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691526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及其类型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考点考向概览考点概览览考向定位1、货币货币 (共7个考点) (1)货币货币 的本质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货币 的产产生和本质质 货币货币 的基本职职能 纸币纸币 及其发发行量 树树立正确的金钱钱 (2)信用工具和外汇汇 信用工具 外汇汇和汇汇率1.从知识识的考查查看:试题围绕试题围绕 商 品交换这换这 一主线线,立足国内和国际际 两个市场场考查查流通中的货币货币 形式。 重点考查货币查货币 的本质质、货币货币 的基本 职职能、纸

2、币纸币 民行量、通货货膨胀胀与通 货紧缩货紧缩 、信用卡和汇汇率变动变动2.从试题类试题类 型上看:以体现类现类 和措 施类选择题为类选择题为 主。货币货币 的基本职职能 、汇汇率变动变动 主要立足信息的解读读。 纸币纸币 与信用卡多结结合经济经济 形势势,以 措施类类考查为查为 主考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特别提示】(1)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 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2)商品定义中的“用于交换”不仅指“正在交换”, 还包括“等待交换”。 (3)商品包括有

3、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用于交换劳动产品2.商品、劳动产品、物品的区别、联系?物品劳动产品商品区别:(1)从含义看,物品: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有形和无形的 东西;劳动产品:经过人类加工的物品;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 产品。(2)从范围看,(3)从时间先后看,物品 劳动产品 商品 考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考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联系: (1)物品包含劳动产品、商品,以及未经加工的东西;劳 动产品包含商品。 (2)物品凝结了人类劳动就成为劳动产品,劳动产品用于 交换就成为商品,而商品退出流通领域就又成为一般劳动 产品,两者可以转化。3、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商品、劳动产品、物品的区别、联系?

4、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拓展提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统一体,是相对商 品自身而言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作为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价值 ,而要获得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 值而言的。值而言的。日常生活中,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日常生活中,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 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

5、假冒伪劣产品是商品吗?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假冒伪劣产品是商品吗?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 4、劳动产品的存在形式 劳动产品不仅以物品(有形产品)的形式存在,而且还以无形产 品(如技术信息、服务等)形式存在。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和知 识经济的到来,无形商品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5、废品是不是商品 第一,废品相对于其原有性能,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从这种 意义上看,废品不是商品。 第二,许多废品可以卖给收购站,仍可用于交换,这是因为废 品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使用价值。从此意义上看,它还是商品, 但已不是原有性能的商品。1、 读郑板桥渔家,回答问题。卖得鲜鱼二百钱,籴粮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难烧着,晒在垂

6、杨古岸边。诗中涉及的事物中,属于商品的是( )A鲜鱼、湿苇 B鲜鱼、垂杨C粮、湿苇 D粮、鲜鱼答案 D 解析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诗 中的 “湿苇”是“拔来”的,“垂杨”也没用于交换,因此都不是 商品。“卖得鲜鱼”“籴粮”说明了鲜鱼、粮是商品。2、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绣球,过去一直是壮族少女赠送给 情郎的定情信物。现在广西百色市旧州镇的许多壮族人家把 自家制作的绣球挂在门边售卖,甚至销售到了欧美、东南亚 ,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壮族文化的窗口。壮族群众将自家制作 的绣球挂在门前售卖,这说明绣球实现了( )A从劳动产品到商品的转变B从商品到货币的惊人一跃C从使用价值到价值的转变D从

7、物物交换到商品流通的转变答案 A 解析 “售卖”说明绣球用于交换成为了商品。3、(2010福建文综)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 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 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 时少。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 有动车快,但价格低。由此可见( )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4、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谁占有人才,谁就会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就会成为“通吃”的

8、赢家,问题是如何给脑袋定价。 给“脑袋定价”是因为知识 ( ) A是有用物品,但没有经过劳动 B不是商品 C是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D有用,但没有价值【思路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商品二因素的理解。“ 脑袋定价”这里强调知识也是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与价 值。A、B、D是错误的。C1、货币的产生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偶然的 物物交换 1只羊=3 袋米扩大的物物交换3袋米1只羊= 1克黄金10斤茶产生了一般等价物 3袋米 1克黄金 =1只羊 10斤茶一般等价物固 定在金银上, 货币产生 3袋米 1只羊 =1克 黄金 10斤茶考点二、货币的产生和本质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 的

9、商品交换-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即货币产生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 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特别提示】货币与一般商品的不同点:货币不是一般商品,是从商 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可以表现其他 一切商品的价值且能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总之,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这也是货 币与商品的本质区别,所以说,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考点二、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自主感悟(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但又和其他一般等价物 不同,只有当贵金属(金银)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 价物时,才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2).货币是金银,但又和普通金银不同,只有当一般 等

10、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这时的金银才成为货币.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考点二、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含 义货币特点其 他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 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充当商品交 换媒介的职能观念上的货币现实的货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 值是价格 的基础,价格 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流通:以货币 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其公式为: 商品货币商品 WGW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特别提示】 货币具有价值,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可以用货币 来衡量,但是货币并不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唯一 因素,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的职能

11、只有货币才有价值尺度职能(错)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 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付 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 差额、在国家之间转移财富(考点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2、 货 币 的 其 他 职 能易错点 货币的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是一样的小张在商店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 实际支付40元。在这次购买活动中,“40元”执行的货币 职能是 (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纠错心得:流通手段一般是现金交易,而支付手段则是随 着赊账买卖而出现的,其主要特点是取得商品和给付货币 在时间、空间

12、上出现分离,或延期支付,或提前预支。用 货币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都属于货币的支 付手段。B l一台彩电标价3000元l公司财务人员向职工发工资l张三在市场上用10元买一斤肉l李四到银行取回1万元存款的利息l小明的奶奶临终时把她藏有多年 的10块银元留给了小明l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向日本 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1、2013年6月25日,李老师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 了价格55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25万元,然后在15年 内付清银行贷款30万元及利息8万元。其中8万元利息 、55万元房价、25万元首付分别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 A、贮藏手段、世

13、界货币、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规律方法】 判断货币在执行什么职能 (1)从是否需要现实货币来看: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中的货 币,而其他职能均需要现实的货币。 (2)从关键词来看: 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汇; 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 等词汇; 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 ; 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地租” 、“利息”、“税款”、“工资”等词汇; 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商品”、“国际收支”等 词汇。(笔记)(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1.纸币的含

14、义: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 强制 使用的(价值符号)注意: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额;但无权任意发行纸币,无权规定购买力。考点四、纸币及其发行量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的。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纸币。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所以,纸币成了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相应职能。2、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 际所需的 货币量=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既不是越多越 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受客观规律货币 流通规律支配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

15、货币量为限 度。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次数)=货币流通次数商品价格总额考点四、纸币及其发行量(正比)(正比)例、某国待售商品2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50元,据测定该 年每1元平均流通3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 _亿元;当年由于该国政府多发纸币使商品价格上涨 25%,商品价格上涨后流通中的货币量是_亿元;当年 该国多发行_亿元纸币。下列正确答案是( )A1000 1250 250 B1200 1350 300C1000 1200 200 D1400 1300 270解析 此题考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通货膨胀的内在联系 ,待售商品的数量20亿件乘以单位商品的价格150元,结果得 到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000亿元,除以货币流通次数,得出当 年该国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亿元。商品的价格上涨25% 以后,流通中的货币量为1000(125%)1250亿元。当年 该国多发行的纸币的数量即为1250亿元1000亿元250亿元 。正确选项为A项。 例、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待售商品数量增 加10,价格水平下跌4,货币平均流通次数由5次 减为4次。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若该国要保持币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