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楠_历史文化名城__前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614848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0.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楠_历史文化名城__前言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陈楠_历史文化名城__前言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陈楠_历史文化名城__前言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陈楠_历史文化名城__前言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陈楠_历史文化名城__前言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楠_历史文化名城__前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楠_历史文化名城__前言(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与开发任课教师:陈楠教学目的中国城市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近年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 程中,受到了负面影响甚至毁灭性破 坏。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世界 和我国城市保护与更新的历史发展、 现状及问题,系统掌握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的基础理论、类型模式和保护规 划,在案例和实践中认识、分析城市 发展与历史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合 理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促进城市良 性发展。章节安排前 言 伤城和文化孤本 第一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第二章 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内容与方法 第四章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 第五章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制度 第六章 历

2、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发展 第七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案例分析参考书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 【作者】 王景慧、阮仪三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通论【作者】贾鸿雁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作者】孙克勤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 【作者】李其荣编著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 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 整体性方法 【作者】张松绝版中国:受伤的城市和它们的文化孤本【作者】 新周刊杂志社编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10% (考勤、课堂讨论、作业等) 期中考试:20% 期末考试:70%前 言 伤城和文化孤本 在“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下,“建设国际 化大都市”的口号响起在无数城市的上空,这 些文化遗产遭遇了灭顶之灾。推土机的轰鸣之

3、 后,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繁华都市的角落里, 残存的遗迹无声悲鸣。那些最让你自豪和喜爱 的文化名城和历史遗迹,现在是“曾经存在过 ”,“毁灭又重修”,还是“依然幸存”?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辽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丰 富的物产,多样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在广阔的华夏大地, 至今保存有诸多文物古迹和稀世珍宝。但是,近年来大规 模经济建设带来了旧城换新颜,许多古城古镇遭到了严重 的破坏,面貌全非。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国人一味 追求新生活和现代化的观念,在于本土文化认同感的缺失 。中韩申遗之争的启示一、本土文化认同危机继韩国端午祭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 韩国已启动风水申遗计划,预计08年以前完成 “风

4、水申遗”的资料收集等准备工作。有国人 讽刺到:“儿子不好好过自己的日子,怎么老 是想抢父母的遗产。” 韩国:韩国官方从未否认端午祭脱胎于中国,韩国人历来 重视端午祭和风水等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韩国全民信风水。2004年韩国迁都之际,韩国政府咨询机构之一 的地理风水学会曾来北京考察风水布局,并召开“首届国际堪舆文化学 术研讨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选以来,近两千名风水师及少数佛 教人士涌入其家乡山塘一村,发现其家附近一座山岳地形状像一只展 开双翅、准备高飞的鹤,风水学认为这是“仙鹤展翅”格局,潘基文也承 认相信风水。 中国:热议争遗新闻,讨伐“偷窃”行为,加快申遗步伐 网友认为中国风水不能像

5、端午节那样落入韩国之手,希望把风水 申遗尽快提出来,同时也强调要保持对风水文化的科学态度,以免落 入迷信陷阱。近年来,中国不仅把端午节重新定为法定节日,且正式 启动了端午节申遗程序,目前已进入联合国初评阶段。事实证明,韩国的“端午祭”非但没有阻碍中国的“ 端午节”申遗,反而加快了中国人对非物质遗产保护的步 伐,提高了国人对非物质遗产重要性的认识。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蓬勃发展,中华农耕文明的波及 力度正相对减小,国力的衰退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外来文 化对国人造成较大冲击。古文明和传统文化更像是一种向 世界炫耀的资本,在日常生活中却缺乏对其足够的珍视和 保护。初衷上的错误,导致了行为上对于古城和古建筑

6、的 “保护落后,拆建优先”。 “扪心自问:为什么别人认为重要的,我们才觉得重 要。为什么只有世界的,才能对我们醍醐灌顶?如果 真正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足够重视的话,就从内心深处去做 文章吧。”我们的主旋律是不是已经西方化了? 中国人还热爱、认同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吗? 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只是一种零碎的点缀?1、没有历史痕迹的城市 当欧美国家旧城保护范围可以达到全城80乃至1OO 时,中国有资格以完整城史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只 有平遥和丽江;当欧洲人拿着几十年前的地图依然找得到 城中的每一处时,一个中国城市居民站在他仅离开三年的 土地上已经完全辨不清方向。 中国城市面貌“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几代人

