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8612724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龙 猫 2016年1月14日序图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v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v A中国的家族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秀的组织系统,是 一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式,被中国人视为宝贵的财富。 v B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给“家本位”文化涂上 了宗教色彩,从而使其含有一种宗教的意味。【是对原 文“这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式甚至含有一种宗教的 意味。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更加增强了它的宗 教色彩”的误解,因果倒置。】 v C家族既可以保障族人的生存,又能

2、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族人的发展问题。 v D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 求,而且个人从家族中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v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v A自西周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 成为中国城乡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织。 v B自清末以来,由于士绅阶层的衰落和精英向大城市流 动,“家本位”文化再也无法承担回应“终极关怀”问 题的功能。【是无法承担其保障生存、发展之类的社会 功能,不是说失去其意识形态功能】 v 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家族观念与家族活动并没有 随着这样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变迁而简单消失,而

3、是在新 的社会与政治形态中有所表现。 v D20世纪80年代,随着政治意识在农村中的淡化,基层 政权在农村中组织作用的削弱,家族组织公开回复活动 或重建的现象开始出现。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v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vA其他社会组织也有可能使个人从中获得资源,在一 定程度上得到物质或情感上的帮助,但却无法提供像 家族那样的亲情环境。 vB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族关系网络在中国社会一直存 在,这意味着家族文化并未消失。 vC在中国传统社会,儒教道教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 教,回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 类“终极关怀”问题的是“家本位”文化。

4、vD“家本位”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 用,并且是不朽的,没有任何其他社会组织能够替代 或削弱家族的作用。【原文说“中国传统社会”,略 去“传统”二字则意思不同。“没有任何其他社会组 织能够替代或者削弱其作用”与“新型社会组织也在 不断削弱原本属于家族的权势”不符。】(一)文言文阅读(19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v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vA领指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判也指高位兼低职, 而守则指低职代理高职。 v

5、B阙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有装饰、瞭望 等作用,借指皇帝居处或朝廷,如“朝天阙”。 vC显德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 种名号。 vD赠,古代朝廷敕令国史馆表彰功臣或其先人的事 迹。【赠,古代朝廷对功臣或其先人追封爵位官职 】(一)文言文阅读(19分)v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v A李继勋被周太祖发现并重用。周太祖领兵时,把他选 用在军中,后来频繁升任官职并兼任官职。 v B李继勋在周世宗时仕途坎坷。在寿州被打败,出京任 河阳三城节度使,后又贬为右武卫大将军;李继勋南征 有功,升迁为左领军卫上将军。 vC乾德二年,皇帝下诏命令李继勋等人率

6、军进攻辽州 ,他们与救援守军的太原将领郝贵超在城下交战,李 继勋大败敌军,迫使辽州将领杜延韬送了很多钱财给 他。【“送款”是“投降”、“归降”的意思】 v D太平兴国初年秋天,李继勋上表请求退休,皇帝授任 他为太子太师职退休,朝会时可以站在中书门下班列之 中。(一)文言文阅读(19分)v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v(1)是秋,率师入河东,燔平遥县,俘获甚众。 v答案:这年秋天,他率领军队进入河东,火烧平遥县 城,俘敌很多。(“是”:这年(1分)。“燔”:火 烧(1分)。俘获(敌)甚众(省略句),1分。句意2 分。) v(2)俄以疾求归洛阳,许之,赐钱千万、白金万两。 v答

7、案:他不久因病请求回到洛阳,宋太宗同意他的请 求,赐给他钱千万、白银万两。(“俄”:不久(1分 )。“以”:因,因为(1分)。“许”:同意(1分 )。句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长安秋望 赵 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二)古代诗歌阅读(补充注释)v云物:即天上飘拂的云雾。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 那种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萧索之意。清,一作“凉 ”。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流:指移动 。 v汉家宫阙:指唐朝的宫殿。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 ,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 v残星,

8、天将亮时的星星。雁横塞:因为是深秋,所 以长空有飞越关塞的北雁经过。横,渡、越过。塞 ,关塞。 v紫艳:艳丽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泽。篱:篱笆。 v红衣:指红色莲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块陆地。(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v翻译: v灰蒙蒙的云雾夹带着寒意天刚刚亮,宫殿 四周开始呈现出深秋的景色。稀疏的晨星 伴随着从边塞上横空而来的大雁,凭楼眺 望忽闻笛声引起无限乡愁。篱笆旁紫色艳 丽的菊花欲开未开,十分静谧,池沼里莲 花花瓣已凋谢。故乡鲈鱼正鲜美而我却不 归去,又是何苦戴着南方的冠冕学楚囚?v8本诗颈联有两个字用得特别好,请指出其中 一个并作鉴赏。(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v答案:示例一:“静”

9、(1分)它生动形象地(1 分)写出了篱菊所处环境的凄冷(1分)和作者 思乡而欲归隐的愁苦,(2分) v示例二:“愁”(1分)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分)它生动形象地(1分)写出了渚莲红衣落 尽的凄冷(1分)和作者思乡而欲归隐的愁苦, (1分)(答“静”用了比拟手法的说得过去, 亦可给1分。答“愁”的只要答到了以上给分点 ,就可以给分,最高给5分。答“半”、“尽” 的也有道理,可在3分以下酌情给分。)v9请问本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v答案:(6分)本诗通过写凄凉的天云万物拂动着早晨 的气流,汉家的宫殿高高耸立在秋空里,(1分)天上 残星几点,雁群横斜着飞过关塞,我独

