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术的临床应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61256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气管扩张术的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支气管扩张术的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支气管扩张术的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支气管扩张术的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支气管扩张术的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支气管扩张术的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气管扩张术的临床应用(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支气管气道扩张成形术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夏熙郑,前言1984年报道为4月的婴儿因支气管袖状切除后引起狭窄进行球囊扩张1985年报道为因气管插管和反复吸引造成气管狭窄的患者进行扩张1987年为肺癌切除后引起的气管狭窄1988年为良性气道狭窄进行扩张气道成形术1991年为结核性支气管狭窄进行扩张气道成形术20世纪90年代广泛应用,气道良性狭窄的常见病因气管、支气管结核肺移植或袖状切除吻合术气管内插管或造口插管气道内长期异物刺激创伤吸入性损伤Wegener肉芽肿气道淀粉样变结节病复发性多软骨炎气道内良性肿瘤,适应症患者能耐受纤支镜检查患者有气道狭窄的临床表现有熟练的纤支镜操作技术操作者充分

2、了解患者的病变部位和性质禁忌症与普通纤支镜检查的禁忌症相同无法直视狭窄远端扩张导管无法通过狭窄段,操作方法所需器材:纤支镜球囊导管引导钢丝枪泵气管插管,操作方法术前准备:患者一般情况及凝血状态狭窄部位和范围的测定以及扩张球囊的选择麻醉方法术中监护与支持,操作方法步骤:球囊的导入与定位纤支镜直接导入与定位沿导丝导入,操作方法步骤:球囊的扩张与退出气管插管用于气管狭窄的扩张方法经口或经鼻插管保留一定时间,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球囊和插管的选择扩张时的监控扩张后病情观察,常见并发症出血自发性气胸纵膈气肿不耐管,气管支气管扩张术,患者郁某,男,37岁。“间断喘息、胸闷3月余,加重7小时”为主诉入院。患者4月

3、前气管切开术后肉芽组织增生致气管狭窄。 第1次纤支镜下见:距声门约4cm处和8cm处各有一狭窄,远段狭窄更明显,气管狭窄处管腔呈不规则圆形,直径约5mm。1周后复查见气管中上段管腔轻度狭窄,下段管腔仍有环型狭窄,狭窄处有坏死组织。 第3次纤支镜下见:在狭窄处用气管插管(型号7.0)行反复扩张治疗。后又行镜下微波治疗4次。1周后复查见气管下段狭窄处明显好转,但仍有充血、水肿及坏死物覆盖。 第4次纤支镜下见:气管第二狭窄处,又较上次治疗后变小,再次用7.5号气管插管扩张4小时,见狭窄处扩大。,气管支气管扩张术,第次扩张术前,气管插管扩张术中,气管支气管扩张术,第次气管插管扩张术后气管上段狭窄好转,

4、气管支气管扩张术,郁彩明第次扩张术前气管下段再次狭窄情况,郁彩明第4次扩张术中,气管支气管扩张术,第次扩张术后气管下段狭窄好转,气管支气管扩张术,患者历某,女,70岁。“间断喘息3月余,加重4小时”为主诉入院。瘢痕体质,6月前气管切开术后肉芽组织增生致气管狭窄,遂行气管支架置入术,置入后支架上端肉芽组织增生导致气管再次狭窄。 第1次纤支镜:气管中上段环形狭窄,气管下段有结节状肉芽组织生长。经纤支镜用6.5号气管插管通过狭窄处,将气囊充气5ml反复扩张后,保留4小时后拔管。 第2次纤支镜:拔出气管插管后见狭窄处明显扩大,气管下段及狭窄处有坏死组织,清除坏死组织后气管变通畅,呼吸困难明显解除。 第

5、3次纤支镜:再次用6.5号气管插管经纤支镜行气管扩张术,嘱24小时后拔除气管插管。,气管支气管扩张术,第次扩张前,第次扩张中,气管支气管扩张术,第次扩张后,气管支气管扩张术,第次扩张前气管再次狭窄,第次扩张后,气管支气管扩张术,第次扩张后狭窄处肉芽组织,第次扩张后狭窄处肉芽组织钳取后,气管支气管扩张术,患者李某,女,18岁。“胸闷、气喘息20天,加重6小时”为主诉入院。既往患“肺结核”1年余,在当地抗痨过程中出现胸闷喘息,呈进行性加重。 第1次纤支镜下见:气管中下段环形狭窄,气管环不清晰,粘膜充血,镜身不能通过,管腔内有较多分泌物。遂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插管术,气管插管直径为7.0mm。插管成功后行上下扩张及吸引支气管分泌物数次。患者自感呼吸困难情况缓解。 第5次纤支镜下见:气管中下段与上次治疗时相比更狭窄,粘膜充血、粗糙;有较多肉芽组织增生,且有较多分泌物,镜身不能通过。遂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扩张术,气管插管直径为6.5,插管成功后行纤支镜吸引支气管分泌物,患者自感呼吸困难情况缓解。,气管支气管扩张术,李某气管扩张前,李某气管扩张中,气管支气管扩张术,李某气管扩张后,谢谢!,夏熙郑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郑州市经八路2号 邮编 450014TEL:(0371) 63974608 65261030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