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断句考试复习资料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716545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考试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考试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考试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断句考试复习资料(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文言断句和翻译强化一文言断句文言断句题从理解句意出发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明辨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断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断句题,从文言断句的命题特点看,常从句意、句式、结构、修辞、标志词等五个角度来考查;从试题难度看,实际难度并不大,只要平时多练习、多总结,掌握规律,在高考中取得满分并不难。【真题示范】(2011 年广东卷)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 分)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2、?【命题剖析】本题可根据句意和标志词两方面来解答。首先理解大意,文段是承接上一段罗提督跟妻子商量卖身求钱治病之事而作出的交代及评价,再抓住文言文中表示开始或结束的词语,如“乃”、“以”、“也”、“然”、“者”、“其”、“殆”、 “安”等。两 相 结合即可准确断句。【参考答案】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文言文断句,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具体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看到题目时,不要急于答题,应

3、当先诵读这个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其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之处。在断句时,还可根据文言文的句式特点,常用的对仗、对偶、排比等手法及句首标志词、句尾语气词、固定句式等,来帮助我们准确地断句。案例一 误解文意【试题】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4 分)丞 相 弘 燕 见 上 或 时 不 冠 至 如 汲 黯 见 上 不 冠不 见 也 上 尝 坐 武 帐 中 黯 前 奏 事 上 不 冠 望 见 黯避 帷 中 使 人 可 其 奏。【考生误答】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

4、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误答诊断】错漏共计 5 处。上面的答案因不明白“上”的意思及充当的句子成分,“上”应理解为“主上、皇帝”(汉武帝),文中“上”既可为主语,亦可为宾语,本句存在宾语省略的现象,“丞相弘燕见(上)/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于上)/上不冠”。显然,将“上”视作主语,语势更畅,也更符合文意。而该考生因未准确理解三人间的关系,以致误解文意。【增分提示】在古文言文中,省略宾语应较省略主语频繁,在断句时要特别注意。【正确答案】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案例

5、二 误认标志词【试题】给下列句子断句。后 生 可 畏 焉 知 来 者 之 不 如 今 也?(选自论语)【考生误答】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误答诊断】这是一个因为生搬硬套虚词标志词的典型误例。文言文中,有很多语气助词,用在句首(称为发语词)或句尾(称为句尾助词)。充分利用这些语气助词,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准确断句。但有些虚词兼有助词和副词词性,需加以辨别。此处的“焉”字在句中应是疑问副词,当“如何”讲,应属下句。案例答案中误以为它是句末语气词而属上句,因此断错。这提醒我们要注意掌握和辨析多义词的常见义项。【增分提示】给任何文段断句时,我们都要注意掌握和辨析多义词的常见义项,对一些容易引起误

6、解的标志词更要准确理解,根据句意把握标志词的词性以准确断句。【正确答案】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案例三 对文言文习惯行文方式不熟悉【试题】(2009 年江苏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6 分)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考生误答】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7、【误答诊断】此题作为江苏卷的附加题,有一定难度,许多考生因为对文言文习惯行文方式不熟悉而出错,主要在“所为文”和“为难”这两处。首先,考生很容易根据现代汉语习惯将“为”判断成属前,即断成“观足下所为”,理解为“看您所做的”。而实际上“为文”、“所为文”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表达方式。其次,考生很容易根据现代汉语中的“为难”一词,将其断为句尾。实际上此处“为”应解成判断词“是”的意思。【增分提示】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行文方式、句式、古今异义等,有助于考生准确断句。【正确答案】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案例四不熟悉句式

8、及修辞【试题】(2008 年江苏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 处)。(6 分)班固论司马迁为 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考生误答】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误答诊断】本题错误率很高,原因表面上看是对文段句意的不理解,实际更在于学生对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句式不敏感,答题时辨识不出来。考生把“是非颇谬于圣人”,理解为“这(指司马迁写作史记)不是错的,对圣人论道”,从而把这个

9、句子断成: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其实这个不明句意的错误完全可以通过后文纠正过来。“论则 而/ 序则 而/ 述 则而”很明显是对称的。意识到这一点就能正确断开。而后面的“此也”、“此是”则是判断句式。【增分提示】“是非颇谬于圣人”是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古人习惯“谓语介宾状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状语谓语”的句式习惯不同,考生要注意区别。另外,古人写文章讲究语言的工整,多运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考生可根据句子的对称、节奏等进行断句。【正确答案】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案例五忽

10、略章法结构【试题】给下列句子断句。(4 分)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选自孙子兵法知胜)【考生误答】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 胜上下同欲者/ 胜以虞待不虞者/ 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误答诊断】考生误答此题,原因在于没有全局意识,没有观察句段的章法结构特点。此题是总分结构,先总说知胜有五,再分述五种取胜的情况:“故知胜有五/者胜/者胜/者胜/者胜/者胜”。【增分提示】在比较长的文言句段中,理解句意时要注意其章法结构。最常见的就是总分结构,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这些特点,均

11、有益于断句。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正确答案】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强化二语言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从语言鉴赏题的考查方式来看,一般可分为炼字型(要求品析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分析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以及对表现主题和情感意境的作用)和语言

12、风格鉴赏型两大类;从试题难度看,该题属于中等难度题,侧重考查考生理解关键词句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题示范 1】(2011 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4 分)【命题剖析】此题属于炼字型题目。题目要求分析诗歌颔联的妙处,即分析此联在诗中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以及对表现主题和情感意境的作用等,但一定要结合全诗来分析。首联中写山泉无人知晓;颔联把山泉的清净鲜活与灵动飘逸的特点描绘了出来,描写山泉的“映地”、“飞空”

13、,意在为后文蓄势;颈联写山泉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尾联点明诗的主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参考答案】这两句从色与声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结合起来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作铺垫。怕、江阑 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 。又【真题示范 2】(2010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东

14、(宋)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还是、秋将暮。【注释】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分付:交付。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 分)【命题剖析】此题属于炼字型题目。题目已经提示此字有两层含义,表层意思即句中写景之意,很容易答出。要答出深层含义,首先要知景语皆情语,往情感方面揣测;其次,应秉持“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放在全词中理解。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传达出诗人无法与远方亲人团聚的失望惆怅之情。【参考答案】(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

15、法传递。炼字型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品味语言风格型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案例一 没有结合全诗作答,答案不全面【试题】(2010 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 (宋)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 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

16、分)【考生误答】“红”、“翠”写出了颜色,“斜”、“叠”写出了形态。【误答诊断】此题是炼字型题目。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该答案基本正确,但是不够全面,没有结合全诗分析。【增分提示】炼字型题要从字词的修辞手法、展现的景象,表达的情感以及结构上的作用去体会经典字词的妙处。要点包括: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修辞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想想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是否有作用。【正确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案例二 风格判断错误【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