10、自倚靠高楼横 吹长笛,(1分)篱笆边黄紫艳丽的菊花静静地半开着 ,江渚边的莲花落下了它们红红的花瓣,显得一派忧 愁的景色,(1分)营造了一种凄清孤愁的意境。(2 分)表现了作者羁旅思乡的愁苦寂寞之情。(1分)( 描摹景象时只要基本意思对就可给分; 概括意境特点时可用“凄”、“冷”、 “清”、“残”、“孤”、“静”、“ 愁”等词来自由组合成短语进行概括, 但要符合语法和组词习惯)鉴赏v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 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流逝由暗而明的变迁。特别是 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果 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 季节的平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

11、思乡 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 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黎明凄清气氛的 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 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v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 v(1)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表现 作者感叹光阴无情流逝的句子是:“无可无奈何 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v(2)杜牧阿房宫赋写秦统治者生活极尽奢 侈,任意挥霍财物的句子是:“鼎铛玉石,金块 珠砾。” v(3)离骚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因才能 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众女嫉余 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三

12、、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v(2)宗庸给沈万三的信,隐含了对于沈万三的 提醒和建议,试把这些提醒、建议简要列举出来 。(6分) v答案:不要轻易信任别人,要谨言慎行,不要 轻举妄动。 v朱元璋不会公开处死沈万三。 v不要再找宗庸。 v甘心做平民,自食其力,可得余生平安。(答 对3点即可给6分,意思对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v (3)请指出第四段划线句子“先生大病初愈,不可因看 书而过度劳累”在人物表现和情节结构上的作用。(6分 ) v 答案:说明沈万三对于大病初愈的宗庸的特别关照, 表现了两人之间的亲

13、密信任关系; v 说明沈万三对于宗庸学问见识的敬佩,对其儒者身份 的默认; v 是对“路过看看先生”的话语的补充解释,使沈万三 的行为真实可信,为宗庸由惊讶到感激的的情绪变化3作 了铺垫。 v 自然引出关于“大病”的话题,为下文对于宗庸的介 绍作了铺垫。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v (4)沈万三愿意听从宗庸的劝导老老实实到云南度过余 生吗?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8分) v 答案:宗庸已经在沈万三面前树立博学卓识的形象, 与沈万三有了深交,沈万三信从他,这次听他劝诫,很 有可能。 v 宗庸摸透了沈万三珍惜生命的脾性,还在信中给他指 明了生路。沈万三不会跟自己过不去。 v 宗庸用各种办法使

14、沈万三散尽了钱财,并让其接受了 散财保命求安的理念,沈万三已无牵挂难舍之心。 v 沈万三读完书信的表现是感激而非冲动,没有理由出 现意外之举。 v 小说的标题是“万三蹄”,暗示沈万三此后因为按照 宗庸给的秘方烹制猪蹄膀而安身立命并扬名于世。(答 对1项给2分,答对3项及以上给8分。其他见解,只要合 理联系原文,均可酌情给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v (2)请结合文章事例谈谈,草婴在翻译作品时秉承怎 样的原则?(6分) v 答案:适应时代社会要求,翻译

15、有时代价值的作品。 如草婴翻译肖洛霍夫和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对 中国文学界有重要影响。翻译作品时要拥有自己自由 的思想、独立的精神,不为他人的评价所左右。如草婴 在翻译肖洛霍夫的作品时,对肖洛霍夫有自己独到的见 解,并没有因时人对肖洛霍夫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翻译 方向。译文忠实于原著,并投入感情和思考。如翻译“ 安娜之死”时,甚至忧郁和激动。原文须朴素自然,具 人道主义精神。妥善处理译文时代背景、风俗习惯等 方面的问题。(答到前3个原则并有分析即可给满分, 即概述一个原则给1分,有相关分析再给1分,每点2分 ;后两点各1分。本题最高得6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v(3)文章多处引用了传主

16、的话以及别人对他的 评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v答案:用草婴自己的话从正面直接体现 草婴独特的翻译风格和对爱与善品格的理 想追求。 v引用李福清、盛天民以及章海陵等人的 观点或评价,从侧面体现草婴翻译工程之 大、翻译投入感情之深。 v使评价更客观更权威,增强文本的真实 性和可读性。(每点2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v (4)从选译肖洛霍夫的作品到全面翻译托尔斯泰的作品, 草婴的哪些主观因素(条件)发生了变化?(8分) v (4)(8分)答案:目的不同。对肖洛霍夫的作品是选 译,为的是配合时代需要,对“主旋律”起和声作用;对托 尔斯泰作品是全译,为的是干预时代、矫正人心,唤起人 们的人道主义情怀。情感不同。对原作者肖洛霍夫的情 感是基于对其作品艺术手法和成就的赞许,对原作者托尔 斯泰的情感是基于对其人格的敬重;水平不一样。对肖 洛霍夫作品的翻译是对情感、判断力、翻译水平的历练, 对泰尔斯泰作品的翻译是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翻译水平的 集中体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