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中国红色精神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612955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17.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 中国红色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第二讲 中国红色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第二讲 中国红色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第二讲 中国红色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第二讲 中国红色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 中国红色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 中国红色精神(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缘起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 第三节 建国初期的红色精神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红色精神第二讲 中国红色精神Date1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节 概述一、中国红色精神的内涵二、中国红色精神的形成三、中国红色精神的特性Date2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中国红色精神的内涵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伟 大革命精神的总称,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 经验总结和精神财富。” 红色精神包含了中 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 形成的各类精神形态。 Date3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 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2、会一、中国红色精神的内涵共产党的红色精神最早表现为1919年的“爱国、进 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 “红色精神”。如“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 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 素质”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 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 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 星精神。 Date4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中国红色精神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 革命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时 期改革开放 新时期Date5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

3、、中国红色精神的特性 科学性时代性 民族性 大众性 开放性 创新性 Date6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二节 缘起于革命战争年代的 红色精神一、井冈山精神二、长征精神三、延安精神四、西柏坡精神五、其他红色精神Date7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 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井冈山精神一、井冈山精神 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团 结一心,经过连续艰苦的战斗,多次粉碎了国民党 “围剿”,形成了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 (1)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2)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3)密切联系人民群

4、众的思想作风。 (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5)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的信念。 (一)涵义 Date8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ate9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ate10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ate11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具体内容 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 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 。 艰苦奋斗、敢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 。 依靠群众、无私奉献,是井冈山精神在人生观价 值观和道德情操上的具体体现。 Date12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长征精神二、长征精神Date13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

5、)涵义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 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 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 ,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 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 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 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 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 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 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 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 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 难的精神。Date14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 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 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 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 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Date15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6、会 “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 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 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 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 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 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 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 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摘自2006年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 胜利70

7、周年大会上胡锦涛主席的讲话) Date16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七律 长征 毛泽东 写于一九三五年十 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Date17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长征赋 只为人间有欺压,一片怒火聚成军; 男儿百死不惜死,女儿项上血殷红; 出得胸中一口气,金陵蒋公不安宁; 四次围剿皆失计,五番重遣百万兵; 滚滚尘埃狼烟薰,地裂山崩鬼神惊; 人伏尸, 枪不鸣,工农战死闾阎空; 一朝兵败如山倒,苏区无处可安营; 大好河山何忍弃,三军仓皇离瑞金; 从此铁流无定向,人

8、人不知死与生; 苏区已死人千万,湘江一死五万兵; 血战无非损精锐,可怜湘江血染红; 君不闻苍天不灭我红军,天生一个毛泽东; 已入阱中无生路,苍天不堕赖此人; Date18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道筹策避虎口,遵义会议再主军; 因有鬼神不测计,救出天罗地网人; 如何贵阳围蒋氏?如何金沙甩牢笼? 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虎啸山,鸢飞天,龙归海,鱼入渊; 大渡河边杀机重,泸定桥上叹凯旋; 雪山寒绝战马死,草地无粮断炊烟; 懋功会师险成错,一万红军半脱险; 君不见上有皇天乌云罩,下有后土不添粮; 野草为食英雄瘦,敌机乱轰恃威强; 饥寒死,战斗亡,重关险,路途长; 十万雄师出江西,八

9、千穷兵到北方; 血肉权作钢铁看,也知酸苦事非常; 噫吁兮!自从盘古开辟后,焉有神奇如我军; 天地初分冷月照,沙场无人看血腥; 罡风吹血流海外,染红江山是长征; 今来凭吊感精诚,八荒靖,四海定。Date19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 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和 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延安精神是:艰苦奋 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 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 是的精神。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 区高级干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 (一)精神内涵: 三、延安精神三、延安精神Date20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

10、历史地位和意义: 1、延安精神的廉政建设效应。 2、延安精神的经济建设效应。 3、延安精神的精神文明建设效应。 Date21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要发扬 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离不开延 安精神,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很难建 成的。 江泽民(1989.9) Date22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弘扬延安精神就必须始终坚持艰苦奋斗。 2、弘扬延安精神就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 3、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4、弘扬延安精神就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Date23第11

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 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西柏坡精神”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产生的,是一 种体现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的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 ,其基本内涵是:“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的革命进取精神;“两个坚持”(坚持团结依靠群众 ,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两个善于”(善于破 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 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上提出)的继续创业精神。 (一)内涵: 四、西柏坡精神四、西柏坡精神Date24第11章 构建社会

12、主义和谐社会Date25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ate26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ate27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 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2、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 3、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Date28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弘扬西柏坡精神的时代意义 1、新的历史转折的强大思想武器 2、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精神柱石 3、党经受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理性长城 4、走向新世纪的党魂、民魂Date29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其他红色精神五、其他红色精神五四精神、沂蒙精神、韶

13、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 地道战精神、太行精神、红岩精神等。Date30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 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四精神:五四精神:Date31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ate32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 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ate33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 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义会议精神:遵义会议精神:Date34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 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ate35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 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地道战精神地道战精神 :Date36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 11章 构建

1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ate37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三节 建国初期的红色精神一、北大荒精神二、两弹一星精神三、其他红色精神Date38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北大荒精神一、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10万转业官兵,按照党中央“屯垦戍边”的方针, 开赴地处黑龙江省荒无人烟的北大荒,开拓北大荒。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创业、 开发建设,北大荒人把渺无人烟的亘古荒原建成了中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 程度最高的国营农场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和外贸出口基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北大仓”。北大荒人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

15、巨大的贡献。北大荒精神正是在这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她集中体现了“北大荒人”这个英雄群体高度的政治觉悟、崇高 的思想境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Date39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 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北大荒精神的内涵: 1、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 2、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勇于开拓精神; 3、胸怀全局、富国强民的顾全大局精神; 4、不计得失、勇于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 Date40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ate41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ate42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两弹一星精神二、两弹一星精

16、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 登攀。” 在五、六十年代极不寻常的时期,中国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为 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 国防实力,保卫和平,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 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中国科学家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 薄弱的条件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创造 了非凡的人间奇迹。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中国已成为少数独 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并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走在世 界前列。Date43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ate44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 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ate45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钱学森(钱学森(1911-20091911-2009 )Date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