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694829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一轮圆月挂天空引发古今多少遐想月宫、嫦娥和玉兔吴刚和桂树改进观察工具和方法,你看到了什么?靠近!靠近!再靠近!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 。通常是指碗状凹坑结构的坑。环形山是月球表面的显著特征 。 环形山又叫月坑,与地球上的火山口地形很相似。环形山中间地势低平,内侧 比较陡峭,外侧较平缓。有些环形山的周围,向外辐射出许多明亮的条纹。月球上环形山的数量非常多,几乎布满了整个月球表面,总数达5万多个。月 面上最大的环形山为月球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达295公里,比浙江 省的面积小一点。小的环形山直径只有几十厘米甚至更小。环形山的形状各不相

2、同,有的大环形山内再套一个小环形山,有的大环形山中 央有一个很深的坑穴,还有的大环形山中央陡然矗起一座山峰,叫中央峰。飞向月球之环形山 (1分54秒)推测环形山的成因活动主题:我们来造环形山猜测:环形山是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的痕迹。(撞击说)实验器材:塑料盒、细干沙、大小石块、直尺、玻璃棒实验方法:模拟实验实验步骤:1.塑料盒里铺上一层细干沙,用尺子刮平。2.大石块在不同高度自由落下,观察测量沙坑宽度和深度。3.大、小石块在同一高度自由落下,观察测量沙坑宽度和深度。4.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实验实验 方 法沙坑宽宽度(厘米)沙坑深度(厘米)大石块块 低处处 自由落下第一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二次第

3、三次第三次平均值值平均值值大石块块 高处处 自由落下第一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三次第三次平均值值平均值值 我们发们发 现现我们来造环形山记录表一实验实验 方 法沙坑宽宽度(厘米)沙坑深度(厘米)大石块块 自由落下第一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三次第三次平均值值平均值值小石块块 自由落下第一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三次第三次平均值值平均值值 我们发们发 现现我们来造环形山记录表二活动主题:我们来造环形山猜测:环形山是火山爆发形成的。(火山说)实验器材:泥团、注射器、水、直尺、玻璃棒、塑料盒等。 实验方法:模拟实验实验步骤:1.把泥团放在塑料盒里。2.注射器装满水,插入泥团中。3.推注射器活塞,让水喷出

4、,观察测量泥坑宽度和深度。4.改变喷水的速度,观察测量泥坑宽度和深度有什么变化。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的学说关于月面环形山的形成,人们曾有过多种猜测。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这种观点认为,如此众多的 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星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因 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得撞击更为 猛烈和频繁。人们已经观察到一些行星和许多卫星及小行星的 表面都有这种“陨击坑”,证实了这种猜想。也有人认为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火山爆发形成的。但根据人 类登月后在月面设置的“月震仪”的探测资料得知,和地球相比 ,月球是个地质不活跃的天体。在过去的46亿年间,月球从来 不曾有过频繁而

5、激烈的火山活动。地球上的陨石坑地球上的火山口环形山的成因4分9秒其它星球的环形山1分34秒我们来造“环形山” 课堂小结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2.月球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有“撞 击说”、“火山说”等观点。3.陨石撞击是目前较公认的观点。它认为环形山 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 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使撞 击更猛烈和频繁。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些什么?1.月球的主要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_。 2. 现在比较公认的环形山形成说是_。撞击说环形山3.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A火山 B环形山 C海洋4.下面关于月球环形山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大小不一B环形山有单个,也有几个挤在一起,分布没规律 C环形山数量众多,但它们的深浅都是一样的。5.( )认为,环形山是长期流星陨石撞击形成的。A“撞击说” B“火山说” C“地震说”B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