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望舌苔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666436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望舌苔(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医 诊 断 学舌 诊 望 舌 苔舌苔的定义与形成 舌苔定义:是指覆盖在舌面上的 一层苔状物。舌苔地苔 舌苔的形成:现代医学认为是食物 残渣以及舌的脱落白细胞堆积载舌乳 头间的间隙而成胃气舌面 胃津薄白而润胃气舌面胃津颜色质地 形态异常邪气察舌苔的意义:了解脾胃气之是否正常;了解病邪的深浅以及性质、病位的深浅、疾病的预后;根据舌苔的动态变化,分析邪正的消长。一、苔质:指舌苔的质地 、形态主要观察: 厚薄 润燥 腻腐 剥落 真假 偏全(1)薄、厚苔: 反应邪正的胜衰情况和邪 气的深浅【舌象的特征】舌苔的厚薄以“ 见 底”与“不见底”为衡量标准。 薄苔透过舌苔能隐隐 见到舌质 厚苔不能透过舌苔见

2、 到舌质者,又称不见底苔厚 苔薄 苔【临床意 义】薄苔可见于以下3种情况 u是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 u外感疾病初起在表(如风寒咳嗽 证、邪热袭肺证) u内伤病病情较轻(气虚发热、阴 虚火旺的心悸等)厚苔:是由胃气夹湿邪、痰浊、 食浊、热邪等熏蒸,积滞舌面所 致。主病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 面:痰湿、食积、里热【舌苔厚、薄动态转化】 一般的: l薄变厚:提示邪气渐盛或表邪 入 里病进 l厚变薄:(或舌上复生薄白新 苔)提示正气胜邪或内邪消散外 达病退特殊的: l薄苔突然增厚,这提示邪气极 盛,迅速入里。 l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 , 则提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总结】舌苔的形成与胃气的强弱、

3、邪 气盛衰有关。一般来讲:邪气雍 盛,胃气不虚则见厚苔,所以在 一 般的情况下,厚苔可以认为是诊 断 实证的一个客观指标,尤其对于 辨 证脾胃病有很大的意义。但是有 时 胃气匮乏,邪气雍盛时,也可以 见 到厚苔,如我们在后面将要学到 的 腐苔,这种厚苔则属于无根苔的 范 畴,则提示胃气匮乏,临床应注 意辨别。(2)润、燥苔:主要反 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 布情况 【舌象的特征】根据舌苔 湿 润或干燥的程度可以分为 : l润苔 l滑苔 l燥苔 l糙苔润苔:舌苔润泽有津,干 湿适中,不滑不燥。【临床意义】润苔见于以下 几种情况: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是胃津 、肾液上乘,布露舌面的表现 ; 风寒表证、湿

4、证初起、食滞、 瘀血,提示体内津液未伤; 热如营血,蒸动营阴之津上潮 于舌液可以见到舌面润滑。滑苔:舌面水分过多, 伸舌欲滴,扪之滑湿 机理 寒湿内侵 阳虚聚 主病: 痰饮 主湿燥苔:舌苔干燥,扪 之 无津,甚则舌苔干裂【形成机理】 高热、大汗、呕吐 后;过服温燥药物;燥邪犯肺等 耗 伤津液,津液不能上乘濡润舌苔 (属于津液障碍,津液相对不足,表 现 为口不渴,口干不饮或漱口而吐之。 ) 痰饮、瘀血内阻,阳气被遏, 气不化津津液不能上乘濡润舌 苔(属于津液障碍,津液相对不足 ,表 现为口不渴,口干不饮或漱口而吐之 )糙苔见于以下两类: l舌苔干结粗糙,津液全 无多见于热盛伤津之 重 l苔质粗糙

5、而不干者 多为秽浊之邪糙苔形成机理:由燥苔发展而来,【舌苔润、燥动态转化】l润转燥:热重津伤津液输布 不畅 l燥转润:热退津复,饮邪 始化(体内病理水饮开始转 化为正常津液)(3)腻、腐苔:测知阳气与湿浊的 消长。 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小,融合成片,如 涂有油腻之状,中间厚,周边薄,紧贴舌 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腐苔:苔质疏松,颗粒粗大,形如 豆腐渣堆积舌面,边中都厚,揩之 易去。【腻苔形成机理及主病】 湿浊内遏阳气,湿浊痰饮停聚舌面, 主:湿浊、痰饮、食积等【腐苔形成机理】 l 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 升而成多见于湿邪上泛(食积、 痰浊等实证) l久病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已生

