分(四)根据感染情况来分1. 1.原发性感染:原发

4、性感染:健康个体首次遭到病原侵袭而发生疾病健康个体首次遭到病原侵袭而发生疾病 2. 2.继发性感染:继发性感染:已遭受病原感染的个体再次遭到不同病原的侵袭已遭受病原感染的个体再次遭到不同病原的侵袭3. 3.再感染:再感染:同一种病原第二次侵袭后又使机体患病同一种病原第二次侵袭后又使机体患病 4. 4.重复感染:重复感染:第一次感染后留在体内的病原使机体再次发病。第一次感染后留在体内的病原使机体再次发病。(五)根据病情性质来分(五)根据病情性质来分1. 1.急性病:急性病: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很短(数天至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很短(数天至1-21-2周)周)2. 2.亚急性染:亚急性染:从发病至死亡时间较

5、长(从发病至死亡时间较长(2-62-6周)周)3. 3.慢性病:慢性病: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很长(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很长(6 6周以上甚至终生)周以上甚至终生)病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三、疾病的经过与结局三、疾病的经过与结局(一)疾病的经过(一)疾病的经过疾病的发生发展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包括: 1. 1. 潜伏期:潜伏期:从病原作用于机体至出现症状前的一段时间;从病原作用于机体至出现症状前的一段时间; 2. 2. 前驱期:前驱期:期限很短,尚无典型症状;期限很短,尚无典型症状;3. 3.充分发展期:充分发展期:为疾病的高潮期,已出

6、现疾病的典型症状。为疾病的高潮期,已出现疾病的典型症状。(二)疾病的结局(二)疾病的结局1. 1. 完全恢复:完全恢复:病原清除,症状消失,机体的机能等完全恢复病原清除,症状消失,机体的机能等完全恢复 2. 2. 不完全恢复:不完全恢复:主要症状消失,但机体仍有些后遗症主要症状消失,但机体仍有些后遗症 3. 3. 死亡死亡病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衰退性病变(物质代谢障碍)衰退性病变(物质代谢障碍)在鱼虾病害中常见的物质代谢障碍有在鱼虾病害中常见的物质代谢障碍有萎缩、变性和坏死等萎缩、变性和坏死等 一、萎缩一、萎缩 (AtrophyAtrophy)

7、1. 1. 定义:定义:指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因各种原因而发生体积指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因各种原因而发生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现象。缩小和功能减退的现象。 2. 2. 萎缩的种类:萎缩的种类: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1) 1) 生理性萎缩:生理性萎缩:指生物机体由于正常的生理原因而出现的组织或指生物机体由于正常的生理原因而出现的组织或器官体积的缩小和功能的衰退。如石斑鱼变性时雌性性腺的萎缩器官体积的缩小和功能的衰退。如石斑鱼变性时雌性性腺的萎缩2) 2) 病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a. a. 全身性萎缩:全身性萎缩:如饥饿和营养不良等引起的全身性组织器官减小如饥

8、饿和营养不良等引起的全身性组织器官减小b. b. 局部性萎缩:局部性萎缩:如大眼鲷匹里虫引起的生殖腺萎缩如大眼鲷匹里虫引起的生殖腺萎缩主要类型有:主要类型有:营养不良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压迫性萎缩、缺血性萎营养不良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压迫性萎缩、缺血性萎 缩、神经性萎缩缩、神经性萎缩 Chapter 3.Chapter 3. 病理学基础简介病理学基础简介二、变性二、变性 1. 1. 定义:定义:指组织细胞因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的一种程度较轻的变质性变化指组织细胞因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的一种程度较轻的变质性变化变性通常是一种可逆性病变变性通常是一种可逆性病变 2. 2. 变性的种类:变性的种类:1)

9、 1) 颗粒变性:颗粒变性:又称浊肿,是肿大的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蛋白质微又称浊肿,是肿大的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蛋白质微细颗粒,使细胞和病变器官出现浑的现象细颗粒,使细胞和病变器官出现浑的现象在急性传染病、中毒和缺氧时常在肾脏和肝等组织中见到该变性。在急性传染病、中毒和缺氧时常在肾脏和肝等组织中见到该变性。2) 2) 空泡变性:空泡变性:在细胞的胞浆中出现大量大小不一的空泡状水泡的现象在细胞的胞浆中出现大量大小不一的空泡状水泡的现象3) 3) 透明变性:透明变性:在细胞和间质中出现均质、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现象。在细胞和间质中出现均质、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现象。 透明变性常在病鱼的肾小管上皮细

10、胞中出现。透明变性常在病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出现。4) 4) 粘液变性:粘液变性:是上皮细胞或结缔组织内粘液物质增加的一种病变。是上皮细胞或结缔组织内粘液物质增加的一种病变。粘液病变在鱼类常见于因细菌和寄生虫等感染而引起。粘液病变在鱼类常见于因细菌和寄生虫等感染而引起。5) 5) 脂肪变性:脂肪变性:在细胞的胞浆中出现了游离性脂肪滴的病变。在细胞的胞浆中出现了游离性脂肪滴的病变。脂肪变性常伴有机体氧化过程不足等疾病,如全身性贫血等脂肪变性常伴有机体氧化过程不足等疾病,如全身性贫血等病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衰退性病变衰退性病变三、坏死三、坏死 1. 1. 定义:定义:指机体局部组织和细胞的死亡指

