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学和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662410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3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教学和学习的策略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高三历史教学和学习的策略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高三历史教学和学习的策略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高三历史教学和学习的策略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高三历史教学和学习的策略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教学和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教学和学习的策略与方法(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综背景下高三历史教 学和学习的策略与方法从四个角度认识策略和方法的依 据 一、教学改革新课标的要求二、历史学科教学的使命和目的 三、高考历史命题的要求 四、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现状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时代性课程内容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 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与社 会生活的联系;应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 、更新。基础性既为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奠定共同基础, 同时也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 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 识的能力、分

2、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 的能力。 选择性 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 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 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 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 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历史教学的使命和目的历史学科是人文科学的一部分,是研究人类发展的科学学科。而科学 是为社会的发展服务的。研 究历史是为当前社会的发展服务的。 是建设和发展现实社会的工具,是完善人类智慧的 工具。古为今用,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是历史科学的使 命,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作用和功能。对学生而言是教会学生知道历史和历史的功能,初步学 会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再就是对

3、人的道德的修养作 用,完美的人格是要人类积累的优秀品德来塑造。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应该体现这种教学的使命和任务。高考历史命题的使命和任务表面上是为高校选拔人才。选拔什么样的人才,什么人才 算 人才,人才需要具备什么,这才是 高 考命题最难,最具水平的内容。高 考 内容要具备选拔德才兼备人才的命 题。当前高考文综试卷历史命题的特点三大能力要求:记忆、理解、运用一、对全面掌握知识的考查占重要地位。二、重视对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三、注重考查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四、注重发现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 解 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运用课本知识和试卷所提 供 的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问答题已

4、是定 型 的题目。五、地方性命题是趋势。六、研究性命题有待开发、发展。七、注重综合,注重与现实、与社会实 际相结合的应用价值的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现状少数兴趣浓厚成绩优秀者和多数 被动缺乏兴趣和成绩不理想者。1、文科必修课目和必考科目2、死记硬背者多3、陷入题海战术的陷阱。学生不重视历史学习 和不能正确解答问题的原 因 一、课程设置的问题和对学科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 到位。 二、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太单调。自主(主动)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差,不能深刻的挖 掘 历史的现实作用。 三、知识体系和知识内容存在问题(庞杂、死板、 陈 旧、脱离实际、脱离现实。思想性差、科学应 用性差)使掌握知

5、识不准确、不清楚、不全面、 不细致。四、教学方法陈旧,教师照本宣科,学 生 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使学习难以 做 到理解到位、欠缺深刻地思考而使 学习缺乏 鲜活力。 五、接触的历史资料和材料信息少,分 析的内容少或不到位。 六、描述和表述能力差。当前教学改革和高 考备考要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 趣1、注意培养学生认识、理解和分析 事物的意识和能力。2、注意培养学生研究事物的意识和 能力。3、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意识和 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能力。保 护 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见解和方 法。4、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 纳、梳理和修理知识系统,并建立适 合自己素质和习惯的学

6、习方法。5、让学生自己动手考自己,培养 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错 误、方法错误,正视自己存在的不足 和偏差,认识到错误是进步和发展的 基础,找不到错误就是退步和落后。一、 注重基础,全面、系 统、准确地掌握知识。举例:图中是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的印 文,该印是A.刘邦所封的异姓诸侯王的王印B.汉朝赐予的百越首领的印信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的印信 20. 极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发展并推动 了 机器普及的是A.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B. 机器部件标准化生产的采用和推 广C. 铁路的大规模修建 D. 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组织形式例题如

7、:试题: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 李约瑟认为,中国在313世纪之间保持着 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属于此时 的科技成就有(1)雕版印刷 (2)记录太阳黑子 (3)实测 地球子午线 (4)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5) 计算圆周率的方法A. (1)(3)(5)又例: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 ”内容涉及国家政治建设,其要点不 包括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国民党结束“训政C.保障人民享有民主权力 D.改组国民政府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习历史 必须首先要掌握大量的基础历史事实 。 历史是过去的事,不能重演,不能试 验,不能改变。研究它必须了解他、 深知它。因此首先要记住它。而且要 清楚准确。不

8、得含糊,似是而非。 历史考试的特点也不同于其他的考试,无 论回答什么问题都要靠史实说话,用事实 论证。而基本事实基本上来源于课本,所 以灵活的利用课本知识回答问题、解决问 题是历史考试的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 要求。这就决定了历史学习和复习必须首 先要对课本知识的全面、系统、准确的掌 握。因此在高三的复习中,要以教材为主 要依据,以透彻理解,牢固记忆,灵活运 用课本知识为学习的原则。 基础与能力的关系(能力是指分 析、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因此,首先是有基础知识,才谈的到 对 知识的理解、分析、运用。基础和难题的关系,高考无难题。有人感到的难题在考 试中首先的原因是对知识的掌握不准

