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工艺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617620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工艺(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工艺第三章内蒙古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电子实训部组装技术是将电子零部件按设计要求装成 整机的多种技术的综合,是电子产品生产构成 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调试则是按照产品设计要 求实现产品功能和优化的过程。掌握安装技术 工艺知识和调试技术对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 、使用和维修都是不可缺少的。3.1 概述3.2 组装组装是将电子零部件按要求装接到规定的 位置上,既要实现电气性能安全可靠又要保证 经久耐用。安装质量不仅取决于工艺设计,很 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和装配技 能。 3.2.1 组装技术要求 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生产规模对组装的技术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但基本要求是相同的。1

2、.安全使用电子产品组装,安全是首要大事。不良的装配 不仅影响产品性能,而且造成安全隐患。 2.不损伤产品零部件组装时由于操作不当,不仅可能损坏所安装的 零件,而且还会殃及相邻的零部件。例如装瓷质波 段开关时,紧固力过大造成开关变形失效;画板上 装螺钉时,螺丝刀滑出擦伤面板带集成电路折弯管 脚等。3.保证电气性能电器连接的导通与绝缘,接触电阻和绝缘电阻都和 产品性能、质量紧密相关。假如某设备电源输出线,安 装者未按规定将导线绞合镀锡而直接装上,从而导致一 部分芯线散出,通电检验和初期工作都正常,但由于局 部电阻大而发热,工作一段时间后,导线及螺钉氧化, 进而接触电阻增大,结果造成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3、。 4.保证机械强度产品组装中要考虑到有些零部件在运输、搬动中受 机械振动作用而受损的情况。例如一只安装在印制板上 的带散热片的三极管,仅靠印制板上焊点就难以支持较 重散热片的作用力。又如,变压器靠自攻螺钉固定在塑 料壳上也难保证机械强度。 5.保证传热、电磁屏蔽要求某些零部件安装时必须考虑传热或电磁屏蔽的问 题。如图3-1所示,在功率管上装散热片,由于紧固螺 钉不当,造成功率管与散热片贴合不良,影响散热。 又如图3-2所示金属屏蔽盒,由于存在接缝,降低了屏 蔽效果。如果安装时在接缝中加上导电衬垫,就可保 证屏蔽性能。 图3-2 屏蔽盒示意图图3-1 贴合不良图3.2.3 常用组装方法电子整机

4、装配过程中,需要把相关的元器件、零 部件等按设计要求安装在规定的位置上,实现电气连 接和机械连接。连接方式是多样的,有焊接,压接、 绕接等。在这些连接中有的是可拆的(拆散时不会损 伤任何零部件),有的是不可拆的。1.焊接装配焊接装配方法主要应用于元器件和印制板之间的 连接、导线和印制板之间的连接以及印制板与印制板 之间的连接。其优点是:电性能良好、机械强度较高、 结构紧凑,缺点是可拆性较差。2.压接装配压接分冷压接与热压接两种,目前以冷压接使用较 多。压接是借助较高的挤压力和金属位移,使连接器 触脚或端子与导线实现连接。压接使用的工具是压接 钳。将导线端头放入压接触脚或端头焊片中用力压紧 即获

5、得可靠的连接。压接触脚和焊片是专门用来连接导线的器件,有多 种规格可供选择,相应的也有多种专用的压接钳。压接技术的特点是:操作简便,适应各种环境场合 ,成本低、无任何公害和污染。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压接点的接触电阻较大,因操作者施力不同,质量不 够稳定,因此很多连接点不能用压接方法。3.绕接装配绕接是将单股芯线用绕接枪高速绕到带棱角(棱 形、方形或矩形)的接线柱上的电气连接方法。由于 绕接枪的转速很高(约3000rmin,对导线的拉力强 ,使导线左接线柱的棱角上产生强压力和摩擦,并能 破坏其几何形状,出现表面高温而使两金属表面原子 相互扩散产生化合物结晶)绕接示意如图3-3所示。绕 接方式有两

6、种:绕接和捆接,如图3- 4所示。 图3-3 绕接示意图图3-4 绕接的两种方法绕接用的导线一般采用单股硬匣绝缘线,芯线直 径为 0.251.3。为保证连接性能良好,接线柱最 好镀金或镀银,绕接的匝数应不少于5圈(一般在5圈 8圈)。绕接与锡焊相比有明显的特点:可靠性高、失效率 接近七百万分之一,无虚、假焊;接触电阻小,只有 1 毫欧姆,仅为锡焊的110 ;抗震能力比锡焊大40倍; 无污染,无腐蚀;无热损伤;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 熟练掌握。其不足之处是:导线必须是单芯线、接线柱 必须是特殊形状、导线剥头长、需要专用设备等。因而 绕接的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绕接主要应用在 大型的高可靠性

