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pt_22风光摄影构图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633426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1ppt_22风光摄影构图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51ppt_22风光摄影构图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51ppt_22风光摄影构图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51ppt_22风光摄影构图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51ppt_22风光摄影构图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1ppt_22风光摄影构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ppt_22风光摄影构图(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何东方风光摄影构图巧用地平线 在风光构图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如何安排地平线 在画面中位置的问题。确实,地平线位置安排得 合理与否,对于突出主体、加强视觉冲击力以及 平衡画面的构图,都有直接的关系。地平线安排在什么位置呢? 首先,从表现内容确定地平线的位置。尽管地平线是客观存在的,在构图时却完全可以将它看 成是划分天地的界线,拍摄时,地平线位置是高还是低, 得视所表现的内容而定。如果表现的主要内容是天空(如 旭日、彩霞),那可将地平线位置降低,使画面中地面的 成分减少,天空的范围扩大;相反,如果画面的趣味中心 在下方,那就应该让地平线的位置升高,以充分展示地面 的情景。 光圈 F9 曝光时间 1/

2、200s 焦距 70mm 感光度 200 这幅作品要表现的重点是出现了奇异现象的天空。厚重的 云层破开了一个洞,抽象地实现了椭圆形构图,光线融入 在洞口四周,有一种把云层拨开散尽的趋势。此时把地平 线安排在画面较低的位置,较暗的地面与天空上方的暗部 相呼应,共同衬托出天洞的奇特感。 其次,从视觉舒适感确定地平线的位置。人们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欣赏习惯,即当画面中天空占 1/3、地面占2/3 时,感觉最为悦目。因此,在所要摄取的景色中,若 是没有特别要强调的地方,建议在构图时着重安排这种画面比例,以 令人感到惬意和愉快的视觉效果,使画面显得轻松、舒适。光圈 F10 曝光时间 1/200s

3、焦距 20mm 感光度 160 这幅作品采用横向三分法来表现傍晚时分海边惬意的场景 。作为主体的栈桥从画面右下角以对角线形式和纵向延伸 方式至画面左上角,符合人的视觉习惯。 再者,从特别需求上确定地平线的位置 对地平线位置的安排有很多忌讳,比如地平线不宜位于画面正中, 以免造成分割画面的感觉;地平线水平轴不宜倾斜,否则有倾覆之感 等。其实,任何规则都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若能突破常规,以艺术 创新为出发点,往往能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光圈 F5.6 曝光时间 1/750s 焦距 7mm 感光度 200这幅作品把地平线放在了画面的中间位置,岸边的树木高山与水 中倒影交相呼应,蓝天白云相得益彰,

4、整幅画面给人一种和谐对 称之感 。 日落美景光圈 F9 曝光时间 1/100s 焦距 135mm 感光度 50 光圈 F7.1 曝光时间 1/100s 焦距 200mm 感光度 50 两幅作品都是利用长焦镜头,采用竖幅的拍摄方式, 来表现不同的画面意境。但是两幅图在水平线的安排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导 致画面效果各不相同。思考:两幅图在水平线的安排上有哪些差异呢?这幅作品选择把地平线放在 了画面下方1/3区域内,天 空所占据的画面面积较大, 云彩的层次感比较明显,从 而给人更加广阔的感觉。 这幅作品则选择把水平线放在了 靠近画面上方1/3的区域内,为 了活用上下方向的延伸感,海面 所占的画面面

5、积较大,因此海面 表现的更加广阔。画面将海中的 岩石纳入画面,采用远近对比的 手法,使得岩石与远处的建筑剪 影呼应,位于画面下方的海面反 射的落日的余晖与海面的水平线 结合构图,增强了画面的观赏性 。日落景象总是给人一种安定谐和之感,海边的日落更是 让人心旷神怡。 这幅作品把画面分成三等份,泛红的上部天空和落日、 泛灰的下部天空和隐隐约约的远山、宁静的大海和渔船 ,分别在画面中占据三个不同的层次,把圆圆的太阳放 在了画面的右上角,醒目和谐。同时渔船、太阳和画面 左下角的植物以对角线的形式依次排开,使画面具有一 定的协调性。 光圈 F5.6 曝光时间 1/80s 焦距 28mm 感光度 200

