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2 2 课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旷日持久的战争[目标导航]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2.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重点)3.认识一战主要战役的残酷性和血腥性(难点)一、 “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三条战线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地位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军队↔德军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军队主要战线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2. “施里芬计划”(1)制订①目的:战胜法国及其盟国②特点:集中兵力在西线,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2)实施①西线:法德双方发动马恩河战役,不久,德军被迫撤退②东线:俄军进攻德国东普鲁士等地,并且俄军还深入到奥地利境内,德国被迫东西两线同时作战3)结果: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东西两线均形成对峙局面,转入阵地战2[思维点拨]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主要形成了三条战线,其中西线是主要战线其原因在于西线三国是一战参战国中最强的,三国军队实力都比较强德军训练有素、武器精良,陆军火炮是参战各方中最强的;法国陆军在欧洲居第二位,他还有从北非调来的具有丰富战争经验的殖民地军队;英国陆军实现了高度专业化,战争中又发明了陆战武器坦克,发挥了重大作用。
2.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变成了持久的阵地战,一是由于进攻一方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进攻兵力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般来说,在双方武器相当的情况下,进攻一方付出的代价要比防御一方大得多二、大战的阶段和主要战役阶段战役时间战线及主要参战国战争结局特征或影响1914 年马恩河战役1914 年9 月西线英法↔德德国撤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凡尔登战役1916 年2 月西线法↔德法军站稳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索姆河战役1916 年6 月西线英法↔德双方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规模最大的战役;西线再度转入相持状态1915~1916 年日德兰海战1916 年5 月西线英↔德德国损失较小,但英国仍掌握着制海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3[重点精讲]为什么说 1916 年是一战中关键性的一年?(1)从双方企图看,交战双方都想在这一年给对方以致命打击,赢得战争2)从战争形势来看,这一年发生了三次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和索姆河战役,战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3)从双方投入看,双方动用了大量兵力和最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和毒气弹。
4)从战争结局看,交战双方特别是德国元气大伤,战争主动权开始向协约国一方转移[史论要旨]1.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消耗战2.1916 年,战争重心再次转移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争主动权通过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同盟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形势逐渐对其不利知识图示主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史料一 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和伤亡情况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双方伤亡总人数马恩河战役152 万人35 万人凡尔登战役112 个师70 多万人索姆河战役150 多个师130 多万人史料二 一战中的空战 一战中的毒气战 英国坦克史料三 从 1914 年 7 月战争爆发到 1916 年底的两年多时间里,交战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都没能置对方于死地,战争仍不见分晓交战双方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4气大伤对于继续厮杀下去,交战双方都已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史料解读](1)通过两组数据说明西线战役的规模大,伤亡惨重,战争异常残酷2)三幅图片展示出飞机、毒气、坦克等新式武器被投入战争,反映出科技进步奠定了战争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使战争更残酷,也表明科学技术对人类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成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武器,也能给人类造成巨大伤害。
3)说明一战发展为持久战局面,对双方都造成了巨大伤害,战争没有胜利者,但客观上因协约国实力更强,从而有利于协约国[问题思考](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中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战期间的主要战场上的战争呈现什么特点?(2)上面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对此你有何深层次的思考?(3)史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什么局面?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答案 (1)交战双方投入大量兵力,消耗巨大,伤亡惨重战争规模空前,异常残酷2)一战过程中,飞机用于战争,毒气战在战争中被采用,坦克等新式武器投入使用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战争奠定了物质与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3)局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有利于协约国原因:①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被迫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②协约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力量雄厚[史论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①德军战前计划的失误德军在制订计划时,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力量,认为西线战事可以速战速决,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协约国顽强的抵抗,特别是俄军的进攻使德军腹背受敌,更不利于德国②协约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力量雄厚,再加上当时步枪、机枪、重炮等现代武器装备的使用,使防御一方的实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主要是在战争主动性方面占优势,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③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而德军是长途作战,主动入侵,使得德军受到了极大制约,尤其是由于其计划受挫,大战就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2)影响①德军速战速决的企图落空,打乱了德军的作战计划,使其越来越处于被动局面②英法军队依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更适于持久战和阵地战,便于协约国军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51.