7、的“毁城灭迹”,令每一座城市日新月异。 “排队申请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的中国遗产,排到100年后也评不完。这又如何?如果没有 整体性的保护,这些名登大堂的历史文化遗产只不过是城 市孤儿,没有兄弟,没有伴侣,也没有未来。”二、城市文化孤本的挣扎2、旧城改造强势,文化保护弱势很多文物保护部门、文化部门和规划部门都抱怨,与 城市化、旧城改造、地产开发的势力相比,他们是弱势群 体。 2004年4月20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市长专题研究班结业 式上,50位参加学习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市长、分管副 市长联名发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倡议书:“政府在历史文 化名城保护中应起主导作用,市长应为历史文化名城

8、保护 的第一责任人。”如果真的做到,则是中国四十余万处不 可移动文物、二千万件可移动文物之大幸。3、城市文化孤本的挣扎:西安(1)历史沿革与建城史 西安之名,始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意为“ 安定西方”。自公元前11世纪起先后有西周、秦、西汉、 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 、唐等13个王朝建都于此。绿林、赤眉、大齐(黄巢)、大 顺(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也在此建立过政权。 u西汉惠帝时期,建成汉城; u武帝时期,又修筑了桂宫、北宫、明光宫和建章宫,并 在城西开辟了上林苑,开凿了昆明池,当时长安城面积36平方 公里。 u隋开国之初,以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造了平面

9、布 局整齐划一、形制为长方形的大兴城,由宫城、皇城、外郭城 三部分组成,东西对称布局。 u唐朝开国后,对大兴城加以扩建修复并更名长安,成为 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一座城。唐末遭严重破坏。 u明初保留唐皇城西、南两面城墙,向北、东扩展,建成 周长近14公里的西安城,即今西安城墙。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西安大规模修建离宫别馆。项羽进 关中后,将其付之一炬。 唐天元祜年(公元904年)正月,四镇节度使朱温挟持昭宗迁 都洛阳,并毁长安宫室和民舍,长安城遭到毁灭性破坏。 明初开始扩建西安城,平面呈长方形,四面城墙周长约12 公里。明隆庆年间和清代,又在城墙外壁和顶面砌了青砖 ,使西安的城防更加牢

10、固。 1556年1月23日,夜半大地震,西安城房屋倒塌近半。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北门城楼在战争中被焚。 1926年,南门的箭楼在战争中被毁掉。 1936年,陇海铁路修至西安,为给火车腾出落脚地,“中 正门”被拦腰斩开,辟为车站广场。20世纪50年代,曾经 为纪念冯玉祥将军而建的“玉祥门”因为门外是枪决人犯 的刑场,被视作不吉祥而拆除,后成一豁口达半世纪之久 。(2)西安历史文物事件薄 西安古城墙是全国古城墙中保存较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 。这座城墙得以保存,历经多次被拆之危险: 1958年,西安市委作出了拆除城墙的决定,始于隋唐的 古城墙面临万劫不复的噩运。西安城墙上的5000多个垛墙,

11、伸 出城墙外的98个敌台及墩楼,城四角的角楼,被拆除了;城墙 墙体被挖断了两处,近两万平方米的外墙青砖被剥掉。几个老 文物多次申请保留城墙碰壁后,斗胆越级向国务院打电报。时 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得知这一消息,发来电报,制止了城 墙的拆除。 到20世纪70年代,一场“深挖洞,广积粮”的政治运动 漫卷全国。古城墙再一次岌岌可危。西安工防工程指挥部提出 拆掉古城墙、修建环城地铁的方案,并很快得到了批复。所幸 张景佛老人站了出来,据理力陈,以工程浩大、资金难以筹措 等理由,使这个计划不了了之。 20世纪80年代末,西安城墙四门的闸楼、吊楼均被拆除 。 2003年12月30日,西安城墙火车站段连接工程

