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屈原列传2_图文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8675877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屈原列传2_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屈原列传2_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屈原列传2_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屈原列传2_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屈原列传2_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屈原列传2_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屈原列传2_图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屈原列传皖肥西中学石玉成制作伟大的屈原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文天祥端午感兴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第一 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用楚辞 的形式 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因受奸臣排挤,投汩罗江自沉 而死。 有联评为: 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 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 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离骚、九章、机规、天问 、招魂等,我们曾读过他九章中的一篇:涉江 。从涉江里,我们知道他即使在晚年放逐到沉湘蛮荒之地 ,也仍在关心楚国的朝政,眷恋祖国,仍然在坚持自

2、己的理想 和节操,宁死也不与朝中的佞臣同流合污。这种崇高的爱国精 神和端方正直的品格,两千多年来曾经影响我国千千万万的仁 人志士。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史记中的崛原列传, 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 的文献。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 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曾称赞史记 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篇传记就能体现这一 特色,今天我们研读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应充分注意这一 特点。 背景材料。 (1)屈原(约前340前27幻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 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

3、贵族家庭,因其“博闻强志, 明于治治乱,娴于辞令”,应对诸侯,后又任三闾大夫,对内 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 一中国,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靳尚等人的攻击,遭谗而去 职。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汉北(今湖北省西北 部)。从此,楚国国势日益衰微,怀王宠姬郑袖和大臣靳尚等 旧贵族集团的人物,包围了怀王,后怀王又受到秦国使臣张仪 的欺骗,与齐绝交,使楚陷于孤立,两次派兵攻秦,结果损兵 折将,失去汉中六百里国土。怀王晚年,不听屈原劝阻,在子 兰等人怂恿下,去秦讲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顷襄王继位后,继续对秦执行投降政策,屈原 又因此批评旧贵族集团误国,继续受到子兰

4、等人的 迫害。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再次被放逐到江南 一带。他对国家前途忧心如焚,痛恨奸佞误国,但 又不肯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继续坚持自己的高尚理 想。就在他两次被放逐的前后,写了不少忧国忧民 的诗篇。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泰将白起攻破 郢都,他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政治理想无法实 现,极端悲愤绝望,写了哀郢、怀沙两首 诗后,相传在旧历五月五日这一天,自沉于湘水附 近的泪罗江。从此这一天就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名曰端午节屈原的作品,史记屈原列传做中提到有离骚、 天问、招魂、哀郢、怀沙五篇。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 二十五篇”,但未指出具体篇目,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以(离骚、 九歌(十一篇)、

5、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 、渔父等二十五篇为屈原作品。所列篇数与汉书艺文志相合,但 未列入招魂。现代学者认为,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 、九章(九篇)、招魂等二十三篇,基本上可以肯定为屈原所作 。但对招魂一篇尚有异说。卜剧、渔父是根据屈原传说敷衍而 成,非屈原所自作。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仅见的长篇抒情诗,是屈原的 代表作,通篇洋溢着爱国热情和为坚持真理、理想而斗争的精神。九歌 原为古代乐曲名,屈原用作这一组诗的名称,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 、湘她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 伯、山鬼、国殇、礼魂,是屈原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 工创作而成的。前九篇是祭神的歌曲,各祭一自然神,并以神

6、名为乐章的篇 名。国殇所祭是为国捐躯的战士。末篇礼魂是祭把结束时的送神曲 。 司马迁谈屈原-“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惆代 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构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 离骚;左止失明,厥有帼剧;孙子胶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 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 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 ,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 不可用,退而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 自见。”(司马迁报任安书 一、教学目标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 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 品德。 (二)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 作方

7、法。 (三)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 通假字“离”、“反”、“濯”、“见”、“指”,“ 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 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四)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 而见“疏”。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 、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 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分析: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 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 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 的职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 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

8、是楚武王的儿 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 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 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 乱,娴于辞令”。(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 这两句状语后置。) (二)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分析: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 心害其能”。 按:“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一句有两种 理解。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是:“上官大夫看见了 就想改动,屈平不赞同”。与课文注释相左。依教材 对“夺”、“与”的注释,应译作:“上官大夫看见了想 抢过去(看),屈原不给。” “因谗之日: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 为”也。”资料认为,“曰”、“以为”重复,疑

9、有衍文 ,此说似不妥。如重新标点,作“平伐其功,曰 :(王)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理解,文辞便可贯通 。联系上下文,可补出“以为”前省略的主词。 (三)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分析: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 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馆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疾, 恨,痛心。四句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这四个主谓短语都是“疾”的 宾语。 四)第3小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 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 分析:分两层。 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一 句记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下 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优怨的 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

