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企业去杠杆攻坚战

上传人:luoxia****01829 文档编号:48647176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赢企业去杠杆攻坚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打赢企业去杠杆攻坚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打赢企业去杠杆攻坚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赢企业去杠杆攻坚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赢企业去杠杆攻坚战打赢企业去杠杆攻坚战去杠杆是当前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 出,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降低企业杠杆率,把降低 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强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 财务杠杆约束,逐步将企业负债降到合理水平,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 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这是我国防范和化解企业债务风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 经济中长期发展韧性的重要举措,同时也表明企业去杠杆的紧迫性与艰巨性。 借助杠杆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是经济中最正常的行为。正确发挥杠杆作用,使企 业在获得杠杆收益的同时,降低

2、企业的资本成本。企业杠杆包括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和复 合杠杆。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可以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得到优化,合理利用经营杠杆可以有效 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合理利用复合杠杆可以平衡与控制企业发展与风险的关系。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科学地利用杠杆原理,不仅能给企业带来杠杆收益,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合 理规避风险,提高资金营运效率。 杠杆是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不仅对企业有害,还会将企业推入债务深渊。债 务是高杠杆的内在源头,债务融资是大多数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在宏观经济运行处于上 行状态及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环境下,债务融资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而当宏观经济运行处 于下行状态及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环境下,因其债

3、务比例过大,企业杠杆过高,企业的风险 越大。由于企业杠杆与金融紧密相连,企业风险又会引发金融风险。高杠杆是金融高风险 的“原罪”,纵观历史上的金融危机,都与高杠杆有关。 近年来,我国企业杠杆率高企,债务规模增长过快,债务融资成本增高,债务负担 不断加重。在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背景下,一些企业经 营困难加剧,导致债务风险上升。 为了解决近年来我国企I 杠杆率高企,债务规模增长过快,企业债务负担不断加重的矛盾,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 ,提出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自我约束、盘活企业存量资产、优化企业债务结构、有序开展市 场化债权转

4、股权、依法依规实施企业破产、积极发展股权融资等,旨在有序地降低企业杠 杆率,切实降低企业负债率。 必须明确去杠杆主攻方向,去杠杆的重点是去企业的杠杆。要抓住去杠杆的本质, 去杠杆是去企业的负债、降低企业的杠杆率,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使企业在经济转型 中轻装上阵。要锁定去杠杆主角,国有企业是去杠杆的主战场,国有企业不仅存在“自身债 务杠杆约束”不足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国有企业负债是我国非金融企业债务的主体。降低 国有企业的杠杆率,能有效化解企业杠杆率高企的矛盾。去杠杆的目的在于减轻企业的负 担,激发企业的活力,为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赢得战略空间。 要强化杠杆的战略约束作用。企业杠杆率高企的根

5、源是投资。企业投资规模过大及 投资不当,导致产出过低,不能支撑投入成本而陷入债务深渊。其根本原因是投资决策的 关键要素缺失,即财务杠杆没有对企业投资决策形成刚性约束。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 将投资置于首要战略层面,而将财务杠杆因素置于从属地位,由此导致企业债务持续增加, 杠杆率不断升高。去杠杆首先必须强化杠杆约束,企业投资过程中,将财务杠杆上升到企 业战略层面,作为投资经营的底线严格坚守。 要建立企业杠杆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建立企业自发地控制杠杆率、形成合理资产 负债结构的长效机制,不仅是企业去杠杆的治本策略与根本途径,也是防止企业杠杆降后 复升的制度保障,同时还是厘清降杠杆过程中不同主体责任,明确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使法治化手段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只有建立有效的杠杆管理自我约束机制,才能避免出 现企业将降杠杆的责任、成本向外转嫁的现象,才能防止因经营者权责不清,约束机制不 完善所导致的过度负债和杠杆率过高问题。 去杠杆是一场攻坚战,必须明确目标,坚定信念,科学施策。去杠杆是复杂的系统 工程,与去产能、去库存等密切相关,必须平衡好它们的关系。去杠杆也是渐进的过程。 从长远看,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现金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