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一、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 性和紧迫性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2、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3、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4、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5、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 • 上海市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目标是: 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生 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 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 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 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 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 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 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三、生命教育的原则 • 实施生命教育要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的 统一,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 1、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 2、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原则 • 3、自助、互助与援助相结合原则• 4、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原则``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 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 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要 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 的教育内容体系。
(一)小学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 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初步树立正确的生 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四、生命教育的内容1、1~2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1)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喜爱充满 生机的世界;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 意识 (2)喜欢自己,乐于与同学交往;懂得关心 家人、尊敬老人 (3)亲近大自然,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 环境 (4)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 ;了解家庭用气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自我保护知识2、3~5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1)了解身体的生长情形,具有和欣赏积极乐观的 心态进一步理解性别认同2)了解友谊的意义;懂得同情、关心,力所能及地帮助弱者;学习与 他人合作3)初步认识和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能珍惜生命;学会劳逸结合远离烟酒和毒品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时间观 念;合理使用网络5)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初步掌握突发灾害时的 自救能力 五、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学科教学 1、显性课程 小学的自然、体育与健身、 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初中的生命科学、科学 、思想品德、社会、体育与健身、历史等学 科,高中的生命科学、思想政治、社会、体 育与健身、历史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 课程。
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 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 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 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1)小学低年级(1~2年级 ) 《自然》:初步了解人体的组成、感 觉器官及其功能,以及人的生长过程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 食习惯,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公共卫 生习惯通过了解动植物,直观地了 解生命现象《品德与社会》:初步了解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生活,懂得个人成长与家庭 、学校的关系,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初步了解公共生活的规则《体育与健身》:从基本的身体活动 入手,学习户外健身、游泳等的卫生与 安全知识,了解简单的生存技能与方法 ,掌握浅易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培 养抗挫能力,学会游戏• 教学时要采用讲解、示范、游戏、比赛 和活动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习要点 和技能方法 (2)小学中高年级(3~5年级)《自然》:了解人体主要器官及其功能,人的生命周期和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合理饮食、适量的运动和休息对身体成长发育的重要性,以及吸烟、酗酒、滥用药物等对身体的主要危害了解一些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了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树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品德与社会》:了解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的一些基本常识与道德规范初步了解社会机构、公共设施及其功能初步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知道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法律常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社会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教学时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注重通过生活实践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育与健身》:以发展基本活动能 力为线索,学习少儿健身的安全常识和 部分生存技能与方法尝试合作与互助 ,明白健身、保健和安全等所必备的常 识 教学时要采用讲解、示范、设境、比较 、提问、体验、游戏和讨论等方法,帮 助学生了解所涉内容的学习要点和技能 方法 2、隐性课程 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蕴涵着丰富的 生命教育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 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 教育活动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 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 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语文课要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陶 冶学生心灵 Ø 音乐与美术课要利用艺术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和对生活的创造热情。
• (二)专题教育 • 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心理教育、安全教 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 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 ,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 动 • 小学阶段的专题教育,要符合小学生的 身心特点,进行人与自然、人与家庭的 启蒙教育,探究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 义以及自我保护等内容 1、班团队活动 小学阶段的班队(儿童团)活动,要 结合争章活动,运用游戏和情景体验 进行自我保护、网络安全、性别意识 等教育 ……(三)课外活动2、节日、纪念日教育 充分利用现有法定的各种节日和纪 念日,特别要以世界环境日、禁毒 日、预防艾滋病日和清明节、重阳 节等为契机,从青少年学生的终身 幸福和健康发展出发,关注各年龄 阶段学生的不同需求,解决学生的 各种困惑,整体设计和开展教育活 动,进行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3、仪式教育 通过十岁生日、入团、入党、开 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各种仪式, 精心组织设计,力求规范长效, 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激 发对生命成长的自豪感,培养积 极的生命价值观,唤起对未来生 活的美好憧憬4、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的重 要载体。
学校要重点发展绿色环保社团、生物 科技社团、心理互助社团、体育健身社团等, 指导学生广泛开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校园文化 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进而欣赏 和热爱生活 小学阶段要大力发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兴 趣小组,逐步培养小学生参与、组织社团活动 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生命的探究兴趣, 丰富学生对自然、生命的认识5、实践活动 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 、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 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 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家庭生活指导,提升 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 要充分利用社区生命教育资源 小学阶段的实践活动要侧重体验对父母、 长辈以及对邻里的关爱,引导学生亲近大 自然,养成有规律的起居和运动习惯六、实施生命教育的保障机制(一)组织保障(二)资源保障 (三)队伍保障 • 对全体教师进行有关生命教育基本知识 和必备能力的基础培训;对学科教师、 团队员要加强人文素养、生命伦理 的培训;对心理教师要加强生命科 学和生命伦理的培训;对生命科学(自 然)课程教师要加强教育心理和专业技 能的培训;对班主任要加强心理专 业技能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培训 •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总体目标是 :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 、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的大 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沟 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 会主义法律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 承接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体系,形成 以民族精神教育为根基的德育新格局•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应遵循以下基 本原则:(1)坚持优良传统教育与时代 精神教育相结合。
2)坚持认知教育与 实践体验相结合3)坚持情感陶冶与 促进理性升华相结合4)坚持突出重 点与有机渗透相结合5)坚持针对性 与系统性相结合6)坚持学校教育与 社会引导相结合• 三、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 —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 民族精神教育将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中华 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 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 秀传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现代公 民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弘扬 中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在国家意识教育过程中,要把国家观念 、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自强作为 重点内容 • 国家观念教育——以增进学生的爱国情 感为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在世 界上的地位和作用,自觉维护国家的荣 誉、利益和尊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引导学生了解民族英雄的伟大人格和 民族气节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作为中 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 国情意识教育——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口、 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传承知我中 华、爱我中华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 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 国家安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捍卫国 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 义,认识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应尽的义 务;自觉维护国家的领土安全、经济安 全、资源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 树立整体的国家安全观;坚定完成祖国 统一大业的信念,自觉同一切分裂祖国 的行为作斗争,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
• 国家自强教育——学生把个人的进 步成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担负起建设祖国的光荣使命做 好准备;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 在文化认同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民 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 文传统作为重点内容 • 民族语言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语言文字是民 族意识、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的载体,关系到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和国际 的交往;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自觉维护母语 在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中的主导地位;正确 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用语、礼貌用语,大 力推广、使用普通话;在正确、主动地学习、 使用语言文字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文 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深 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自觉抵制有损民 族尊严和国家形象、违背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 策的不良现象 • • 民族历史教育民族历史教育————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史实和基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史实和基 本线索,特别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发展的历史本线索,特别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发展的历史 ;了解近现代史特别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为;了解近现代史特别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为 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历史;了解我们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历史;了解我们 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的历史,使学生高度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的历史,使学生高度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 绩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了解勤劳勇敢、绩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了解勤劳勇敢、 爱好和平、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爱好和平、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 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以中华民族在文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以中华民族在文 明创造过程中展现的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陶冶明创造过程中展现的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陶冶 学生情操,使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
学生情操,使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 • 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 产党在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弘扬和创造 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各 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 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 人文传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