6、 之 苔不能与胃气相通,渐渐脱离舌体, 浮 于舌面而成(属于无根苔)多见 于 胃气衰败(主虚证)了解: 1.脓腐苔:舌上黏厚一层,有如脓疮 。是邪盛病重的表现,临床上见于肺痈 、肠痈、胃痈、下疳结毒等。 2.霉腐苔:舌苔表现为舌上生如 饭粒样的糜烂的小点或满舌糜烂发 白,甚至蔓延至舌下或口腔其他部 位,揩之不去,揩去之处的舌面多 光剥无苔,称为霉苔见于口腔真菌 感染的病人,及湿热口糜或口疮 (四)剥落 苔【特征】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落 无苔。依部位、范围、大小不同,又有不 同名称。前剥苔、中剥苔、花剥苔、地图 舌、光剥苔(镜面舌)。与先天性剥苔区别【临床意义】观苔之剥落可测知胃 气强

7、弱、胃阴存亡。临床结合部位、大 小可知何脏腑虚衰、程度。 l气血两虚; l胃阴枯竭; l胃气衰败,为全身虚弱征象 【动态变化】全剥:正气渐衰,旧苔脱落 。反之,正气渐复,续生新苔。(5)真、假苔:察舌苔的真 假,对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有 重要的意义。u真苔或有根苔: 【特征】舌苔紧贴于舌面,刮之难去,刮后仍 留有苔迹,不露舌质,舌苔象从舌面 上长出来的一样 【临床意义】脾胃生气,熏蒸食浊等邪 气上聚于舌面而成(有胃气,实、热 ) l 见于病之初期、中期(见真苔且厚) ,提示病较深重见于久病,说明胃气 尚存,或胃气来复的顺证。 l 见于久病,说明胃气尚存,或胃气来 复的顺证真 苔u假苔或无根 苔

8、: 【特征】 舌苔不紧贴舌面,不象舌所自生而象 涂于舌面,容易刮脱,刮后没有苔垢 ,舌质光洁 【临床意义】胃气匮乏,不能续生 新苔(虚、寒); l见于新病为邪浊渐聚,提示病情较 轻 l见于久病为胃气匮乏,不能上潮; 提示病情危重,逆证假 苔(6)偏全苔:偏苔与 剥苔相鉴别: 【舌象特征】偏全舌是根据舌苔在舌 面上分布情况来命名的,若舌苔遍 布舌面全苔舌苔仅布于前、后 、左、右之某一局部偏苔 【临床意义】 l 病中出现全苔提示邪气散漫 多为痰湿阻滞之征 l 舌苔偏于某处提示舌所分候的 脏腑有邪气停聚, 偏 于 舌 根 部 舌 苔 偏 于 左白苔黄灰黑苔临床可单独出现,亦可相兼出现。二、苔色苔色的

9、变化主要有(1) 白苔 【舌象特征】 舌面上所附着的苔垢呈现白色 。 l薄白苔 l厚白苔 【临床意义】 l可为正常舌苔 l病中多主表证、寒证、湿证 l亦可见于热证。薄白苔厚白苔【机理分 析】苔薄白而润,可为正常舌象,或 为表证初起,或是里证病轻,或 是阳虚内寒。苔薄白而滑,多为外感寒湿,或 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苔薄臼而干,多由外感风热所致 。苔白厚腻,多为湿浊内停,或为 痰饮、食积。苔白厚而干,主痰浊湿热内蕴。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者,称为 积粉苔,常见于瘟疫或内痛等病 ,系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而成。苔白而燥裂,粗糙如砂石,提示燥 热伤津,阴液亏损。(二)黄苔【舌象特征】舌苔呈现黄色。 l 淡黄:

10、称微黄苔,苔呈浅黄色,多 由薄白苔转化而来 l 深黄:又称正黄苔,苔色黄而深厚 ; l 焦黄:又称老黄苔,是正黄色中夹 有 灰黑色苔。 黄苔还有厚薄、润燥、腻等苔质变化,黄苔 多 分布于舌中。亦可布满全舌。黄苔多与红络 舌 同时出现。 【临床意义】主热证、里证。淡黄苔深黄苔焦黄苔焦黄苔【机理分析】:邪热熏灼于舌, 故苔呈黄色。 苔色愈黄,说明热邪愈甚:l薄黄苔提示热势轻浅l黄滑苔:多为阳虚寒湿之体,痰 饮聚久化热;或为气血亏虚,复 感湿热之邪所致。l黄糙苔、黄瓣苔、焦黄苔:主邪 热伤津,燥结腑实之证。l黄腻苔:主湿热或痰热内蕴,或 为食积化腐。 根据黄苔出现部位辨别病位 动态转化:舌苔由自转黄