7、电子产品的机内互连中。4.胶接装配用胶粘剂将零部件粘在一起的安装方法称为胶接。 胶接属于不可拆卸连接。其优点是工艺简单,不需专用 的卫艺设备,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它能取代机械紧固 方法,从而减轻质量。在电子设备的装联中,胶接广泛 用于小型元器件的固定和不便于螺纹装配、铆接装配的 零件的袋配,以及防止螺纹松动和有气密性要求的场合 。胶接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工艺操作规程和胶粘剂 的性能是否正确。(1)胶接的一般工艺过程胶接一般要经过表面处理、胶粘剂的调配、涂胶、 固化、清理和胶缝检查几个工艺过程。为了保证胶接质 量,应严格按照各步工艺过程的要求去做。 (2)几种常用的胶粘剂聚氯乙烯胶,是用四氢呋哺

8、作溶剂,加聚氯乙烯 材料配制而成,有毒、易燃。用于塑料与金属、塑料与 木材、塑料与塑料的胶接。聚氯乙烯胶在电子设备的生 产中,主要用于将塑料绝缘导线粘接成线扎和粘接产品 包装铝内的泡沫塑料。其胶接工艺特点是固化快,不需 加压加热。环氧树脂胶,是以环氧树脂为主,加入填充剂 配制而成的胶粘剂。222互厌氧性密封胶,是以甲基丙烯酯为主的 胶粘剂,是低强度胶,用于需拆卸早部件的锁紧和密 封。它具有定位固连速度快,渗透性好,有一定的胶 接力和密封性,拆除后不影响胶接件原有性能等特点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胶粘剂外,还有其他许多各 种性能的胶粘剂,如:导电胶、导磁胶、导热胶、热 熔胶、压敏胶等。3.2.4

9、其他组装方法 表面安装技术是将电子元器件直接安装在印制电 路板或其他基板导电表面的装接技术。在电子工业生 产中,SM实际是包括表面安装元件(SMC),表面 安装器件(MID),表面安装印制电路板(SMB), 普通混装印制电路板(PCB),点粘合剂,涂焊锡膏 ,元器件安装设备,焊接以及测试等技术在内的一整 套完整的工艺技术的统称。SMT涉及材料,化工、机 械、电子等多学科、多领域,是一种综合性的高新技 术。 1.SMT主要优点(1)高密集。SMC、SMD的体积只有传统元器件 的13110左右,可以装在PCB的网面,有效利用 了印制板的面积、减轻了电路板的质量。一般采用了 SMT后可使电子产品的体

10、积缩小4060,质量减 少6080。(2)高可靠。SMC和SMD无引线或引线狠短、质 量小,因而抗震能力强,焊点失效率可比传统安装至 少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大大提高产品可靠性。(3)高性能。SMT密集安装减小了电磁干扰和射 频干扰,尤其高频电路中减小了分布参数的影响,提 高了信号传输速度,改善了高频特性,使整个产品性 能提高。 (4)高效率。SMT更适合自动化大规模生产。采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可使整个生产过程高度自 动化,将生产效率提高到新的水平。(5)低成本。SMT使PCB面积减小,成本降低;无 引线和短引线使SMD、 SMC成本降低,安装中省去了 引线成型、打弯、剪线的工序;频

11、率特性提高,减少了 调试费用;焊点可靠性提高,减小了调试和维修成本。 一般情况下采用SMT后可使产品总成本下降30以上。 2.主要问题(1)表面安装元器件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品种不 齐全,因而使用不便,价格较高。(2)技术要求高。如元器件吸潮引起装配时元器 件裂损,结构件热膨胀系数差异导致的 焊接开裂,组 装密度大而产生的散热问题复杂等。(3)初始投资大。生产设备结构复杂,设计技术 面宽,费用昂贵。SMT表面贴装技术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具体讲解, 这里只作简单介绍。3.3 典型零部件安装 (一)瓷件、胶木件、塑料件的安装这类零部件的特点是强度低,安装时易损,因此要 选择合适衬垫和注意紧固力。安装瓷件

