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知识管理与知识经济的新世界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633898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知识管理与知识经济的新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光知识管理与知识经济的新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光知识管理与知识经济的新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光知识管理与知识经济的新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光知识管理与知识经济的新世界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知识管理与知识经济的新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知识管理与知识经济的新世界(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知識管理與知識經濟的新世界知識管理與知識經濟的新世界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2一、資料 、資訊與知識:一般性定義資料 (data) : 獨立存在而未經整理之事實、“simple isolated facts”, “raw numbers and facts” 資訊(Information): 具明示性並有影響他人判斷與行為效力之 訊息,經由分類、計算、修正、簡約等處理並置之上下文(關 連性)之事實 知識(Knowledge) : 經由教導、學習、研究、經驗、文化傳承 而來;牽涉到信仰、承諾、行動、意義;由資訊之比較、連結 、對談 ; Information is given meaning

2、by being interpreted ; Knowledge can predict future consequences or make inference ; actionable information 智能(Intelligence): 取得和使用知識之能力; 思考與理解之機 置 智慧(Wisdom):對事務之真實性、正確性與持久性之瞭解; 由 年歲、經驗學習而來3二、人類知識累積流程心智模式與知識磨練 長期記憶知覺篩選比對辨認決策執行外界刺激結果回饋經驗回饋資料來源:修改自Klatzky , 1995指導指導互動4三、由資料到智慧的加值與階層客觀事實與物件的紀錄彙整、篩選 分類

3、、計算加值過的資料,對使用者 有意義、有改變使用者認 知的潛力分析 詮釋 推理 關係連結 抽象化有行動力可馬上運用的 一些模式、法則、程序直覺、領悟 信念 價值觀能睿智及有效地整合、選 擇與利用各種不同知識的 內隱能力加值加值加值資料資訊知識智慧資料來源:林東清5四、知識創新知識轉換的四個模式與內容野中,竹內6五、內隱與外顯知識之主要差異特性內隱外顯本質直覺、想像力、創意與技巧,無法 清楚說明、相當主觀可編碼呈現、可清楚說明、較客觀正式化程度不容易文件化、紀錄、傳遞與說明能經由編碼利用正式的文字、圖表 等有系統地傳播形成的過程由實務經驗、身體力行及不斷試誤 中學習、累積對於資訊的研讀、暸解、推

4、理與分 析儲存地點人類的心智文件、資料庫、圖表、網頁等媒介需求需要豐富的溝通媒介,例如面對面 溝通或視訊會議才能傳遞可利用電子文件傳送,如E-mail、 FTP,不需太豐富、複雜的人際互 動重要運用對於突發性、新問題的預測、發現 與解決、創新可有效完成結構化的工作,如工作 手冊資料來源:Tiwana , 20017六、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是以資訊科技為基礎 涵蓋知識(樣型)之生 產、交換、分配、應用及知識流程的管理工作,其 目的是要讓組織實現知識共享,運用組織的智慧, 提高應變與創新能力。 由於資訊與吾人認知能力之結合才得以產生知識, 它是一種運用知識創造特定行為對象之過程。 KM = ( P

5、+ K ) S 知識管理的核心基礎即在於知識分享。(knowledge sharing)8七、知識管理的重要性 為何現在歐美國家均一再強調知識經濟與知 識管理的重要性?Internet (Digital Tech.) Added value on contentConnectivityIntangible ValueSpeed-Communication 9八、網路科技與知識管理的結合知識傳遞、知識創造、知識累積的方式及速 度均不同於以往,透過數位科技,資訊的流 通僅在瞬息,促使知識的運用及價值更被提 昇。 科技匯集智慧的成果透過Internet被大量連 結及整合。協同經濟的產生10九、知識、

6、智慧資本與企業價值內隱 知識外顯 知識員工的觀念型 知識員工的經驗型 知識內含於組織文 化的知識內含於組織運 作的知識可編碼的 知識人力資本組織資本顧客資本有形 資產無形 資產財務性 資產NonakaBlackler智慧資本企業潛力企業價值知識分類資料來源:Arthur Anderson , 199511十、組織知識管理的主要問題問題問題徵兆知識管理要解決的問題 知識定義的失敗組織無法明確瞭解內部存在哪些知識重複投資開發已存在的知識所產生的浪費 知識傳播的失敗員工無法及時找到已存在的重要知識 學到了經驗,但沒有分享 沒有從失敗中學得教訓,失敗後馬上遺忘 優秀的個人專業能力沒有分享相同工作,每次