12、开始动工 ,2004年年底工程完工后,西安市拥有真正环绕古城一周的完 整城墙。西安历史文物事件薄 2002年,西安印发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指出 西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应当突出保护明城的完 整格局,显示唐城的宏大规模,加强周秦汉唐重大遗址保护 管理。 古遗址区域的保护 *一环四门:古城墙和四个城门; *两片三线:化觉巷清真寺和碑林博物馆两个历史 传统民居保护区;北院门、书院门、湘子庙街三条明清时代 街道; *十八点:蓝田猿人遗址、半坡遗址、周丰镐遗址 、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和华清宫遗址等 18个文物古迹点。 古城墙的保护:西安城墙、护城河、环城林带和环城路 。古城墙

13、内外侧的工程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古城墙内侧20米以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应予拆除 ,沿墙恢复为马道或者建设为绿地;100米以内建筑高度不 得超过9米,建筑形式应当采取传统风格;100米以外,应当 以梯级形式过渡,过渡区的建筑形式应当为青灰色全坡顶建 筑;西安历史文物事件薄*古城墙外侧至环城路林带绿地按照规划只允许建 设高度不超过6米的园林式公共服务设施; *护城河至环城路之间的地带,应当建设为绿地; *城墙外侧红线以外的建筑高度,应当以60米距离 为过渡区,从24米以下向36米以下、50米以下递升。 古城墙以内区域的保护: *钟楼至东、西、南、北城楼划定文物古迹通视走 廊。通视走廊内,建筑高度

14、不得超过9米;通视走廊外侧20 米以内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2米; *古城内区域的建筑高度实行分区控制,整体建筑 控制高度不超过36米;综合容积率控制在2.5以下; *古城内,在单位和居民院落内不得插建建筑物。 维修、改建、翻建传统建筑物、构筑物和传统民居、店铺, 应当修旧如旧,保持原貌。西安历史文物事件薄 2006年,西安市政府公布将开工两条地铁线。一号线涉及 古遗址21处,二号线涉及古遗址13处。规划强调,对线路 和施工所涉及遗址的地表部分,做到不破坏遗址的完整性 ,不影响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地下部分穿越古遗迹时, 做到不伤及遗址主体。西安历史文物事件薄考古队员用“洛阳铲”对古墓 群进行实地勘

15、探,根据土质变化状 况,来判断地下有无遗址或墓葬。 地铁建设中“避让为先,保护为主 ”,城市交通以地铁为主的环保交 通时代将真正到来。4、城市文化孤本的挣扎:昆明(1)建城史 公元765年,南诏王的长子凤迦异在此修筑拓东城。 后期于盘龙江西岸建善阐城,北起五华山麓,南临滇池。 元代中庆城往北扩至五华山顶,南达玉戴河,南北狭长, 三面临水。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建砖城,东临盘龙江,西面 包入滇池翠湖湾,略呈长方形,周9里余,开6门。 清代滇池水位下降,西郊成陆,云南府城始失水城风貌。 1949年后,城区在明、清城的基础上往四周扩展。(2)城市文化遗产伤亡清单 1922年为整治交通,拆

16、南城丽正门月城重关,建“近日公 园”; 1929年拆城南门至护国门城墙,修筑“南屏街”; 1935年拆城西门开辟车道; 1953年拆南门钟楼“宣化楼”; 1956年全部拆除明代砖城; 1958年,昆明市在滇池围湖造田,涸出田11200亩; 1970年,昆明大规模对滇池围湖造田,合计缩减滇池面积 3.5万亩; 1997年10月,某房地产公司以200万元从马家后代手中买下 马家大院,出资近100万元搬迁,投资对大院进行了原模原 样的翻修。该公司也因维修马家大院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颁发的“(亚太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奖”。 2005年7月,昆明市东二环路和南二环路综合整治工程规划 方案亮相。工程中涉及165万平方米的各类建筑物需要拆除 ,44块地块需要改造,地块拆迁的面积大约是2509亩,两 条线的拆迁总长为15.2公里,拆迁和建设的资金大约需要 60多亿。如此大手笔的改造工程,被形容为“昆明市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