6、这幅作品让人欣赏到与上几幅高原画面完全不同的状态。 将画面按照三分法的形式安排,天空占据1/3,高原占据 2/3。在河流中间存在着一个圆形地势,树木集中生长,画 面色调偏暗黄,天空中乌云密布,整体给人一种压抑之感 。清晨和傍晚 在拍摄日出和日落的风景时,还要注意表现清晨 和傍晚的特点。 尤其是日出时刻,当朝阳被厚厚的云层遮住,我 们无法看到它的真面目。但此时,被温暖的朝阳 光线所穿透的云层反映出来的色彩层次确是非常 壮观的。 光圈 F9 曝光时间 1/50s 焦距 70mm 感光度 125这幅作品,利用中长焦镜头使得画面远近适宜,不仅注意了清晨光线的明暗 差异,而且在画面中我们可以隐约地看见好

7、像不愿露面的太阳,较小光圈的 使用,使太阳以一种星状效果呈现。同时可以看到从云层投射下来的呈放射 状分布的光线温暖而鲜明。 画面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画面上部的云层还没有完全得到太阳光芒的照射, 以冷色调和波浪状的形式呈现出来;画面中间部分则呈现出温暖的橙红色, 并且有一种向上扩散的趋势;而下方的海面占据画面较小的部分,与海面上 部的天空形成较强烈的明暗对比。同时,水平线的位置在三分线还要下方的 位置,更加强调了天空的变化和画面之外朝阳的存在感。光圈 F7.1 曝光时间 1/60s 焦距 70mm 感光度 50主要是采用横幅全景的方式来展现海上城市的魅力。 首先从构图上讲,这幅作品是常规的三分法构

8、图,把海平线放在了画 面的三分之一处,所以画面显得很规整; 其次,画面中的各种不同的现代建筑整齐划一,四个不同区域的建筑 风格形成一定的形式对比,并以竖线构图的形式在画面中依次排开; 再者,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就是画面右侧被光线打亮的建筑区域,与其 他灰暗部分的天空和海面形成一定的对比效果,整幅作品宁静而大气 。 光圈 F4.5 曝光时间 1/80s 焦距 28mm 感光度 200主要是利用三分法来进行构图的。要表现眼前广阔的场景,可以选择超广角 变焦镜头来拍摄。 这幅照片的拍摄时间大约在下午5点半左右,此时的光线从画面左侧射入,占 画面1/3的天空和具有一定高度的山峦被即将西落的太阳光线打亮。河

9、流由于 所处的位置较低以及较高地形的遮挡, 光线已经不能照射至此,所以画面下 部呈现出黑暗色调。 选择一个高角度的位置进行俯拍,利用评价测光模式,以较亮的山体为测光 基准,在画面整体曝光较准确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曝光补偿量,由于水体的 反光性较强,加上黑暗色调地面影响,更好地表现出河流的形状和态势。 天空、云彩和光线 天空和云都是风景摄影中 不可缺少的存在,有时候 云的形状会很奇特,使人 产生一定的联想。 这幅作品主要是通过三分 法来安排画面的,海面、 海上建筑和天空浓重的云 朵分别占据画面的三分之 一。此时的天空主要分成 三个具有层次感的色调, 浓重阴沉的云朵占据着主 要的部分,残余的晚霞和

10、上部泛黄的天空起着一定 的调和作用,使天空不至 于太压抑。 光圈 F13 曝光时间 2s 焦距 70mm 感光度 50这幅摄影首先从构图上来说,天空占据着画面约三分之二的面积,海边的高 楼、灯光和海面占据着画面约三分之一的面积,高楼黑暗的阴影衬托了迷幻 的天空,海面所呈现出的C字形曲线构图活跃了整幅画面,选择70mm的焦距拍 摄,压缩了要表现的空间,使画面更紧凑和更具节奏感,充分地表现了海岸 夜景由近及远的关系和不同物体由大到小的对比。 其次从曝光上讲,选择小光圈F13、2秒的快门速度以及ISO为50,不仅能够得 到星状灯光效果,为夜景增添魅力,更重要的是,把天空五彩斑斓的颜色真 实的反映出来

