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玉米生产概况与我国未来发展趋势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625494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玉米生产概况与我国未来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美国玉米生产概况与我国未来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美国玉米生产概况与我国未来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美国玉米生产概况与我国未来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美国玉米生产概况与我国未来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国玉米生产概况与我国未来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玉米生产概况与我国未来发展趋势(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才 卓2012.7 湖北。武汉一、国际、国内粮食安全形势二、我国玉米供给状况三、美国玉米生产关键技术四、中国玉米生产面临主要问题五、应对策略与技术分析 主要内容农业经过多年持续增产增收,玉米连年高产高效,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度不断加大,使2012年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形成多年来生产形势最好的一年,资金投入和物资投入充足,为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提供了基础和保障。预计2012年种植面积比2011年增加2%左右(黑龙江种植面积近600万公顷,增幅约7%),达历史最高水平。总产能否再创新高,就看“天公”是否作美?一、国际、国内粮食安全形势2008年爆发世界性粮食危机

2、,至今没能化解,对我国的 波及效应仍然严重,并且要持续多年。主要原因是:需求越来越大:人们要吃好,汽车要喝饱,矛盾加剧玉 米供需失衡(2009年美国谷物产量4.16亿吨,其中1.19亿吨 制造燃料乙醇,够3500万人吃1年,能源用粮增加)。供给增长缓慢:粮食增产的支撑条件不可逆转在减少, 城市建设、工业用地,交通用地愈来愈多,导致耕地减少, 灌溉用水减少;旱涝极端天气日趋频繁,环境恶化。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饲、能、经四元作物,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的作用至关重要。10多年来,玉米播种面积连续增长,于2008年突破 4.5亿亩,跃居种第一大作物,单产也连续增长。 需求:需求紧张态势并没有缓解。201

3、0年从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进口157万吨。2011年面积达5亿亩,总产19280万吨,仍然满足不了需求 。2012年1-5月进口187万吨,预计全年进口500万吨。价格:在连续8年增产的背景下,价格不断攀升并屡创新高(目前 吉林收购价近2.3元/公斤高位运行)。结论:紧张态势已是一个长期问题;供求矛盾仍在逐渐加剧。二、我国玉米供给形势三、美国玉米生产的技术关键三、美国玉米生产的技术关键美国、中国玉米生产水平参数对比:v 种植面积;美国3036万hm2, 中国 2762万hm2。 v 总产量:美国28334万吨, 中国14319万吨,为美国的50.5%。v 单 产:美国9367 kg/hm2,

4、 中国5160 kg/hm2,为美国的55%。v 高产纪录:美国1850kg,我国新疆1356kg。美国种植面积增加缓, 单产提高快, 提高了1104 kg/hm2, 而我国同期单产只提高了460 kg/hm2 。(20012010 年资料)美国中长期目标产量非常超前!美国中长期目标产量非常超前!vv 过去过去 30 30 年间玉米平均产量增加一倍(中国同期增长年间玉米平均产量增加一倍(中国同期增长75%75%)。vv 近年间,新的育种技术及栽培方法必然促进更快的进展近年间,新的育种技术及栽培方法必然促进更快的进展(Susanne (Susanne RetkaRetka SchillSchil

5、l ) )。vv 未来未来 25 25 年,年, 至至20302030年玉米产量翻番的设想可以实现年玉米产量翻番的设想可以实现! ! 即即由由20082008年产量年产量96609660公斤公斤/ /公顷,至公顷,至20302030年达年达1883118831公斤公斤/ /公顷公顷。vv 2011 2011年:美国种植面积年:美国种植面积37353735万公顷,收获面积是万公顷,收获面积是34153415万公万公顷,总产顷,总产32763276亿公斤,历史上第亿公斤,历史上第3 3个高产年份,比个高产年份,比20102010年提年提高高4%4%,公顷单产,公顷单产96039603公斤,是第公斤

6、,是第4 4高产年份。高产年份。 美国玉米生产特点:“五重 、五轻”v重播前整地与种子处理,轻播后管理;v重种植规模与整体效益,轻当年产量;v重米豆轮作与培肥地力,轻追施化肥;v重农机配套与精准作业,轻繁琐农艺;v重自然晚收与田间降水,轻过早抢收。主体技术:主体技术:1、高新科技发挥重要作用的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大农业生产玉米生产具有大功率、高速度、宽幅面、配套联合机械作业的特点,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和自动化,促进作业的高效率,低成本及精準程度。播种机播种箱有感应设备,种子在快播种完时自动停机;收获机械走出田间会自动转回;收获穀粒在接近饱满时,会自动将穀粒倾倒在穀物车。多数收获机自动测产装置,

