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漫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695600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漫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漫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漫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漫谈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漫谈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漫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漫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 全 文 化 建 设 漫 谈谭 伦 华驻矿安监员班 引 言 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 、前提和保障,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 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既是构 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也是社会管理的 重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发出了“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 方面相协调”的伟大号召。所以,做好安全 生产工作,保持安全发展,实现安全生产 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党和政府的要求,是 人民的期盼。十七大再次强调“坚持安全发 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 重特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当前,四川正步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阶段 ,工业化进程

2、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预计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将超过1.7万亿 元,比2005年7385.1亿元新增9600多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2万元左右。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煤炭生产与经 济建设如何协调发展,从根本上实现安全 生产,这是每位驻矿安监员都应该认真思 考的大问题。 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对于指导新时期安全生 产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川省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全省安全总体情况总体稳定,趋于 好转;但形式依然严峻。 总体稳定,趋于好转: “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完成生产总值 86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 其中第产业增加值增长3%,第产业增 加值增

3、长20%,第产业增加值增长 11.6%。 经济快速发展,第产业增长迅速。 2001-2006年全省事故死亡人数分别较前一年下 降6.78%、1.52%、5.75%、4.52%、3.47%、 5.51%, 呈现出良好的协调状况。 但安全生产形式依然严峻: 四川跟全国相比,差距较大,仍是全国安全生产 事故多发省份之一。“十五”期间全省共发生各类 伤亡事故239485起,死亡34097人。 四川省2006年反映安全发展水平、纳入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4项相对指标,均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 亿元GDP死亡率是0.68,比全国的0.558高21.86 ; 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是5.476,比全国的2

4、.041高 1.68倍; (美国0.03)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是7.85,比全国的6.2高 26.61; 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4.65, 比全国的3.33高39.64。 二.四川煤炭行业现状 全省矿井数量由“十五”以前的9000多对减少到 2006年底的1791对(1538),煤炭产量由2000 年的3981万吨不断提升至2006的8600万吨,产 量增长一倍多,煤炭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安 全基础条件得到改善,事故较大幅度下降,百万 吨死亡率由2000年10.498下降到2006的5.476。 但是,我省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差,100%属于井 工开采,地质构造复杂,断层破坏严重

5、,煤层顶 底板完整性较差,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约 占40%,3万吨及以下矿井1229处,占全省煤矿 总数的70左右。煤矿基础差、规模小、实力弱 ,点多面广,装备落后,以炮采为主,采煤机械 化程度不到5%,事故总量仍然较大。 20002006年共发生煤矿生产安全事故 2850起、死亡3766人。各年份事故起数和 伤亡人数起伏波动,重特大事故没有得到 有效遏制。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仍然较高, 2006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比全国的2.041高 1.68倍,我省每生产100万吨煤炭与全国相 比多死亡3.435人。煤炭行业的发展付出了 较大生命代价,并与全国安全水平有较大 差距。20002006年四川煤炭

6、产量及安全生产事故统计表年度 2000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煤炭产 量(万吨 )3981.774397.295359.637291.978448.568043.818600事故起数 (件)2063555324914514 23392死亡人数 (人)418543655585562532471百万吨 死亡率10.49812.34812.1868.0096.6286.0795.476 (2.041) 三.四川煤炭行业发展趋势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计划新增煤炭生产能 力1000万吨,到2010年全省原煤产量达到 9500万吨,到2010年、2020年四川省煤炭 占能源的比

7、重仍然过半,还分别高达 57.74%、54.48% 。 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四川省能源需求趋旺 ,煤炭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虽然给煤炭 行业带来发展的机遇,但同时煤矿安全形 势也带来严重挑战。 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等一系列措施落实到 位,大量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小煤 矿被依法关闭,一批优势煤炭企业通过整 合重组做大作强,煤炭行业结构进一步优 化,安全保障能力提高。 但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水害 、顶底板事故威胁会更为严重。特别在整 顿关闭和资源整合过程,会留下一大批废 弃矿井,使老窑积水等水患进一步加重。 假如不能保障经济发展对煤炭的市场需求 ,监管不能实现全覆盖,非法违法开采将 可能抬

8、头,冲击统一、规范、公平竞争的 市场环境,造成恶性竞争,形成恶性循环 ,事故总量还可能出现徘徊,重特大将不 能置于可控状态。 当人均GDP处于10003000美元之间的经 济发展阶段,是世界公认的“事故易发期”。 四川2005年的人均GDP达到了9060元,已 经突破1000美元大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 内(大概到2020年),四川的经济发展都 将处于10003000美元的发展期间。 根据我省煤矿行业调整政策,年产6万吨以 下的煤矿应逐渐予以关闭停产,那么未来 我省煤矿行业整体的安全事故次数和死亡 人数必将逐渐下降。 第一部分安 全 文 化 概 说一、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把安

