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和途径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666174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和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和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和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和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和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和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和途径(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基本理念和途径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系张 义 泉 QQ:1649737366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n1、理念之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关注 “健康” 与“不健康”的教育,而是关注人的教育 ,是以促进人的发展 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 。认识误区健康就是无病,无病就是 健康,非此即彼。健康是一个连续体。在健康与非健 康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在健康与非健康两个端点之间有 一个很大的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 病,我们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或“第三状态”。灰色区理论完全健康 心理问题 神经症 精神病“第三状态”是一种很不幸的非健康状态,虽 不是明显的病态,却严重影响人的心理生活质量,

2、将精力引向非建设性的渠道,降低人的快乐感、幸 福感和自我满足感,束缚人的创造性。心理健康不是心理疾病的反面,而是心理疾 病和“第三状态”的反面。克服“第三状态”就是 发展。n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心理健康的人是少之又少 ,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绝大多数人处于心理 相对较健康的状态,我们平时讲的心理健康其实是 指心理相对健康而已。客观上说,每个人多多少少 都有心理问题,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心理问题。心 理问题有重有轻,程度轻微的有心理冲突、心理压 力、情感矛盾、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 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 一个人有心理问题不一定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这 个人心理变态

3、,有神经症或精神病。衡量个体是否 心理健康不是看其是否存在心理问题,而要看其心 理问题的严重程度,看个体能否有效应对心理问题 。只要心理问题不严重,个体能够有效应对,个体 的心理就是健康的。n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许多人错误地认为 一个人有心理问题就是心理不健康,一个人心理 健康就肯定没有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等同于没 有心理问题。所以,许多人害怕听到他人说自己 有心理问题,害怕自己存在心理问题,为防他人 误解,也不肯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有人把心 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神经症、精神病等同起来。 正是由于许多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存在这种错 误认识,所以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抵触情绪和 回避倾向。这种

4、错误认识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学 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和顺利开展。2.理念之二-学校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只 定位在咨询和治疗上而应放在预防学生心理 问题的发生和早期发现、早期解决上。不能坐等学生上门咨询,应当要主动发现、主 动关心、主动干预。我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的开展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知识传播层面的工作。这一层面的工作 是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课、心理健康讲座,以及利 用黑板报、广播、校刊等来传授、传播心理学知 识和心理健康知识,使教师和学生掌握基本的心 理健康知识和基础的心理调节技术,发展其应付 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二是问题解决层面的工作。这一层面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开通电话咨询 热线

5、、开设心理咨询室和设置心理咨询信箱等形 式帮助个体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这个 层面的工作针对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情感冲突、学 习困难、家庭矛盾、人际关系不佳、考试焦虑等 ,也解决一些特殊问题,如厌食症、贪食症、自 杀倾向等。三是心理治疗层面的工作。对于严 重的心理障碍和神经症等问题,就必须实施针对 性的心理治疗。这项工作在大多数学校很难开展 ,因为绝大多数学校尚不具备开展心理治疗的有 关条件。3、理念之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是专指有心理障碍 的学生,而是全体成长中的、正常的、健康的幼儿 和中小学生。认识误区 心理辅导是管后进生的吗? 优生需要心理辅导吗? 初三、高三太忙,还需要开心理辅导

6、课吗? 小学生也有心理问题吗? 幼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吗?n马斯洛提出n 真正的心理学应该研究健康的、正常的人的心理,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 创造性,人的积极情感,人的自我实现(即 人的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的不断成 长)。4、理念之四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 者不能相互替代。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之下,心理健 康教育是纳入德育系列的,但这不等于说,两者存 在着包含关系。认识误区 德育是统率心理健康教育的。 现在的德育已经没有什么实效性,所以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政治教材中已经包括了心理健康教 育,没必要再单独提一个“心育”。 联系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仅有思想方面、品

7、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及法制观念 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 因。德育和心育互为补充,殊途同归,共同 为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行而努力。 区别从育人功能看,德育主要是关注学生的 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的问题,关注政治 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的问题,关注法 制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规范等问题;而心 理健康教育则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 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 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心理 困扰等问题。从教育内容看,德育往往注重“高、大、 全、远”的人物、事件、观念、原则、规范、 道德、传统等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注 重学生身边“真、实、小、近”的人物、

8、事 件、心态、理念及价值判断等等。从教育形式看,德育侧重由外而内的理 论灌输和教育 ( 尽管它也有榜样的感染与熏 陶),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由内而外的体 验、感悟和个性的自我张扬,通过助人自助 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德育的出发点是社会需要(爱国家、人民、集体 、家庭、自己);心育的出发点是人本需要(价 值和尊严,爱自己、家庭、集体、人民、国家) 德育的目标是道德健全,基线:道德规范、政治 规范、行为规范,最高目标是“四有”新人;心育 的目标是人格完善,基线:没有心理障碍,最高 目标:自我实现 . 德育的方法是说理、启发、实践、奖惩、榜样等; 心育的特有方法是心理测试、放松训练、游戏辅 导、电话

