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蠕虫和幼虫移行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它蠕虫和幼虫移行症(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其它线虫及幼虫移行症n当人是非正常宿主时,侵入人体的寄生虫 不能在正常部位发育为成虫,而滞留在幼 虫阶段,在皮肤或内脏中移行窜扰所引起 的疾病称为幼虫移行症。广州管圆线虫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Chen,1935陈心陶教授1935年首次在家鼠肺部血管中发现 成虫。该虫主要是动物寄生虫,其幼虫偶然侵 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性脑膜脑炎、脑膜炎等形态成虫细长,呈线状,体表光滑具 微细环状横纹。头端钝圆,头顶 中央有一小圆口,缺口囊,食道 棍棒状,肛孔位于虫体末端。雌虫长1745mm,宽0.30.66mm ,尾端呈斜锥形,子宫双管型, 白色、与充满
2、血液的肠管缠绕成 红、白相间的螺旋纹,颇为醒目 ,阴门位于虫体尾端,开口于肛 孔之前。雄虫长1126mm,宽0.21 0.53mm,尾端略向腹面弯曲,交 合伞对称,呈肾形。 第三期幼虫为无色透明 ,大小约 44940283m,头 部稍圆,尾部末端骤然 变细,食管、肠道、排 泄孔、生殖原基及肛孔 均易看到。 幼虫分5期,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第三期幼虫是感染阶段生活史右心肺左心 全身各器官肺动脉(第三、四次蜕皮)在人体的移行途径与鼠基本相同,幼虫停留在中枢 神经系统完成发育,并可进入眼。中间宿主感染方式n生吃或半生吃陆地蜗牛、淡水蜗牛肉。( 如褐云玛瑙螺、福寿螺等)n幼虫污染食物或手n生食带有感染期
3、幼虫的蔬菜。n生食或半生食淡水虾、蟹和鱼等转续宿主 。n饮水污染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非正常宿主,本虫在人 体内的移行、发育大致与鼠类相同。但幼虫 一般只停留在脑和脊髓,不在肺血管完成发 育。故在人体内虫体停留在第4期幼虫或成虫 早期(性未成熟)阶段。但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虫体可移入肺动脉 似可完成发育。 致病n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在人体移行,侵犯中枢 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 炎或脑膜炎,以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 著升高为特征。n病变集中在脑组织,除大脑及脑膜外,还 包括小脑、脑干及脊髓等处。n主要病变为充血、出血、脑组织损伤及引 起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 粒细胞所组成的肉芽
4、肿性炎症反应。临床表现n起病急。n头痛和游移性躯干、四肢、皮肤触摸痛突 出n脑膜刺激征缺如或轻微。n血液或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n轻度感染,病情自限,后遗症轻微。n入侵眼部主要表现为眼痛和视力骤降。实验室诊断n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变混浊或乳白色,压力升高 ,白细胞数量增高,达5002000/mm3,嗜酸性粒 细胞占2070。n病原学检查:脑脊液检获幼虫(捡出率低),眼 是唯一能看到并能手术取虫的部位,对确诊有重 要意义。n免疫学辅助诊断(ELISA查抗体或抗原,脑脊液 的敏感性可达97,与犬蛔虫有交叉反应)n颅脑部X光和CT检查,但应与病毒性脑膜炎和其 它寄生虫病相鉴别。流 行n分布于热带和亚
5、热带地区(约南纬23度到北纬 23度的地区),目前已有七个国家和地区有确 证病例报告,全世界病例总数超过3000。1997 年温州首次爆发,2006年北京爆发流行,患者 168人。n传染源(29种)主要是家鼠。n中间宿主:我国主要是褐云玛瑙螺(东风螺) 和福寿螺。多者每个螺感染2万多条,一般有 1000多条。转续宿主有蛙、虾、蟹、鸡、蛇、 猪等。n传播途径:经口感染防治n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和注意饮食卫生n防鼠灭鼠,减少传染源n采用对症和支持疗法。解痛药阿司匹林;腰穿刺放脑脊液,可有效控制头痛阿苯哒唑,甲苯咪唑,辅以激素治疗。眼部手术取虫。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n棘