11、机体局部组织和细胞的死亡坏死是不可恢复的变化,是不可逆变性发展的最后阶段坏死是不可恢复的变化,是不可逆变性发展的最后阶段 2. 2. 坏死的种类:坏死的种类:1) 1) 生理性坏死:生理性坏死:指因正常的生理原因出现的组织或细胞死亡指因正常的生理原因出现的组织或细胞死亡如表皮的角化脱落,脾脏对老化血细胞的清理等。如表皮的角化脱落,脾脏对老化血细胞的清理等。2) 2) 病理性坏死:病理性坏死:指因致病因素引起的组织或细胞死亡指因致病因素引起的组织或细胞死亡 3. 3. 病理性坏死的原因:病理性坏死的原因:1) 1) 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脊髓受损后,相应的肢体部分发生坏死;如脊髓

12、受损后,相应的肢体部分发生坏死;2) 2) 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局部血液供应不足:血液供应不足或中断,细胞则缺氧坏死;血液供应不足或中断,细胞则缺氧坏死;3) 3) 微生物、寄生虫或其毒素的毒害作用微生物、寄生虫或其毒素的毒害作用4) 4) 理化因素:理化因素:如高温、严寒或放射性物质等。如高温、严寒或放射性物质等。病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衰退性病变衰退性病变第三节第三节 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循环障碍 1. 1. 血液循环的作用:血液循环的作用:输送输送OO2 2与养料、运走与养料、运走COCO2 2与废物。与废物。 2. 2. 水产动物常见的血液循环障碍水产动物常见的血液循环障碍:充血充血、出血出

13、血、贫血贫血、血栓形成和水肿血栓形成和水肿 一、充血一、充血1. 1. 定义:定义:指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含血量超过正常值的现象。指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含血量超过正常值的现象。2. 2. 充血的种类:充血的种类:A. A. 按血液来源来分:按血液来源来分:1) 1) 动脉性充血:动脉性充血:动脉流进的血液超过正常值而引起的充血动脉流进的血液超过正常值而引起的充血2) 2) 静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因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充血,一般又称为因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充血,一般又称为“ “淤血淤血” ”B. B. 按性质来分:按性质来分:1) 1) 生理性充血:生理性充血:如激烈运动时,肌肉和鳃等组织器官的血

14、液增多如激烈运动时,肌肉和鳃等组织器官的血液增多2) 2) 病理性充血:病理性充血:致病因素引起的充血,如病原诱发的炎症常伴充血致病因素引起的充血,如病原诱发的炎症常伴充血 病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循环障碍二、出血二、出血 1. 1. 定义:定义:指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外的现象。指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外的现象。 2. 2. 出血的种类:出血的种类:A. A. 按出血部位来分:按出血部位来分:1) 1) 外出血:外出血:血液流到体表或体外的现象血液流到体表或体外的现象2) 2) 内出血:内出血:血液流到组织或腔隙内的现象血液流到组织或腔隙内的现象B. B. 按出血方式来分:按出血方式

15、来分:1) 1) 破裂性出血:破裂性出血:因血管壁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因血管壁破裂而引起的出血2) 2) 渗出性出血:渗出性出血:血管壁渗透性增高而引起的血液流出。血管壁渗透性增高而引起的血液流出。 3. 3. 鱼类出血的原因:鱼类出血的原因:1) 1) 机械性损伤:机械性损伤:如刺伤、咬伤等直接损伤血管壁而使血液流出血管。如刺伤、咬伤等直接损伤血管壁而使血液流出血管。2) 2) 侵蚀性损伤:侵蚀性损伤:因炎症、肿瘤、溃疡等原因,使血管壁受周围病变的因炎症、肿瘤、溃疡等原因,使血管壁受周围病变的 侵蚀作用,导致血管壁破裂出血。侵蚀作用,导致血管壁破裂出血。病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循

16、环障碍三、贫血三、贫血1. 1. 定义:定义:指机体血细胞含量减少或红细胞。色红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指机体血细胞含量减少或红细胞。色红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2. 2. 贫血的种类:贫血的种类:1) 1) 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红细胞死亡速度红细胞死亡速度红细胞生成速度;红细胞生成速度;如椎体虫贫血如椎体虫贫血2) 2) 出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因出血造成的血量减少或红细胞伤失。因出血造成的血量减少或红细胞伤失。如出血病如出血病3) 3) 吸血性寄生虫引起贫血:吸血性寄生虫引起贫血:吸虫类等引起的血量减少吸虫类等引起的血量减少4) 4) 营养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因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引起的贫血。因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引起的贫血。如缺铁,如缺铁,VBVB1212等等5) 5)造血组织疾病:造血组织疾病:如肾脏和脾脏被病原感染后引起的贫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