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性教学

上传人:luoxia****01827 文档编号:48647111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性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性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性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性教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性教学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性教学摘 要: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实践任务设计的好坏对教学效果好坏有 直接影响。为此,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实践任务设计教学方法,以任 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练掌握知 识。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 新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针 对初中生开展的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采用创新、趣味并且实用的实践性模式,以激发学生学 习信息化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使用电脑、应用于学习的能力。 一、通过实践任务的设计策略,激活信息技术教学 所谓

2、任务,即需要通过某些活动来完成的某件事情。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任 务特指的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完成的具体任务。比如可以是图形、数据库、一篇文章、表 格等,也可以是一个信息展示作品,一份调查报告,或者一个网站。教师对任务进行设置, 并给出相应的任务评价。 教师在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取材,并对学生当前的学 习和生活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找到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再进行变型和整理, 最后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实践任务。教师必须有一定的预见性:学生是否愿 意放弃随心所欲的行为而努力完成任务,一个有价值的任务应该能促使学生做出这样的选 择。 二、教知识,更要教方法

3、 未来的教育,重要的不再是教会学生什么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计算机 的普及正改变着学习的内容和速度,一张盘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互联网上的知识如大 海一般,教师已不可能传一切之道,授一切之业,解一切之感,其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 生去学习。 向人学习的方法是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揣摩,用实际行动去学习。而向书学,就存 在着一个读书的方法问题。读书分为泛读和精读。泛读是找到书中的“主干”;而精读则是 为每一部分“主干”添枝加叶。在上理论课时,以学生自学为主,充分表现学生的能力。当 然,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习”,还要教师给学生适当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上课时,首 先,让学生泛读,找出这节课要学习

4、的几个内容,有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有的却找不到, 我就让找到的学生说出他是怎么找到的,标志是什么,这样学生就知道怎么找了。解决了 这个问题,就该精读了。精读的目的就是了解这些内容具体讲解的知识是什么?在一个范 围内,提出若干个问题,学生就有目标和范围了。这种方法掌握以后,学生就找到了探索 和解决问题的“钥匙”了。 实验指导对学生的操作实验作现场指导。学生在上机实践所学时,经常会遇到 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没有联网的情况下,除了巡回指导外,我还安 排了学生中的优秀者参与指导,让这些学生把探索的过程“再现”一次。另外,学生在完成 既定的任务后,总是喜欢看看这个(软件) ,看看那个,

5、当出现新奇的画面时,常引得周围的同学观望,此r,我并不以为他是“故意捣乱”,他这是在尝试探索新的东西,所以,我总是耐下心来对他的实验给予指导,让他在实践中去学习。 三、注重情境创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精心创设富有挑战的教学情境,比如把完整问题转变成缺陷 问题,把静态的知识转变成动态的问题,把网络的信息交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合理应用 学生分组中的方案调配和学习资源库等处理信息的功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 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觉自主地学习,主动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现代心理学教育研究表明,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时刻就是所有学习因素达到最和谐状 态的时候。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创设尽可

6、能真实的、同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 境,带领学生带着确切的实践任务投入到学习中,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形象化和直观性。 从学习理论的观点看来,学习知识总与相应的情境相联系,这是因为只有通过情境的媒介 作用,一些直观生动的形象才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联想激发,调动学生原始的认知结构 中的相关知识、表象及经验,从而让学生通过有关经验和知识“顺应”或“同化”所学的新知 识。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实践任务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具有的综合处理 图像、动画、图形、声音及视频、文字等信息的功能,从色彩、声音、情节、过程、形象 等多个方面,设计出具备相应情境的实践学习任务,从而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实践和

7、 探索,使学生的判断、联想能力得到激发,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提高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产生新欲望和兴趣 由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导致了教学体系的不稳定和教学内容的高淘汰性,教师 在备课时,不能只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的教学思想。教材一经采用, 至少一年,而关于计算机的新动态几乎每天都有,就跟看仙人下棋的樵夫一样,转眼人间 已过数百年,已经不是他所处的年代了,所以,教学活动必须紧跟技术进步这个时代的脉 搏,教师应该走在知识的前沿,博览群书,给学生最新的信息。 于是,教师可以将在报纸、新闻、杂志上看到的,以信息技术新动态专栏的形 式公布给大家。如:电脑用土豆来供电。

8、起因是有人和电脑迷打赌:土豆不可能为电脑供 电。可是发明者却真的做到了,而且还建立了土豆网站,多神奇?!这些信息使学生产生 强烈的创新欲望:原来奇迹的产生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敢去想,敢去尝试。另外,利用 实际现象讲解,这样会更直观。 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对任务进行设计时,要对每个知识点进 行仔细推敲、统筹兼顾,从而为学生构造、设计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强的实践任务。只 有好任务才能够起到驱动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技能、方法和知识, 真正体现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教师和学生摆脱传统教育 的束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不仅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还使学 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并增强面对和挑战信息时代的能力和勇气。 参考文献: 1吴泽立.基于任务驱动的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