6、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是狗 、猫的寄生虫,也寄生于虎、豹等食肉动 物,刚棘颚口线虫(Ghispidum)则主要寄 生于猪的胃壁,它们偶可寄生于人体,引 起颚口线虫病(gnathostomiasis)。形态生活史 成虫 虫卵(犬猫胃壁) (水)孵出期蚴 感染后经肠 侵入剑水蚤 肝肌肉至胃被淡水鱼食入感染期幼虫 期蚴 (淡水鱼肌肉) (剑水蚤)n人亦非本虫的适宜宿主,通过生食或半生 食含第三期幼虫的淡水鱼类或转续宿主而 受感染。在人体组织内寄生的虫体仍停留 在第三期幼虫或性未成熟的成虫早期阶段 。人的感染与致病幼虫移行症n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n皮肤幼虫移
7、行症可在全身各部位表现出匐 行疹或间歇出现的皮下游走性包快n内脏幼虫移行症的临床表现随寄生部位的 不同而异,如进入脊髓和脑可引起嗜酸性 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炎,后果严重可致死 亡。 致病诊断n从病变组织中取出虫体作镜检是最可 靠的确诊方法。免疫学方法作辅助诊 断。 防治n治疗主要靠手术取虫,可用噻苯达唑杀 虫。预防方法是不食生的或半生熟的鱼 类、禽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 等肉类。 异尖线线虫n异尖线线虫病(anisakiasis)是由异尖线线虫寄生人 体引起。第三期幼虫形态形态细长,大小约 30mm1mm,有侧索 ,在横切面呈Y形。口周围有三个唇(背 面一个,腹面两个)和 钻齿一个。食管为
8、白色的圆柱 状,可分为前端的肌 肉部在和后端的腺体 状胃囊,并与肠道相 连,肛门在末端。排 泄孔开口于腹部,性 器官明显。生活史感染途径及方式感染途径:经经口吃进进异 尖线线虫幼虫。 感染方式:生吃、半生 吃含活异尖线线虫幼虫的 海鱼鱼(如鲐鱼鲐鱼 、小黄鱼鱼 、 带鱼带鱼 等)和海产软产软 体 动动物(如墨鱼鱼)而引起感 染。 如吃腌海鱼鱼,或吃生拌 海鱼鱼片、鱼鱼肝、鱼鱼子或 乌贼乌贼 作佐酒佳肴,由此 获获得感染。诊诊断虫体主要寄生于胃肠肠壁,患者发发病急 骤骤,酷似外科急腹症,常致临临床误诊误诊 。 诊诊断本病依据从胃内检获检获 幼虫。虫体多在 胃大弯侧发现侧发现 。用体外培养的幼虫分
9、泌排 泄物作抗原检测检测 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是本病的重要辅辅助诊诊断方法。致病人不是异尖线线虫的适宜宿主,幼虫感染人体后仍停留 在第三期幼虫阶阶段,可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各部位,亦可引 起内脏脏幼虫移行症。轻轻者仅仅有胃肠肠不适,重者表现为现为 在进进食后数小时时上 腹部突发剧发剧 痛伴恶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纤维纤维 胃镜镜可 见见胃粘膜水肿肿、出血、糜烂烂、溃疡溃疡 ,晚期患者可见见胃肠肠 壁上有肿肿瘤样样物,病理特点是以粘膜下层为层为 中心的伴有 大量嗜酸性粒细细胞浸润润的脓肿脓肿 或瘤样肿样肿 物,肿肿物内可见见 虫体断片、角皮或肠肠管等。除在胃肠肠外,虫体可在咽喉、腹腔、泌尿系统
10、统、皮下 组织组织 等处处寄生。流行特点n海洋自然疫源性疾病。日本、荷兰兰、英国、法国 、德国以及太平洋地区等20多个国家有本病病例 报报告,其中日本已报报道人体病例14000余例。n由于喜吃腌海鱼鱼,或生拌海鱼鱼片、鱼鱼肝、鱼鱼子或 乌贼乌贼 等而感染。n我国尽管病例报报道很少,但在国内市售海鱼鱼中, 发现鲐鱼发现鲐鱼 、小黄鱼鱼、带鱼带鱼 等小型鱼鱼体肌肉或器官 组织组织 内的异尖线线虫幼虫感染率高达100%,感染度 高达401条/尾鱼鱼;从东东海和黄海获获得的30种鱼鱼和 两种软软体动动物发现带发现带 幼虫率为为84%。可见见我国人 群感染异尖线线虫病的潜在危险险性很大。粪 类 圆 线
11、虫p55n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 Bavay,1876)为兼性寄生虫,生活史较复 杂,包括自生世代和寄生世代。主要寄生 于人体小肠,引起粪类圆线虫病( strongyloidiasis)。也可寄生于犬、猫等动 物体内。 形态n自生世代 雌虫 尾端尖细,生殖系 统为双管型。成熟虫体子宫内有呈单行 排列的各发育期虫卵,阴门位于体腹面 中部略后;雄虫 尾端向腹面卷曲, 具2根交合刺。n寄生世代 雌虫 虫体半透明,体表 具细横纹,尾部尖细,末端略呈锥形。 口腔短,咽管细长,约为虫体长的1/3 2/5,肛门位于近末端处腹面,子宫 前后排列,其内各含812个虫卵,阴