7、通过GPS和数据处理系统直接获得产量相关数据信息,用于推荐明年施肥调整和技术指导。2、现代生物技术为坚实基础的转基因品种普及应用转基因玉米研究和应用已进入崭新的时代,把抗虫和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推上了高峰。转基因品种面积占全美85%以上,其功能是保障植物 健康,有效控制病虫草害,增加对环境变化耐力及增加产量。转基因性状:抗螟虫、抗除草剂、耐干旱、雄性不育和耐热淀粉酶 等。未来,全新性状的转基因玉米将会进入商业化阶段,研究的重点已 经转向了抗干旱、营养高效、优质和高产等性状,促进植物耐寒,耐旱, 耐热,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及增加淀粉合成效率等。转基因玉米的推广和使用,带来的不仅仅是杀虫和抗除草剂的直接

8、 效果,更带来了生产效率和耕作方式的系列变革。3、耐密植、抗倒伏、适合机械作业的新品种配合高密栽培技术品种特点:株高240-250cm、穗位110cm、整齐度高、耐密植、单株生产力高、茎秆坚硬抗倒伏、病虫等综合抗性强,生育期120天,成熟到收获留有近1个月的田间脱水时间,收获含水量15%-20%。特点:“四小一高“:即叶片小、雄穗小、植株小(收敛)个子小、出籽率高。“四快一壮”:播种出苗快,籽粒灌浆快、苞叶蓬松快、后期脱水快、植株壮。 密植栽培:耐密植品种配合高密度机械收化栽培,是50年来玉米增产的主要原因,现在播种公顷8.3万粒,收获株数为6.7-8.0株/公顷。玉米品种与种子质量4、具有杀

9、菌、防虫及生长调控等复合功能的 种子处理与保护技术具有重复性及可逆性:使用数种不同抗虫及抗病药剂包衣,有效消除病虫害对种子及幼苗的危害。防止病菌,昆虫可能发生突变而对某种药 剂具有抗药性,即使病菌,昆虫发生突变,也可以有效杀死。因此使用多种杀菌剂,杀虫剂及生长素,依据效力,按 不同比例混合,就成为多重保护的包衣剂。可以保障种子播种 后,在土壤中免受病菌侵袭,保证幼苗发芽均匀,生长健壮。 有效防止根腐,茎腐,穗腐的侵害及滋生。5、种子高质量精加工与精量机械播种技术商品种子全部进行严格的扁、园分级和精选处理。并进行DNA水平的种子遗传纯度鉴定、冷床及温床发芽鉴定。向农户销售的种子质量高,芽势强,出

10、苗率达95%以上,纯度近100%。并提供详细相应参数,适应各类排种器械及单粒精播需要。商品种子全部用针对性的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有效控制病虫害,生育期间基本上不进行化学防治。采用机械化单粒精量播种,绝大部分76cm等距播种,个别农场受老型号联合收获机行距的制约而种植90cm行距。播种6、以条带深松为主,深松细耙结合的耕作方式家庭农场面积约有30006000亩。1-2个农民经营,翻地、整地、 播种、 中耕、 施肥、 喷药、 排灌、 收获、 运输、贮存等,全部大型机械联合作业。由于生产规模大,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可以充分保证农时, 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生产成本,规模化效益高,年收入大约1530万美元

11、。土地耕作和培肥地力主要集中在收获后进行,为春季及时高质量播种和玉米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条件,播种后收获前基本上不进行田间管理。玉米耕作以深松为主,松耙联合机械作业。玉米田以条带深松为主占70%,免耕约占20%,很少能见到翻耕。7、用合理轮作、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方式培肥 地力美国玉米主产区耕地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但仍重视 土壤培肥,措施是:合理的米豆隔年轮作、秸秆粉碎还田和 施用有机肥料、高效复合肥料。玉米田全部实现秸秆还田。 因地制宜地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少耕、条带耕作、免耕等 。机械直接收获玉米籽粒,同时收获8行,部分农场采取 籽粒收获与秸秆粉碎一体作业,部分为籽粒收获时割断秸秆 再进

