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国际关系史 人教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643787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国际关系史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国际关系史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国际关系史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国际关系史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国际关系史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国际关系史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国际关系史 人教版(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国际关系史v 国际关系是超越国家界限的国际社会关系,主 要是主权国家以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 系。v国际关系最为鲜明的特征是冲突与合作 。一:世界近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a、16世纪英国打败西班牙; b、17世纪打败荷兰; c、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确立世 界殖民霸权。1、16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主要 矛盾总特征 (核心问题) :b、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 中失败,丧失欧洲霸权。2、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总特征 (核心问题) :争夺海上霸权及欧洲霸权主要 矛盾a、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多次 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 破仑帝国覆亡

2、,法国丧失欧洲霸权a、19世纪70年代普法战争法国 失败,法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 为主要矛盾。3、19世纪末20世纪初:总特征 (核心问题)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主要 矛盾C、形成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引发每一次世界大占。主要矛盾:英美矛盾。如争夺国联控制 4、一战后:总特征(核心问题) :激烈动荡转为和平发展主要矛盾: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国 家的矛盾5、30年代到二战结束:总特征(核心问题) : 走向战争主要矛盾:美苏矛盾6、二战后到9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中期-90年代美苏争霸总特征(核心问题) :两极格局二战后初期两大阵营的对峙1、维也

3、纳体系 二、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 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该 系。 维护机构:国际联盟。 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法德矛盾英法矛盾(争夺欧洲霸权) 美日矛盾(争夺亚太地区) 美英矛盾(争夺世界霸权)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殖民地、被压迫人民之间的矛盾 瓦解: 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量扩充陆 军,积极重建空军,并开始建造军舰。 1936年德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 凡尔赛和约。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 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

4、战,凡 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 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3、雅尔塔体系 含义: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 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 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 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 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 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 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被占领地区的疆 界;建立联合国等。 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 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深 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 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 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 代。 发展历程:194519

5、55年是体系的形 成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出现的时 期:19551969年是美苏冷战中的局部缓 和时期;19691985年是美苏缓和中的激 烈争夺时期;80年代未到90年代初,是体 系的瓦解时期。4、世界格局多极化 出现:世界力量多极化是两极世界格局内部 矛盾发展的结果,这主要表现为:美苏两国的力 量相对衰落;西欧、日本与美国差距逐步缩小, 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 际地位不断提高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壮大。两 极格局的瓦解,使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对世界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国际关系 中存在着美、日、西欧、中、俄五个力量中心。 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

6、界 各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的相互竞争、 相互制约的关系,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 限制,有助于世界安全与稳定。 两极格局的瓦解同前两次大的国际格局变动 的不同? 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发生的。 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的。 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要通过各国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来实现,这取决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而综合国力对比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因而,新旧格局的交替过程,也必然是一个缓慢演变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美国和苏联力量均势的基 础上,形成了两极格局,“冷战”随之展开。“冷 战”对于20世纪后半叶的

7、历史影响至深。回答以下问题:(1)简要说明在“冷战”局势下美国和西欧关 系的演变。(8分)(2)“冷战”局势对于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如 何?(6分)(3)“冷战”局势对于中国的国家统一和领土 完整的影响如何?(8分)(1)简要说明在“冷战”局势下美国和西欧关系的 演变。(8分)(2)“冷战”局势对于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6分 )二战结束后,西欧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2分) 60、7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发展和欧体的建立, 在很多经济领域中已经赶上和超过美国。(3分) 西欧国家逐渐摆脱美国控制,开始冲击美国的霸主地 位。逐渐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3分)随着“冷战”加剧和中国大陆形势的

8、变化,美国改变对日 政策,开始扶植日本。(2分)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美军大批的军事和后勤物资订 货,进一步刺激日本经济发展。 (2分) 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分)(3)“冷战”局势对于中国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 影响如何?(8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干涉 中国内政。(2分) 朝鲜停战后,美国的武装力量继续留在台湾海峡,利 用台湾问题搞“”的阴谋。(2分)这一切阻 碍了中国的统一。70年代,随着“冷战”形势的变化,美国总统尼克 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 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2分) 美国同意在台湾问题上的“断交、撤军、

9、废约”三 原则,承认中华人民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分)这客观上有利于中 国统一事业的发展。依据所学历史知识,从经济发展和内外政策方面分 析“冷战”结束后,我国在争取国家统一、反对分 裂势力方面所作的努力。(8分) 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海峡两岸经济联 系不断加强。(2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 制”的方针,(2分) 党和政府采取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 (2分)(回答“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可得2分 ,总分不超过8分。) 在对外方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分裂中国的反动势力 斗争。(2分)