10、 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 ”记叙(概述)幅规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 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价其艺术成 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 高贵品质。 五)词语提示: (1)“齐与楚从亲”:从:同“纵”,合纵。亲: 亲善。 (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 王之宠姬郑袖”:“又因厚币”后省略动词“赂”。“而 ”后省略主语(靳尚)。“于郑袖”:在郑袖面 前,状语后置。 (3)“秦,虎狼之国”:虎狼,像虎狼一样,名 词作状语。 (4)“奈何绝秦欢”:欢:友好。 (5)“亡走赵,赵不内”:亡:逃亡。走:跑, 现代的“跑”古代称“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 内:

11、同“纳”,接纳,收留(6) “复之秦”:之:动词,到。 (7) “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 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眷:眷恋。顾:念。眷顾: 眷念。系心:挂念。反:同“返”。冀幸:侥幸希望:“一 悟”的“一”:副词,一旦,一经。“一改”的“一”:副词, 都,全部。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流放在外,(仍)眷 念楚国,惦记着怀王,不忘要回(朝廷中)来,盼望怀 王一旦醒悟,风气全都改变。 (8)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他保全君王振兴国家 而想把不利局面改变过来。 (9)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举贤以自佐”:无:无论。自为。 自佐:既为自,佐自 ,宾语前置。

12、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以人物活动的时间为序进行记 叙,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叙述屈原由被信任至被疏远的坎坷经历,介绍 并高度评价离骚。(1-3)1、简介屈原。2、屈原被疏。3、述评离骚。 第二部分: 写屈原由“黜”到“迁”和楚国由强到衰的过程。 (4-10)(1)、屈原被黜,怀王三次被秦所骗而最终客死于秦。( 2)、顷襄王昏愦腐朽,屈原被迁。 第三部分: 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及他对后世的影响。(11- 12)1、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2、屈原对后世的影响。(六)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 (1)思想内容:课文通过记叙屈原的生 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 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

13、关,赞颂 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 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细、迁、 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第一 部分以评介离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 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改志 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 不渝的信念。 (2)写作特色:和从史记中选入中学课本的其它几 篇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 君窃符救赵、毛遂自荐)相比,本文的特色是: 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 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 迹; 写法上,记叙和议论相结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 有“评”

14、,因“传”而“评”,以“评”点“传”。议论方式各不相 同,第一部分为评价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 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 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 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 、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本文堪 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http:/ 彩票群 wrf17xuz 真做,慕容凌娢说了一大长串感谢的话,就要离开。“姑娘且慢!”又怎么了!慕容凌娢不情愿的回过头。有种不好的 预感,看来今天晚上真的是很难全身而退啊。“方才听姑娘弹了一曲,极为精妙,只是不知曲名是什么,忘姑娘告知。 ”那人还算客气,始终跟慕容

15、凌娢保持着一米的距离。极为精妙,这是在夸我吗?居然用了“精妙”这个词,慕容凌娢 就算再自恋,也会被他说得不好意思了。说实话,她的琴技非常一般,更谈不上什么精妙,也许只是单纯的曲子新鲜, 才会被注意到。但不论是什么原因,受到别人赞赏,总该有所答复。“只是不出名的小曲子,怎经得起公子如此赞扬。 ”慕容凌娢怎么会把曲子的名字说出来呢。“我说的不单单只是曲子,还有你的琴技,姑娘方才在弹琴时非常投入,又 似乎是若有所思,可是想起了什么往事?”“只是单纯的喜欢而已。”古代人都这么感性吗?听首曲子都能脑补出这种 感慨,总算知道为什么古人那么爱写诗了“喜欢也绝不会是毫无原因吧,在下也略晓音律,似乎从姑娘的曲子中听 出了一丝落寞,可是想起了什么往事?”他的话语波澜不惊,慕容凌娢的心中却是激起了千层浪花。他莫非真的以为自 己像歌词中写得那样,是个有“故事”的人吗?可她是因为喜欢这对CP,才如此喜欢这首歌的,如果非要说什么往事, 也就只是怀念21世纪的一切了“是有一些特殊的含义”慕容凌娢竭尽全力装出了一副娇羞的样子。既然有人都 把话说得那么直白了,如果全盘否定实在是太打脸了。人家刚刚有恩于自己,还是不要戳破他的幻想比较好。“在下想 与姑娘私谈,不知姑娘可否赏脸?”“公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