12、行粉碎作业,机械收获玉米籽粒损失率一般在3%4%。化肥企业无偿为提供土壤测试服务,并将土壤养分资料 输入卫星,縂端施肥机械精确地按数据进行作业。8、玉米种植者协会提供专业化服务v 建立起为客户和农民实现最大盈利为目标的全方位服务机 制,玉米种植者协会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管理、加工 和贸易等全方位服务,建有专业服务网站。通过计算机网页和移动电话,围绕产品为农民提供24小时技术指导服务 ,包括土壤肥力、产量潜力、作物生长、天气状况、收获 时机、市场价格、病虫防治等信息。v 种子企业对农户跟踪管理,进行相应的技术服务,及时反 馈区域环境、产量水平、生产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发展面临主要问题 (玉米论略

13、)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生产稳定性差、年际间产量波动大,最大的威胁是旱灾,是导致减产的最主要因素。制约因素一是,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中低产田,受干旱影响较大。二是,玉米先进科学技术普及率不高,机械化水平较低三是,玉米种业发展相对落后,突破性密植优良品种少。潜力所在一是,提高单产有潜力。二是,扩大面积有潜力。四、玉米生产面临主要问题西南山地主要限制因素地形地貌变化多样,多为丘陵山坡地,土壤瘠薄,养分供给缺乏。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耕作粗放,灌溉设施差,生产水平较低,单产较低。生态气候条件复杂,玉米垂直分布明显,旱坡地比重大,有机质含量 低,保水保肥能力差。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干旱构成较大威胁;日照少湿度

14、大;海拔高,春 暖迟秋寒早,早春及秋季低温为害 。生长期高温多湿,大小斑病、纹枯病、青枯病、穗粒腐病、病毒病等 严重发生。玉米螟、粘虫等为害严重。南方丘陵地区主要限制因素土壤质地差,红黄壤肥力较低,土壤侵蚀严重。重水田轻旱地,在丘陵旱地上,农田水利设施较差。玉米栽培管理粗放,产量较低。1、战略层面问题玉米广泛的应用领域,对世界未来的发展,作用与地位日渐突出,生产能力事关国计民生,牵动整个国家战略体系,直接威胁世界粮食安全。鉴于,过去的“经济负担”要变成当今的“战略资源”。利用方式必须相应转变:研究发掘其潜在的特殊用途、优势功能,发挥更重要作用。高效利用,节约用粮,限制衍生品出口等也是增产措施,

15、潜力极大。五、应对策略2、政策层面问题调动有限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产量,保证国内供给是耽误之急!产业的发展与兴衰依赖于:市场的拉动力科技的支撑力政府的调控力。现在市场拉动力已是史无前例的强劲 。出路是:如何充分运用政府的调控能力?提高科技的支撑能力?推动其发展 !同时,也应知道,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没有高的科技与经费投入,难有高的回报与产出”!潜力途径潜力途径扩大面积扩大面积除黑龙江省外,已经再没有靠扩大面积,大幅度增加总产的余地。据测算,“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5.5亿亩,可比目前增加5000万亩”。向北通过寒冷地域扩增,压缩大豆面积等措施;向南通过增加间套种,坡地扩增,利用冬闲田

16、等措施;向西北通过节水灌溉、全膜双垄沟播等措施扩大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单产进一步以科技动力大幅度提高总产是根本途径。“2011年是我国单产最高年份,平均为383公斤/亩,排在世界21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平均亩产600多公斤相比,有近200公斤的提升空间”!提升中低产田单产(1)推广抗旱、耐瘠、稳产、超高产品种(中低产地区灾害频发)。(2)增加投入,精准施用肥、水、药(中低产地区经济贫穷)。(3)提高机械化作业精度与效率(中低产田耕作管理粗放)。(4)加强科技扶助与示范推广(中低产区科学技术落后)。区名最适宜区北方春 玉米区黄淮夏 玉米区西南山地 玉米区南方丘陵 玉米区西北灌溉 玉米区青藏高原 玉米区美国玉米 带气候特征温暖 湿润寒温 半湿润暖温 半干、半湿暖温亚热 湿亚热热 湿温 极干高寒 干温暖 湿润10 积温22004000200036003600470047005500450099002500260013513017017024024033025036513018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