11、,或呈 黄白相兼,为外感表证处于化热 入里,表里相兼阶段。黄滑苔黄瓣苔黄瓣苔焦黄苔焦黄苔黄腻苔黄腻苔(3)灰 黑苔【舌象特征】 苔色浅黑,称为灰苔;苔色深灰, 称为黑苔。 灰黑苔的分布,在人字界沟附近苔 黑较 深,越近舌尖,灰黑色渐浅。灰黑苔 多 由白苔或黄苔转化而成,多在疾病 持续 一定时日、发展到相当程度后才出现 。 【临床意义】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 盛 等。灰黑苔灰黑苔【机理分析】灰黑苔可见于热性病中 ,亦可见于寒湿病中,但无论寒热均属重 证,黑色越深,病情越重。苔质的润燥是辨别灰黑苔寒热属性的 重要指征: l 寒湿病灰黑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成, 灰黑湿润多津; l 热性病中出现的多由黄苔

12、转变而成, 灰黑干燥无津液。 灰黑苔+白腻苔:多为阳虚寒湿内盛 ,或痰饮内停;灰黑苔+白腻苔:为 湿热内蕴,日久不化 苔焦黑干燥,舌质干裂起刺:热极津 枯 霉酱苔:多由胃肠素有湿浊宿食,积 久化热,也见于湿热夹痰的病证。脏腑兼病辨证 凡两个或两个以上脏腑的病证并见者,称为 脏腑兼病。 人体各脏腑之间,即脏与脏、脏与腑、腑与 腑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在生理上 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功能, 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而在发生病变时 ,它们之间则相互影响,或由脏及脏,或由脏及 腑,或由腑及腑等。心肾阳虚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肺气虚证 心脾气血虚证心脾气血虚证心肝血虚证心肝

13、血虚证 脾肺气虚证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 肺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 肝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 肝火犯肺证肝火犯肺证肝胃不和证肝胃不和证 肝胆湿热证肝胆湿热证虚证虚证实证实证脏腑兼病辨证脏腑兼病辨证心肾不交证 常见病因指心与肾的阴液亏虚,阳气偏亢,以心烦、 失眠、梦遗、耳鸣、腰酸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 候。又名心肾阴虚阳亢火旺证。忧思劳神太过,郁而化 火,耗伤心肾之阴因虚劳久病,房事不节肾阴亏耗 虚阳亢动 上扰心神心火亢盛,扰乱心神 心烦心悸、失眠多 梦心 肾火 水 心肾 不 不能 能下 上交 济于 于 不交 肾 心腰膝酸软疼痛,眩晕耳鸣 肾阴亏虚 失眠健忘,遗精早泄,月经 不调 体失濡养 潮热盗

14、汗,五心烦热 舌红少津,脉细数 辨证要点:心烦失眠,腰酸遗精与虚热证共见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心肾阳虚证 常见病因指心与肾的阳气虚衰,失于温煦,以心悸、 水肿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又名心肾虚寒证 ,水肿明显者,可称水气凌心证。心阳虚衰,病久及肾肾阳亏虚,气化无权,水气凌心心动失常 心悸怔 忡 心阳虚 心肾 血行瘀滞 唇甲青紫 阳虚 畏寒肢冷,神疲乏 力 证 阳虚生寒舌淡紫苔白滑,脉 弱 肾阳虚 气化失权,寒水内停 肢体浮肿少尿辩证要点:心悸,水肿与虚寒症状共见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心肺气虚证 常见病因指心肺两脏气虚,以咳喘、心悸、胸闷等 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久病咳喘,耗伤肺气,累及于心老年体虚,劳倦太过等,使心肺之气 虚损所致 心动失常 心悸胸闷 心气虚 心肺 血行瘀滞 唇舌淡紫,脉结 代 气虚 宣降失职 咳喘气短 证 肺气虚 输津不利 痰液清稀 气虚不运 面色淡白,自汗乏力 卫外不固 动则加重,舌淡脉弱 辩证要点:咳喘,心悸,胸闷与气虚症状共见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心脾气血虚证 常见病因指脾气亏虚,心血不足,以心悸、神疲 、头晕、食少、腹胀、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 虚弱证候。简称心脾两虚证。久病失调,思虑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生化不足慢性失血,血亏气耗心脾气血两虚 心动异常 心悸怔忡 心血虚 心脾 脑神失养 失眠多梦,头晕健忘 运化失职 纳少,腹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