12、和胶木件时要在 接触位置加软垫,如橡胶垫、纸垫、软铝垫,决不可使 用弹簧垫圈。塑料件较软,安装时容易变形,应在螺钉上加大外 径垫圈,使用自攻螺钉时螺钉旋入深度不小于螺钉直径 的2倍。(二)面板零件安装面板上调节控制所用电位器、波段开关、按插件等 通常都是螺纹安装结构。安装时,一要选用合适的防松 垫圈,二要注意保护面板,防止紧固螺钉时划伤面板。 (三)功率器件组装功率器件工作时要发热,依靠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出 去,安装质量对传热效率关系重大。以下三点是安装 要点:1.器件和散热器接触面要清洁平整,保证接触良好 。2.接触面上加硅脂。3.两个以上螺钉安装时要对角线轮流紧固,防止 贴合不良。(四)集成

13、电路插装集成电路在大多数应用场合都是直接焊装到PCB 上,但不少产品为调整、升级、维修方便常采用插装 的方式,如计算机中的CPU、ROM、RAM及工控产品 中的 EPROM、CPU及I / O电路,这些集成电路大都 是大规模或超大规模电路,引线较多,插装时稍有不 慎,就有损坏IC的危险。以下三项是插装要点。 1. 防静电。大规模IC大都采用CMOS工艺,属电 荷敏感器件,而人体所带静电有时可高达千伏。标准 工作环境应用防静电系统。一般情况下也尽可能使用 工具夹持IC,而且通过触摸大件金属体(如水管,机 箱等)方式释放静电。2. 对方位。无论何种IC插入时都有方位问题,通 常IC插座及IC片子本

14、身都有明确的定位标志,但有些 封装定位标志不明显,须查阅说明书。3. 均衡施力。对准方位后要仔细让每一引线都 与插座一一对应,之后均匀施力将 IC 插入,此外还 要注意:(1)对 DIP封装 IC,一般新器件引线间距都大 于插座间距,可用平口钳或手持在金属平面上仔细 校正。(2)对PCA型IC,现在有“零插拔力”插座,通 过插座上夹紧机构容易使引线加紧和松开。已有厂 商生产专用IC插拔器,给装配工作带来方便。3.4 印制电路板的组装 印制电路板在整机结构中由于具有许多独特的优 点而被大量地使用,因此当前电子设备组装是以印制 电路板为中心展开的,印制电路板的组装是整机组装 的关键环节。通常把不装

15、载元件的印制电路板叫做印制基板, 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元器件的支撑体,利用基板上的 印制电路,通过焊接把元器件连接起来。同时它还有 利于板上元器件的散热。印制基板的两侧分别叫做元件面和焊接面。元件 面安装元件,元件的引出线通过基板的插孔,在焊接 面的焊盘处通过焊接把线路连接起来。 3.4.1 元器件安装的技术要求 电子元器件种类繁多,外形不同,引出线也多种 多样;所以,印制电路板的组装方法也就有差异,必 须根据产品结构的特点、装配密度、产品的使用方法 和要求来决定。 1.元器件的标志方向应按照图纸规定,安装后能看 清元件上的标志。若装配图上没有指明方向,则应使标 记向外易于辨认,并按从左到右、从

16、下到上的顺序读出 。2.元器件的极性不得装错,安装前应套上相应的套 管。 3.安装高度应符合规定要求,同一规格的元器件应 尽量安装在同一高度上。4.安装顺序一般为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易后难 ,先一般元器件后特殊元器件。5.元器件在印制电路板上的分布应尽量均匀,疏密 一致排列整齐美观。不允许斜排、立体交叉和直叠排列 。无器件外壳与引线不得相碰,要保证左右的安全 间隙,无法避免时,应套上绝缘套管。6.元器件的引线直径与印制电路板焊盘孔径应有0.2 0.4的合理间隙。7.一些特殊元器件的安装处理。MOS集成电路的安装 应在等电位工作台上进行,以免产生静电损坏器件。发 热元件(如2W以上的电阻)要与印制电路板面保持一定 的距离,不允许贴板安装,较大的元器件的安装(重量 超过0.028)应采取绑扎、粘固等措施。 3.4.2 印制电路板装配工艺 1元器件的安装方法安装方法有手工安装和机械安装两种,前者简单 易行,但效率低、误装率高;后者安装速度快,误装 率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