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686615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 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 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 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 、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 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 ,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 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 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 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 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

2、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新课导入1.本文作者( ),字( ) , ( )朝人。2.本文选自( )朝( )编的 。魏学洢 子敬 明 清 张潮虞初新志文学常识识记核舟记 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 ,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 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 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 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 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

3、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 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 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 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 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 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 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 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 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 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 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

4、并 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 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读准字音罔(罔( ) 贻(贻( ) 奇(奇( )黍(黍( ) 篛(篛( ) 糁(糁( )髯(髯( ) 褶(褶( ) 袒(袒( )诎(诎( ) 楫(楫( ) 髻(髻( )衡(衡( ) 趾(趾( ) 蒲(蒲( )葵(葵( ) 夷(夷( ) 壬(壬( )戌(戌( ) 虞(虞( ) 甫(甫( )篆(篆( ) 有(又)(有(又)( ) wng y jsh ru snrn zh tnq j jhng zh pku y rnx y fzhun yu1、尝 贻 余 核 舟 一 2、舟 首 尾 长 约 八 分 有 奇 3、中

5、轩 敞 者 为 舱 4、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 5、左 臂 挂 念 珠 倚 之 6、虞 山 王 毅 叔 远 甫 刻 7、而 计 其 长 曾 不 盈 寸 8、盖 拣 桃 核 修 狭 者 为 之读准停顿 1、奇巧:特殊的技艺。 2、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圆形物的细小。 3、为宫室:为,做,这里指雕刻。 4、器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 5、木石:木,树木。 6、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一件不是依 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罔,无 ,没有。因,依据。象,模拟,仿照。具,具有 。 7、贻:赠送。 8、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盖,(刻的)原来是泛,乘船

6、浮行。云,语 末助词,无义,可不译出。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名叫 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 ,雕刻宫殿,杯、盘、碗、碟等生 活用具,人物,以至鸟兽、树木、 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 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 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 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东坡 乘船游赤壁。 9、有奇:有,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意思同“又 ”。奇,零数。 10、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 米粒那么高。可,大约。 11、中轩敞者为舱: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敞,开。 12、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相 望,相向,相对。焉,助词,可不译出。 1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

7、赋里的句子 ,意思是山显得高了,月亮显得小了;水位低落了 ,原先藏在水下的石头露出来了。 1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里的句子, 意思是清凉的风缓缓地吹来,江面上水波平静。 15、石青糁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之,指 字迹,刻字的凹处。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高大 约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 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 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 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 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 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 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16、峨冠:高高的帽子。这里指戴着高高的帽子 。 17、髯:

8、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18、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书画长卷。 19、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20、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21、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所语,说什 么。 22、微侧:(身子)略微侧斜 23、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东 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比,靠近。相比者, 互相靠近的两膝。24、各隐卷底衣褶中: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 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 并的两膝的轮廓) 25、绝类弥勒: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绝, 极,很。类,相似,像。 26、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27、不属(zh)不相类似。属,类似。 28、诎:同“屈”,弯曲。 29、历历数也

9、: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 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黄鲁直位 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 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 上。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 像在说什么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 脚,身子都略微侧斜着,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 盖,都被隐蔽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 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 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卧倒右膝,弯曲 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 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 30、楫:船桨。舟子:撑船的人。

10、 31、椎髻:椎形发髻,这里指梳着椎形发髻。髻, 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 32、衡:同“横”。33、若啸呼状: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若,好 像。啸呼,长啸大呼,意思是大声呼叫。状,形态 ,样子。 34、其人视端容寂: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 神色平静。视,这里指眼神、目光。端,正。容, 脸上的神情和气色,神色。寂,安详闲静。 35、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然, 的样子。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 左右两边各有一名船工。位于右边 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 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 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 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 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

11、,那个人 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 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36、其船背稍夷:那只船的背面稍平。其, 那。背,这里指船底。夷,平。 37、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常熟人姓王,名毅 ,字叔远。过去文人往往用家乡的名胜代替 自己的籍贯。叔远甫,就是字叔远的意思。 甫,古代男子的美称,多附于表字之后。 38、了了:清清楚楚。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 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 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 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 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 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 红的。 39、为人五;为窗八:为,刻。 4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2、:可是计算它的 长度还不满一寸。而,表转折。曾,尚 ,还。盈,满。 4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是挑选长而 窄的桃核刻造的。简,挑选。修狭,长 而窄。 43、技艺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灵巧奇妙 啊!矣哉,相当于“了啊”,表示惊叹的 语气。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 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 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 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 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 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 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 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 灵巧奇妙啊!明确文体 讨论:本文的题目虽有一个“记”字,是否意 味着是一种记叙文体?它与小石潭记是 不是同一种文体

13、? (1)从所“记”的对象和内容看:小石潭记 “记”的是 “小石潭”等实地实景 ,显然属游记类性质的记叙;而核舟记作者“ 记”的是一艘“核舟”,一件工艺品,目的是要展示 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绝顶智慧,很可能写成说明 文。 (2)从表达方式及语言看:前者几乎一律用描写文字,对其环境、场景 、气氛、作细致入微的刻划渲染;本文则多用客 观的说明性语言,采用多种科学的说明方法。就此可以区别:同为“记”,却是文体迥异的 两类文章。 明确文体 诵读感知1.诵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讨论以下问题 : (1)两段文字都是“总体说明”性的,其概括角度 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总括王叔远的微雕技艺,后者 则是对这一核舟本身内容的概要说明。结合旁批,分析课文1.诵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讨论以下问题 : (2)从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说明这一核舟 的情况时是紧紧扣住了核舟“奇巧”的特点。请你 找出能够体现核舟这一特点的句子和词语。开头一节的首句,结尾一节的末三 句,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有关的词 语如“罔不”、“曾不”等。结合旁批,分析课文2.诵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讨论以下问题:(1)核舟大小如何? (2)雕刻家在这小小的核舟上雕刻了哪些物,分 别有什么特征。 “长约八分有奇”(约合3厘米 ),“高可二黍 许”(约合0.9厘米 )。窗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