12、 门位于距尾端13处的腹面。 n杆状蚴 大小约为0.20.45mm,具双球型咽管;n丝状蚴 (感染阶段) 虫体细长,大小约为0.6 0.7mm,咽管呈柱状,尾端尖而分叉。n虫卵 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形态与钩 虫卵相似,但部分虫卵内含有幼胚。致 病粪类圆线虫的致病作用与其感染程度、侵袭部位及 人体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人感染后可有三类病 型:n由于有效的免疫应答,清除了轻度感染,而无临床 症状;n由于慢性自身感染持续存在,间歇出现胃肠道症状 ;n 是播散性超度感染,在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细 胞毒药物、激素或艾滋病患者中可引发播散性超度 感染。故有人认为是一种机会致病寄生虫。临床表现1. 皮肤
13、损伤 : n丝状蚴侵入皮肤后, 可引起小出血点、丘疹、并伴 有刺痛和痒感,或出现移行性线状或带状荨麻疹 。n荨麻疹出现的部位 及快速蔓延,常是 粪类圆线虫幼虫在 皮肤移行的重要诊 断依据。2. 肺部症状n当幼虫在肺部移行时, 穿破毛细血管,引起肺 泡出血,细支气管炎性 细胞浸润。n一般表现为过敏性肺炎或哮喘 。n若幼虫在支气管内发育为成虫,雌虫在其中 寄生、产卵,并孵出幼虫时,则病情加重, 病程更长。n肺部弥漫性感染,患者可出现高热、肺功能 衰竭。3. 消化道症状n雌虫在肠黏膜内产卵,孵出的幼虫在肠黏膜 内发育,引起机械性刺激和毒性作用,可有 不同程度的表现。n轻者:以黏膜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为
14、主的卡 他性肠炎;n中度: 可表现为肠壁增厚、水肿性肠炎; n重者: 为溃疡性肠炎,肠壁增厚、黏膜萎缩 并有许多溃疡;甚至出现肠壁糜烂,导致肠 穿孔。 n亦有重症粪类圆线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和 死于以慢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病例报道。4.机会致病与自身感染n在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或患各种消耗性 疾病(如恶性肿瘤,白血病、结核病等)以及先天性免疫 缺陷和艾滋病患者体内,可导致自身重度感染,引发 播散性超度感染,可致死。n丝状蚴和成虫可移行至其他器官,形成肉芽肿病变,引 起弥漫性粪类圆线虫病。n大量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将肠道细菌带入血流引起败 血症;n可造成各种器官的严重损害;n可出现强烈的
15、超敏反应。n此外,虫体代谢产物和分解产物可引起神经精神症状 和中毒症状,如发热、烦躁、抑郁、失眠、贫血、嗜 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实验诊断粪便、痰、尿或 脑脊液中检获幼 虫或培养出丝状 蚴为确诊依据。病原学检查免疫诊断 ELISA 皮试 免疫荧光试验血常规检查流行与防治n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温带及寒带地区则多 为散发感染。n我国在华南、华东、东北及华北等地均发 现此病,人群感染率大多在10以下。n人体主要是通过与土壤中的丝状蚴接触而 被感染。本虫的流行因素与钩虫相似。n注意加强粪便与水源管理,以及做好个人 防护外,尚须尽量避免发生自身感染n治疗本病以噻苯咪唑效果最好,治愈率达95 以上。丙硫咪唑的治愈率也可达90以上 ;噻嘧啶、左旋咪唑也有一定疗效。国外 报道香茅属植物(如柠檬草)有抑制杆状 蚴发育的作用,若在住地附近种植,可以 起到生态学的预防效果。n同时应注意家养狗、猫的检查和治疗,以 防成为人体感染的来源。结膜吸吮线虫n 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又称华裔吸 吮线虫,是一种寄生在狗、猫等动物眼部的线虫 ;亦可寄生于人的眼部,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 (thelaziasis)。又称东方眼虫病。形 态 成虫细长,在眼结膜囊内寄居时为淡红色, 离开人体后,呈乳白色、半透明。形 态头端钝圆,具圆形的 角质口囊,无唇。口 囊外周具两圈乳突。 体表具有微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