10、1、维也纳会议三、重要的国际会议 2、巴黎和会 时间:1919年。 参加国:一战时的战胜国,主要由英 法美三国操纵会议。 内容:同战败国媾和;中心是处置德 国;签订了对德、奥、匈、土的和约。 影响:建立了凡尔赛体系,调整了帝 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改变了欧洲和中东政治 格局。3、华盛顿会议 背景: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同美国在太 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冲突,也威胁到英国在东亚 的利益。为了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掀起海 军军备竞赛。 目的:缓和三国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 地区的势力范围。 召开:1920年-1922年,美、比、英、中、法、意、日、荷、葡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 内容: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

11、 九国公约。 影响: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 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 顿体系”。4、慕尼黑会议、时间:1938年。、参加国:英、法、德、意。、内容: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强割捷克的苏台 德区给德国。、影响:纵容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5、开罗会议、时间、地点:1943年冬,埃及开罗。、与会国:中、美、英三国。、决议:发表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 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并明确规定对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影响:有利于三国联合对日作战。6、德黑兰会议、时间、地点:1943年冬,伊朗德黑兰。、与会国:苏、美、英、决议:通过了三国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宣言;决

12、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影响:加强了三国联合对德作战。 7、雅尔塔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苏联雅尔塔。、与会国:苏、美、英、内容:A、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 主义,惩办战犯,实现德国民主化。B、准备在战 后建立联合国。C、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 加对日作战。、影响:加速了德国灭亡;为雅尔塔体系的建 立奠了基础。 8、波茨坦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夏,德国波茨坦。、与会国: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 斯福(后杜鲁门)、丘吉尔(后艾德礼)。、内容:A、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 题的精神。B、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 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影响:加速了日

13、本法西斯的灭亡和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9、亚非会议、背景: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纷纷建立,亚非 国家之间出现联合反帝反殖的新局面。、时间:1955年。地点:印尼万隆。、决议:支持联合国宪章关于人权的基 本原则和民族自决的原则,支持一切反对种族主 义的斗争。根除殖民主义,加强彼此间的经济、 文化合作。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大 小国家一律平等、用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 等和平处五项原则。、影响:亚非会议所反映的团结反帝、争取 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 ,被称为“万隆精神”。1、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朴茨茅斯和约 时间(1905年)、签字国(日、俄)、内容(沙 俄政府承认朝

14、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同意将中国 旅顺、大连的租借权和长春至旅顺间的铁路其支 线的权利转让给日本;日本得到库页岛及附近岛 屿)、影响(使日本把侵略势力扩大到中国东北 南部,为侵略中国和吞并朝鲜奠定了基础)。日韩合并条约四、重要的国际条约2、政治、军事条约、德奥同盟条约、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分 别签订于1879、1882年,同对付俄国,三国同 盟形成。、法俄协定、英法协约、英俄协议分别签订 于1892、1904、1907年,同对付德奥,三国协 约形成。、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洛迦诺公约反产国际协定-1936年德、 日、意签订,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持,扩大 侵略战争。慕尼黑协定-1

15、938年9月,英、 法、德、意四国签订,强行把捷克的苏台 德区割让给德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 签订,双方互不侵略对方,划订两国在东 欧的势力范围。为德国发动战争时免于两 线作战解除了后顾之忧,也为苏联赢得了 备战的时间。 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初,中、 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世界反 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开罗宣言1943年中、美、英三 国签订;盟国坚持对日作战到日本投降; 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波茨坦公告1945年苏、美、英 三国签订,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联合国宪章1945年中、美、苏 、英等50国在华盛顿签署。1、反法同盟 1793年春,英纠合普、奥、意、西等国以法 国处死路易十六为借口,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 武装干涉法国革命。1898年,英国组织第二次反 法同盟。拿破仑帝国时期,英、俄、奥等国又先 后组织第三次到第七次反法同盟,对法战争。 反法同盟对法国的战争,前期主要是干涉法 国革命,维护法国的封建统治秩序;后期的战争 既有干涉法国革命以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的一 面,又有英俄等国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一面。五、重要的国际组织2 “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3、国际联盟、提出: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 中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建立: 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联,国联盟约 列入凡尔赛和约。1920年1月,在日内瓦成立,为 英法所操纵。、宗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