一战爆发初期,各国反战的声音微乎其微,主要原因是( )A.当时的战场局限于欧洲B.极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C.战争的残酷性尚不明显D.人们预计战争时间不长答案 B解析 一战初期,民众深受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驱使,积极支持战争,故 B 项符合题意2.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英法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B.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答案 B解析 马恩河战役使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将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所以说“已经输掉了战争” 3.为了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在日德兰半岛海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海战,结果( )A.德国打败英国舰队并取得制海权B.英国舰队虽然损失较大但仍掌握着制海权C.德国舰队以巨大代价取得了制海权D.英国舰队损失较小并稳固地掌握着制海权答案 B解析 日德兰海战结果,虽然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
4.阅读下列材料:6材料一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征兵海报,防务大臣霍拉肖·赫伯特·基奇纳勋爵动员青年人参军:“同胞们,国家需要你加入祖国的军队吧!”材料二 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兵力投入和伤亡人数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双方伤亡总人数马恩河战役152 万人35 万人凡尔登战役112 个师70 多万人索姆河战役150 多个师130 多万人材料三 当时德国可以征发的男子大约在 1 500 万人左右,年龄阶段在 18 岁到 55 岁之间当然这部分男子不可能完全调用后来在征兵环境极度恶化的情况下,德国的征兵年龄甚至放宽到 17 岁到 65 岁之间到了灭亡前一刻,就连 12、13 岁的小男孩和 70 岁的老人都被强征去组成国民卫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 1914 年, “国家需要你”参加哪一次作战?对英法而言这次作战最大的意义是什么?(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战争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答案 (1)马恩河战役意义:打退了德国进攻,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2)规律:战争越来越惨烈,伤亡人数越来越多。
原因:作战双方都想通过一次战役给对方以致命一击;越来越多地有更大杀伤力的武器被投放到战场上使用;阵地战和攻坚战的陈旧作战方式3)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伤亡人数日益增加,国内兵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元气大伤,已无力继续厮杀下去了7[基础达标]1.下图中的人物是德国战略家施里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为德国制订的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答案 B解析 根据“施里芬计划” ,战争爆发后,德军首先要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争取速战速决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这个作战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中兵力作战,强调速战速决2. 《圣诞快乐》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英三国士兵在圣诞之夜宣布停战的故事,回顾战争,在欧洲战场上,其重心转移的顺序是( )A.南线→东线→西线 B.东线→西线→东线C.西线→东线→西线 D.东线→南线→东线答案 C解析 本题是顺序排列题,注意时间的先后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个阶段即 1914 年、1915年、1916 年第一阶段中德国根据“施里芬计划”采取先西后东战略,第二阶段的 1915年进攻重点放在东线,而 1916 年战争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故答案为 C。
3.一战中,德国军事当局遵循克劳塞维茨的理论,用最残酷的手段进行战争,认为“唯有用恐怖的方法,才能恫吓像法国人那样堕落的民族” 最早使用毒气战的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答案 C解析 1916 年,为了攻克凡尔登,德军使用了毒气弹,这是毒气战最早应用于实战4.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 ,是因为这两场战役( )A.战役规模巨大 B.双方投入兵力很多C.持续时间特别长 D.伤亡数字特别巨大答案 D8解析 从“绞肉机” “地狱”的字眼上判断可知,战役伤亡数字特别巨大5.有学者曾这样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一场战役:“……战役之后……各国被困在一个陷阱里,这里一个在战争头三十天里没有打出结局而形成的陷阱,这个陷阱……没有出路!”这场战役应是指(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答案 A解析 “各国被困在一个陷阱里” ,说明这次战役后战场形势呈现胶着状态,联系“大战初期” ,便知这是马恩河战役,故选 A6.(2016·台州高二检测)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
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答案 C解析 根据“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 “陆战”判断,该次战役应当是索姆河战役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国使用了最新式武器——坦克,对战役产生了重大影响[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法国的征兵海报材料一 上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征兵海报当时巴黎街头到处可见征兵的海报法国人约翰就在这时参军了材料二 亨利、科勒和约翰都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下列分别是他们对战争的一段回忆:亨利:很多战争场面我不愿再回忆这次战役(凡尔登战役)消耗了法国许多最勇敢和最优秀的战士——法军伤亡 46 万人但是德军也付出了差不多 30 万人伤亡的代价科勒:我们这场战役(索姆河战役)规模比你们那场还要大,伤亡人数比你们多了一倍人死得太容易了,仅战争的第一天,英军就死伤了 6 万多人!真惨啊!9约翰:马恩河战役死的人也不少啊!战斗只有短短的 5 天,双方共伤亡 34 万多人,平均一天也超过 6 万人了图一 第一次世界 图二 某战役后的城市大战某战场一角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飞机作战(1)材料一中法国人约翰最有可能去欧洲的哪条战线?作战的对手是谁?此时第一次世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