11、了。再者在情感的表现上,虽然天空给人一种扑朔迷离之感, 但是作品给人一种城市夜晚的唯美、和谐。这种情感的表现,更重要的是通 过海边悠然自得的人群所引发的。海天相接 要拍摄海上风景最简单的构图方式就是水平线 构图,根据三等分法配置水平线,就会得到具有 平衡感的构图。而破坏平衡有时候也能成就一张 大胆独特的构图。光圈 F4.5 曝光时间 1/50s 焦距 16mm 感光度 50最大的亮点在于天空的云、海面上的游艇以及海面右侧被光线打亮的 部分。首先是天空部分的云彩,上部的云彩比较轻薄,给人一种慢慢 弥散的感觉,而下部的云彩则给人一种自右向左的冲击态势,与海面 上自左向右快速移动的游艇相呼应。再者,

12、海面右侧对应着云彩的下 方,被光线打亮,与海面左侧发暗的部分形成一定的对比效果。 光圈 F9 曝光时间 1/125s 焦距 70mm 感光度 50 这幅作品是以竖幅形式表 现的,海平线的位置在三 分线的下方,大部分的画 面留给了天空,天空蔚蓝 而宁静,在画面左上方隐 约的可以看到月亮的轮廓 ,其形态虽小,但是却起 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其对应的下方,海面之 上漂浮着一条小渔船,与 远处的建筑交相呼应。月 亮、渔船和建筑在画面中 分别以高低对比和远近对 比的态势存在着。沙漠之旅首先以这幅作品为例,画面 分为三等份,沙漠占据了画 面约2/3,天空占据画面约 1/3。受光线的影响,画面自 上而下明亮

13、程度依次减弱, 分别占据画面的三个不同层 次。 5个沙漠旅游者以逆光剪影的 形式出现在沙漠的最顶部, 也就是九宫格的右上点位置 。其中4个旅者已经到达了尽 头,观赏着眼前壮观的景象 。最后一个旅者,张开双臂 朝着前方奔跑,身后留下的 深深足迹和大面积阴影,向 人传递了一种冲破黑暗、到 达光明的喜悦和激情。这幅作品同样是通过 人景合一的方式来表现 沙漠美景的.把画面分为三等份,天空占据画面约2/3的面积,沙漠占据 画面的1/3,沙漠以其独特的曲线形式加深了蓝天白云给人 的印象。在画面右上侧最大的云朵与画面左侧高凸的沙漠 部分形成呼应。站在沙漠上方的女子似乎正在抖动着衣服 ,虽然置于沙漠之中,身形

14、略显渺小,但是为整幅画面增 添了不少生机。 突显树木的层次感 这幅作品主要是把画面分成三部分,树木主要占据画面 的中央位置,画面上下两部为暗部,通过背景和色彩的 处理,运用上中下三部分的明暗对比构图,把人们的视 线吸引到中间位置,突出主角。 这幅作品主要是通过 三分法来重点突出主 体的。金黄的树木被 周边低矮的树丛衬托 地更加高大和孤傲; 夕阳西落的温暖光线 为画面增添了动人的 色彩;而作为背景的 蓝天白云则使画面更 加具有色彩感和灵动 性。 人工湖美景 这幅作品主要是以湖中的 桥体作为重点表现对象, 充分利用广角镜头的张力 和对角线构图方式来实现 画面主体的纵向延伸。为 了强调主体在整幅画面中 的地位性,利用三分法构 图形式,使主体占据画面 的2/ 3。同时伴随着夕阳 西落,桥体在平静的水面 上形成了清晰的倒影,给 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