9、全放在第一重 要的位置上,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 健康。 预防为主,就是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 超前防范,通过建设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 提高安全科技水平、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 入,构筑起坚固的安全防线。安全生产五要素 综合治理,就是要抓住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矛 盾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 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 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有效解决安全生产 领域的问题。 安全文化,即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的安全 意识,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 安全法治,即健全安全法制,依法规范全社会的安 全行为; 安全责任,即强化安全责任,建立严格的安全

10、生产 责任制和问责制; 安全科技,即推进安全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安”战 略,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科技问题; 安全投入,即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国家、地方和企 业共同投入的机制。安全生产五要素二. 安全文化的基本概念 (一)安全 无危为安,无损则全。其本质的内涵 是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马斯洛理论。人力 资源是第一资源! (二)安全生产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人员伤害 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预防和控制 措施,以保障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人 身安全,保证生产资料不受损失,使生产 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的需要被分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友爱和归属需

11、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可表示成金字塔形。 (三)文化 “文化”一词,可以有多种理解。 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 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文化”一般并不是指广义 的文化,而往往特指人类精神方面的事物, 如文学、艺术、教育等。这种含义的文化可 以认为是一种狭义的文化。 比这种狭义文化的概念更狭义的文化概念仅 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或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如“提高文化水平”、“学习文化”等。 (四)安全文化 相对于广义文化,我国有人将安全文化定义成“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三.

12、安全文化的发展 (一)安全文化的提出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 询组(INSAG)在 1986 年提出安全文化 的概念,并于 1991 年发表名为安全文 化的报告(即INSAG-4),其中对安全 文化给出了相对狭义的定义:“安全文化是 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 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 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 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我国安全文化开展情况 1991 年开始引进、研究和推广安全文化。 2001 年,由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青岛市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安全文化研讨会”。 2002 年起,“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

13、生产万里行”。 2003 年成立宣传教育中心。四.全面安全文化的特点 a. 全面安全文化更强调应用安全心理科学和安全行为 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根本上激励人们重视安全与健 康; b. 在一个全面安全文化的氛围中,职工不仅对自身的安全有责任感,而且对同伴的安全也有责任感,企业 支持职工承担这种责任; c. 每个人在组织中都有恰当的状态(如自尊、群体归属、自我控制等)来积极关心同事的安全; d. 组织的正式管理系统和领导者的非正式管理表现能够激励和增强员工的这种积极关心他人安全的行为。五.安全文化的本质 尽管有广义和狭义之说,但从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来看,安全文化所涉及的深层次内涵仍属于“安全教养”、

14、“安全修养”或“安全素质”的范畴。也就是说,安全文化主要是通过“文之教化”的作用,将人培养成具有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安全情感、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表现的人。 安全文化的重点是解决“人”的问题。近年来,事故人因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有人统计,全国所有事故中,人因占97.67%,重点煤矿89.02%。 所以,我们认为,安全文化就是:人们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安全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从而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而进行的相关活动及其结果。 政府、矿主、专家对矿难从不同角度做了 很多分析,但都只说到了现象。从本质上 分析,表面的形式深藏着实质的根源 人的素质。 某省调查显示: 死难

15、矿工的文化程度:99%是文盲或小学 文化。 小煤矿矿主中中专及其以上文化占4.3%, 大中型煤炭矿工中初中以下文化占66%, 大中型煤炭培训达标仅有43%六.安全文化的作用 通过对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 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的强化,利 用领导、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 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改进 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人们从被动地 服从安全管理制度,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 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法”转 变成“我要遵章守法”。七.全面安全文化的最终结果 传统的安全文化仅依靠现有的管理和领导方法,往往不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安全行为和态度。 全面安全文化的最终结果应该实现:“四不伤害” 原则 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他人 不被他人伤害 不愿他人受到伤害(美国杜邦公司认为的安全文化最高境界) 帮助别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 留心他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 团队贡献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 关注他人异常变化 视安全为集体荣誉八. 安全文化的层次 表层安全文化,是指可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文 化现象,如企业的厂容厂貌、安全生产条件、安全 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等。 中层安全文化,是指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组织、制 度、工作方法等相关的文化,如安全管理职责、员 工权利、安全奖惩、安全报告等。 深层安全文化,是指沉淀于企业及其职工心灵中 的安全意识形态。如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