9、咨询、暗示与催眠等。n5、理念之五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 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是每一位学校 领导和教师的本分与天职。认识误区 心理健康教育跟我有什么关系? 班主任负担已经很重,哪有精力去上 心理辅导课? 我教好书就行了,管他什么心理健 康?思辨 (1) - 教师是学生的沙漠中的甘泉或狂风暴雨 ,教师是学生的守护神或摧残者,这全在 教师的一念之间。 教师的辛勤播动、积极 鼓励、倾听关怀,会让学生心田普降甘霖 ,会让教师的福田日益丰收,会让教育的 园地充满欢乐,惟有教师能创造学生、自 己与教育的奇迹。台湾学者 李坤崇教授思辨 (2) 本质上,辅导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方 式

10、或一种媒体。凡是教育工作者,都有辅导的责 任,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导师,更是辅导的中 坚,是决定辅导成败的关键。打从上午七点多 钟学生进到学校,到下午三、四点钟学生放学回 家,孩子们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都掌握在教师的 手中。教师可以决定孩子在一天中的快乐或不快 乐,这一天过得有意义或没有意义。台湾师大吴武典教授思辨(3) n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里的一项具体工作,心 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 教育的核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校 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调整 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要求学校一切教学活 动、管理活动和后勤服务活动都应遵循心

11、理健康教 育的规律,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要求学校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身心发展的 校园物质生活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思辨(4) n 美国纽约市教育局要求每一位教师用下列方法辅 导学生 创造一个温暖和了解的教室气氛,在此气氛 下,自由与纪律保持平衡。 以鼓励、称赞和接纳,对学生提供积极的情 绪支持。 提供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机会。 提供学生疏泄情绪的“出口”。 了解儿童必有其生长中或发展中的问题。 思辨(5)教育部(2002)14号文件指出:“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 和 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班主任优势教育要素与教育对

12、象之间的 关键性中介/ 最了解和熟悉学生/ 与家长有密切 联系/ 与学科教师易协调/ 与班级工作珠联璧合班主任难处时间/ 精力/ 职业倦怠/ 角 色冲突/ 培训不足权衡利多弊少/ 标本兼治/ 义不容辞思辨教育部2002(14)号文件指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 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 活选择、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 和活动为主,在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 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 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6、理念之六教育不是万能的,德育也不是万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是万能的。对心理健康教

13、育功能、 作用 的过高估价是不恰当的;同样的道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提出苛求也是不切实际的。认识误区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在哪里? 抓了心理健康教育,怎么还会出问题?7、理念之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项独立的教育活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项独立的教育活动,而是 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其有效实施依赖于与学校各 项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认识误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独立的教育 活动,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就是开展专门 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活 动。 具体来说,应该实现三个结合: n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即 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数学、音乐、

14、美术、体育等各项教学活动紧 密结合并实现相互渗透,在教师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技能和能力的活 动中,使教师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审美情趣和心理素质得到发展; n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从而使学生心理素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和谐健康协调发展,也使 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n三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家长、教师对学生的日常 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结合起来,使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具有 正确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认识,使心理健康教育潜移 默化地发挥积极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指望依靠个别专 兼职教师开展心理咨询或者开设数目有限的心理教育课就改变教师和 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

15、理健康水平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课间休息15分钟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n(一)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优化学校心理环境的前提教育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学生 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教师在长期与学生接触 的过程中,其人格特征必将在学生心灵中留下深 远而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维护学生的心理 健康,教师就必须具有健康的人格,教师良好的 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是优化学校心理环境的前 提。为此,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良好的心理素 质:1、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状 态 n 教师的心境会影响学校教育的环境气氛。教 师的一颦一笑、喜怒哀乐都躲不过学生的眼睛,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觉察,作出相应的反应。有了 宽松和谐

16、的环境气氛和良好的情绪,学生的思维 才有可能变得积极活跃。同时,健康的心境和情 绪能使教师在课堂上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合理 地把握课堂管理,并能有效地通过观察学生的学 习情绪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优化课堂教学 的心理环境。2、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学生是有尊严、有思想、有潜力的人,决不能 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而要把学生看作是一 座座待开发的宝藏。教师应该开发学生潜能,教 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 责。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来点燃学生的智慧,要 用自己的情感和人格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同时 ,教师要牢牢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观念,充 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心理潜能,努力使全体学生的 素质得到全面发展。3、教师要合理安排生活,发展健康 的生活情趣与态度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