9、 确,掌握错误,没有掌握或遗忘造成 的。二、注重对历史事物 的理解和分析什么是历史学科所要求的理解和 析?原因、条件、目的、背景、趋势 、规律、特征、特点、影响、作用 、地位、借鉴、经验和教训、评价 、启示、古为今用。与相关学科和事物相联系,(哲学 、地理、政权政治、经济发展等)命题: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A. 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 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C. 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 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命题: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 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 扩大了统治基础C. 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 实现了选贤任能命题:20世纪30年代,美

10、国推行“中立”的外 交政策。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 ) 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 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 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A. B. C. D. 命题 “英国失去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的 主 要原因是?” 命题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进入21世纪后日趋 明 显,这主要是因为。”。 命题 “下列有关农业合作化的表述,正确的 是”。 命题 “欧亚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那些 促进 作用?”、西进运动的后果等等。教学中的方法是:在历史学习中有意识的掌握五个步骤第一步:事物发生的背景、原因、 条件、激发因素等(必然和偶然)。第二步:事物的发展过

11、程、内容、提炼特征、特点、认识性质、实质等第三步:总结事物的成败原因、 历 史作用、历史影响、历史地位等。第四步:研究这个历史事物的经 验 教训、反映的历史规律。第五步:联系现实,发现历史与 现 实的关系。几种方法和策略一、按历史阶段整理 和认识问题,加深对阶 段特征的认识。只有把历史放在特定的历 史环境中去认识才能准确、深 刻。要准确把握某一历史阶段 的特征和地位。方法是:(一)了解这一阶段所处的国内 外 环境和社会发展形势,看到形势和 环 境对这一阶段历史的影响,认识这 一 阶段的历史地位。概括阶段特征,提 炼 理解的成果(二)理清某一历史阶段的重 大 历史现象。说明历史现象的内容、 情

12、况和表现。提炼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 理 解中加深记忆。 (三)分析和认识这一历史阶段的各种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说明各 个历史现象的作用和地位。构建阶段 知识结构(化繁为简)。(四)针对学生对这一阶段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进行能力训练。加 深 认识,运用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举例四、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 形成,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特征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进行导致垄断产生;资本主义 国家把世界瓜分完毕;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道路和 方 式的分歧和讨论;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的 矛盾尖锐,形成两个战争集团对立的

13、世界格局, 导 致世界大战的发生。主干知识和重要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的产生;美、德、日等 国 迅速发展;英、法等国发展缓慢;世界资本主义 体 系形成;亚洲印度和中国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 ; 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和非洲的埃及、苏丹、埃塞俄 比 亚的斗争;拉丁美洲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第二 国 际建立和列宁主义的产生;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对 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各种事件之间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生产力获得巨大发 展,导致 资本主义调整生产关系,垄断的产 生。同时导致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 衡,美、德、日等国迅速发展;英、法等国 发 展缓慢;生产力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扩大对 世 界的侵略,19世纪末2

14、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 义 国家把世界瓜分完毕,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形 成。资本主义的扩张引起亚、非、拉美民族民 主 运动高涨,亚洲印度和中国的资产阶级改革和 革 命。非洲的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发生反侵 略 的斗争;拉丁美洲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工业 的 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的队伍,国际工人斗争进 入 新阶段,第二国际建立和列宁主义的产生。在 帝 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斗争中,帝国主义产生了深 刻 的矛盾,导致两个战争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的 对 立。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构建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 脉 络和知识体系能力训练要求:1、从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是怎样形成的?它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

15、什么关 系。评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与 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哪些特点?这次工业革命 对世界趋势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什么是垄断,怎样认识垄断时代的到来及其 影响。419世纪末,美、德、日等国经济迅速发展的 相同的因素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规律?历史 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5英、法、俄等国19世纪末经济发 展 的特点,反映的历史规律?应从中吸取 的 历史教训?6举例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 洲 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新性质。7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历史 原 因和直接原因。简述大战的过程。分析 大 战结束的原因,结合史实分析说明第一 次 世界大战的后果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垄断的产生原因: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新的殖民扩张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二、用联系的方法学习 历史教学大纲中有这样的要求:1、注意不同阶段历史内容的前后联系。2、注意本国史和世界史的横向联系。3、注意与相关学科的两系。4、培养学生用发展与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 和 解释历史的能力。5、尽可能的与现实生活和实施联系起 来,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 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综合性学习与考试是以认识事物之 间 的联系为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