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认识的本质与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619762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9.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讲认识的本质与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第六讲认识的本质与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六讲认识的本质与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六讲认识的本质与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六讲认识的本质与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讲认识的本质与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认识的本质与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法国法国1717世纪哲学家帕斯卡说:世纪哲学家帕斯卡说:“人人 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人的生命是很脆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人的生命是很脆 弱的,像芦苇一样,但人又很强大,成弱的,像芦苇一样,但人又很强大,成 为万物之灵长。为万物之灵长。”第六讲 认识的本质及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教学概况教学要求:了解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基本观点,理解辩 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揭示,并通过讲授,使学 生 理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以及旧唯物主义与辨证唯 物 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区别。联系实际,深入理解认识 运 动的基本规律。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 高 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2、教学难点:认识的本质 教学方式:教授+讨论 教学时数:4学时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一)实践的含义及实践的主体与客体1、实践的含义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它是以改造 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 互作用的过程。2、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相作用的环节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方案,实际作用于实践客体,通 过一定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 行。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二、17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 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 )A、 区分实践活

3、动的主体与客体 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需要决定认识产生2、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一、3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3、实践为认识提供可能拟建的商业空间站内部图 拟建的商业空间站外部图 俄国企业将建太空旅馆吸引

4、太空游客(2010/09/30 来源:环球网 )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一、3、未来科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 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二、17、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 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格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 ”,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题工程完

5、后,格罗培斯格暂停 修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 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走出了不少宽窄不一定的小路 ,格罗培斯格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 成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 罗培斯格设计智慧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 ) A、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 B、要尊重群众的实践需求C、不要对自然事物作任何改变 D、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应认识是什么?二、认识的本质 (一)唯心主义先验论:感觉和思想物先验论: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 觉经验、先于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1、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主张认识是人头脑里固有的、主观自生的

6、。“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所不虑而 知者, 其良知也。” 孟子 尽心上王充驳斥“生而知之”的天才论 “灵魂回忆说灵魂回忆说”认识来自物质世界之外的某种客观精神, 来自所谓神的启示,是天上掉下来的。 2、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二)唯物主义反映论:物感觉和思想反映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蜡块说蜡块说洛克洛克白板说白板说1 1、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直观、消极、被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 2、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积极、能动既继承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合理性,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

7、陷。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第一,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主体客体化通过改造客体的活动,客体的特性、本 质和规律转化为人的知识、技能等,充实和发展了自己的体 力和智力,主体自身也得到了改造。客体主体化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 化。即主体将客体改造成自己所需要的对象,主体的意愿、 知识、能力等传递到客体中。第二,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科学揭示认识的辩证关系。第三,主体的反映是能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大特点一、 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 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

8、、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三、认识认识 运动动的基本规规律(一) 从实实践到认识认识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内涵 感性认识凭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 事物的现象、形式、外部 联系的认识。 特点形式含义生动性、具体性、形象性感觉、知觉、表象知觉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表象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感觉眼人的五大感官耳鼻舌肤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属性 、个别方面的反映。蓝色的大海淡淡的花香叮咚的泉水甜蜜的糖果凉爽的秋风真的是五 种耶!触觉 听觉 嗅觉 视觉 味觉感觉知觉沉甸甸香喷喷红

9、彤彤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整体形象的反映。 苹果甜滋滋 沉甸甸 香喷喷 红彤彤甜滋滋甜滋滋表象一、3.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2003年全

10、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理性认识特点形式含义概念、判断、推理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 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 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间接性、抽象性、概括性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概念 通过对各种感觉材料的抽象和概括 ,揭示出事物本质的认识形式。人人是具有实践和思维能力的存在物思想者判断培根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关系的反映 ,是对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和 断定。 以已知判断为前提,遵循逻辑规则 ,推出新的判断的反映形式。推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感性认识认识 和理性认识认识 的辩证辩证 关系理性认识依赖

11、于感性认识离开了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理性认 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是主观的想 象。 张蕾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2007级铜仁学院中文系学生张蕾 常回家看看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总操心只奔个平平安安!“我直接的仇人至少有10万!” “我告倒了160多个污染企业和62个采石场” “我

12、没疯,是社会疯了”2009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滇池卫士”张正祥一个残废!真美!有伤风化!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维纳斯 感觉这花是红的这花是红的判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3、感性认识认识 和理性认识辩证认识辩证 关系原理的意 义义 (1)理论上: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2)工作中: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唯理论教条主义重视理性认识,贬低感性认识经验论经验主义重视感性认识,轻视理性认识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二、 18. 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 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 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 A.纸上得来终

13、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 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 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第二,加工制作感性材料 完成第一次 飞跃的基本 条件4、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第一,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5、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及其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1)理性因素:认识运动中的逻辑思维形式广义认识运动中的感性反映形式和理性反映 形式,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 反映形式。狭义仅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逻辑思维 形式。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 理论思维。”恩格斯

14、(2)非理性因素:认识活动中的非逻辑思维形式狭义: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信仰 、习惯、本能等。广义:“狭义”+幻想、想像、直觉、灵感等 。重要作用:激活、驱动、控制。 “热情、激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马克思“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列宁“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 还要重要。只有信心才能 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 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 ”“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刘安:淮南子 “心暖则经济暖。”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杜审言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救援:两个奇迹 一个根源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的救援工作,创造 了“两个奇迹”:一是被

15、困矿工在井下坚守了 八天八夜,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渡过了生 命大关,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二是在党中央、国 务院领导下做出的部署和救援方案有效有力, 在矿难发生190小时后救出了大部分被困矿工, 创造了矿难救援史上的一个奇迹。“两个奇迹 ”都源于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生命的无比珍 视和热爱,都基于全社会彼此之间心有灵犀的 责任担当和守望 。”四、分析题34、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 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 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 “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 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

16、000也 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 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 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 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 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 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 10000吗?“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1)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 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 可能的?(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 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1)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