7、績效都不同 知識只單獨存在某處,別人無從得知 常常重蹈覆轍內隱知識的流失因員工離職而流失重要的顧客、夥伴關係、最佳實務甚至利潤 某些核心員工的流失損害了組織的整合能力重要內隱知識只掌握在幾個關鍵員工手上,很容易喪失 重要能力流失甚至流向對手知識的囤積員工為了工作安全感與升遷,不願分享知識 協同工作只做表面而已愈好的知識愈不流傳缺乏學習既存的流程、經驗法則、知識、技能已過時,且沒有人去更新沒有效率的經營模式與流程仍然繼續運用資料來源:O,Dell & Grayson Jr., 199812十一、知識工作者的條件性格方面1.不要怕麻煩2.想到了立刻就去實行3.有自主性、自律性4.有責任感技能方面1

8、.文章表現力豐富2.有卓越的問題解決能力3.能發揮富創造性的提案 能力可以將個人的專業知識轉換為企業核心能力的創 造性提案能力13十二、知識管理的實踐與知識工作者的培育1. 知識的彙整與再利用2. 發掘問題與解決3. 組織學習與知識累積4. 革新與創見知識步驟一 理解企業的目標 並舉辦研討會步驟二 教導工作者如何 活用知識步驟三 教導工作者發現 問題的能力步驟四 訓練工作者解決 問題的能力步驟五 提升工作者創造性 提案力14十三、知識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培養主動積極的工作態度 彈性的思考與創新的熱情 開放的心胸 國際化與前瞻的視野 終身學習與自我提升的能力15十四、知識的特性累積性不耗損性共享性

9、無實體性轉移性不佳感性與個人化居多可衍生性與創新行動導向動態性不完全競爭性16十五、知識產品的特性研發成本高,邊際成本或銷售成本趨近於零產量無限,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產品無限細化,最終導致個人化產品的價值不取決於成本而是基於顧客的期望同樣的產品可有不同的價格,極端至一人一價17十六、知識經濟世界的四個面向 有形面向(Visible Dimension) 無疆界面向(Borderless Dimension) 數位科技面向(Cyber Dimension) 高倍數面向(Dimension of High Multiple)採自大前研一18十七、知識經濟的運作基礎資金 企業 消費者 資訊商業活動 文化

10、交流 技術諮詢跨疆界流動基礎: 美金英文網路19十八、知識經濟的遊戲規則非政府立法沒有集中的管理者由先進入者的默契與協議形成由使用者逐步調整追求建立與控制遊戲規則來創造財富20十九、知識經濟的意涵勞工不再是同質性的商品,而是具有高度 差異性的個人 報酬遞增法則 擾亂定律(Law of Disruption)。社會體 制以漸進方式成長,科技以幾何級數發展 典範轉移打破原有的共通信念,如公司逐 漸由實體轉向虛擬組織 市場上交易成本趨近於零,並走向全球化21二十、知識經濟的特性知識化 數位化 虛擬化 分子化 跨網路化 及時化去中間化 整合化 創新化 產品客製化 全球化 權力結構衝突化22二十一、傳統

11、經濟與知識經濟的差異傳統經濟知識經濟 創造就業網路與資料庫 作法: 產生購買力全球化的供應鍊 提高儲蓄知識型服務來滿足個人消費者 增加投資 理論: 凱因斯的需求創造理論 ? 重點: 品質、成本與生產力網路間的協調合作 現象: 保護自己的產業與就業購買價格最低、品質最好的產品 矛盾: 選擇舊思維的領導者到世界各地消費與找尋工作機會高消費與景氣蕭條同時存在,決策者的進退維谷23二十二、知識經濟的支配者入口網站(Portal)金流轉換技術電子通路實體通路24二十三、知識經濟成功的關鍵有形的是金融與貿易的爭霸無形的是資訊的掌控與利用勝負取決於科技與應用的競賽關鍵點在於決策者對新科技的理解25二十四、知

12、識經濟的運作脈絡市場經濟大於國家主權由食衣住行轉為育樂為主之內涵在網路上建立信用專業知識的普及化26二十五、知識經濟的市場策略儘可能將工作交給客戶快速轉型來保有市場大量提供個人化的產品以虛擬社群代替市場27隨需要組成的團隊以個人為中心的資訊傳遞速度與頻寬代替儲存體時空的差異逐漸消失二十六、未來的虛擬社群政大資管 周宣光28二十七、結論(一)唯有善用知識管理,使公司成為知識導向 的組織,才能在未來全球性的競爭中生存 。 知識管理與知識經濟不是口號,需要清楚的 認知與具體的行動。 人類強權的演進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農業經濟土地、勞力、氣候工業經濟資本、技術、勞力知識經濟知識、傳承、行動29政大資管 周宣光二十七 、 結論(二)產品與員工均含有很高的知識內涵工作的主導權由工作者掌握股東唯我獨尊走向員工知識掛帥人類將漸漸由公司為基礎的經濟體 系轉向以網路為核心的財富體系30二十七 、 結論(三)領導者應充分瞭解科技的能力科技與人文的結合想像力與創造力發揮擺脫所有的舊的思考邏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