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8610458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黄恕伯黄恕伯 2008.32008.3试卷命题探讨试卷命题探讨前 言 纸笔测验的特点 能对知识进行有效测量,还能考查有关技能和能力; 操作规范、统一,易于大面积实施; 能用分数量化,测量结果精细; 评分客观性好; 在统一试卷、统一评分标准下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在实施纸笔测验时,应正确对待其优缺点,扬长避短。评价实践能力方面有一定局限性;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功能不足; 评价缺乏个性,难以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 只是评价结果,无法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评价主体单一,只有局部的评价视角。全面评价学生需要各种评价方式的互补,不要赋予纸笔测验 力所不及的任务。在

2、发扬纸笔测验优点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纸笔测验能更全面 地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试题的设计 1.关于能力的考查纸笔测验的试题可以考查哪些能力?怎样考查这些能力?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一.试题的设计 1.关于能力的考查(1)一个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试题的启示秋天,人们在河里游泳并不觉得冷,当人从水中走出露在空气中时,立刻觉得皮肤凉飕飕的。对这种现象,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认识?试题:课程标准的要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表述这个问题发现值得探究的物理问题发现一 个 现象 对现象 质疑形成 疑问创创 造造创创 造造表表 达达 抽象、概括抽象、概括提炼为

3、科学问题表述这 个疑问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秋天,人们在河里游泳并不觉得冷,当人从水中走出露在空气中时,立刻觉得皮肤凉飕飕的。对这种现象,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认识?试题:本题只是从文字上贴上了“提出问题”标签。并不具有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的功能。(没有让学生经历在问题情境下发现某一现象或事实的过程,更没有对客观现象、事实通过质疑形成疑问 )一.试题的设计 1.关于能力的考查(1)一个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试题的启示并不是各种能力都可以用纸笔测验进行有效地考查,当我们需要考查某一能力时,必需明确这一能力的本质

4、特征,试题的内容应体现该能力的本质特征。一.试题的设计 1.关于能力的考查(1)一个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试题的启示(2)怎样考查理解能力?“了解”和“理解”的不同:了解 知识的重现理解 知识呈现方式的转化要设计考查理解能力的试题,需要明确知识呈现方式转化的各种情况,为此需要制订一个不同认知水平的评价框架,说明各种认知水平的评价内容。一.试题的设计 1.关于能力的考查(1)一个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试题的启示(2)怎样考查理解能力?(3)不同认知水平评价内容的确定例:初中科学不同认知水平的评价内容高中物理不同认知水平的评价内容一.试题的设计 2.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1)对一个试题错误

5、原因的分析某同学在做验证互成角度的两力合成的平行四 边形定则的实验时,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另一端用 A、B 两 个弹簧秤同时拉着到达 O 点位置,此时两弹簧秤的读数分 别是FA 3.41 N 和 FB = 4.18 N,其位置记录如下图,倘若 橡皮绳的活动端仅由一个弹簧秤拉着,也把它拉到 O 点位 置,读得弹簧秤的读数为 FC 6.14 N,其位置如C。(1)以 1 cm 表示 1 N,分别作出 FA、FB、FC 的图示。试题(2)用平行四边形 定则通过作图求出FA 、FB的合力大小(要 说明量值)、和方向 (只要图示),并说 明该实验的结论。ABCOF10 1 2 3 4 5 60 2N FA

6、 3.41 NABCOF2F10 1 2 3 4 5 60 2N FA 3.41 N FB 4.18 NCABOFBFA0 1 2 3 4 5 60 2N FCFA 3.41 N FB 4.18 N FC 6.14 NACBOFCFBFAF合FC 6.14N0 1 2 3 4 5 6F合6.25 NAOCB缺乏实事求是态度和严谨缺乏实事求是态度和严谨态度的学生容易导致失分态度的学生容易导致失分一.试题的设计 2.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1)对一个试题错误原因的分析纸笔测验可以对某些态度和习惯进行考查。(2)一个试图考查价值观的试题一个试图考价值观的试题一个试图考价值观的试题小李同学看见电

7、视中有人进行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他把自己悬吊在一根很长的橡皮绳下,自由地在空中上下振荡。小李发现,不管该人上下运动的高低幅度如何,他上下来回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总是相等的。小李想验证这一想法是否正确,甲、乙、丙、丁四同学分别向他提出了验证的建议。甲:调查许多看过这种现象的人,多数人的看法总是正确的。乙:询问一位心目中权威的老师。丙:用一根橡皮绳吊一个沙袋上下运动做实验,测量不同幅度下来回一次所用的时间。丁:记得电视节目主持人说过这个问题,可以打一个电话直接问明结果。如果以上结论存在分歧的话,你最相信的结论是_。考查学生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困难考查学生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困难一.试题的设计 2.关于情感

8、、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1)对一个试题错误原因的分析纸笔测验可以对某些态度和习惯进行考查。(2)一个试图考查价值观试题的测试结果学生对情感类问题的回答并不一定反映其真实想法(3)一个考查“节能意识”试题的启示小王家所在地方的用电享受低电价待遇,每度电费只要 0.21元,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家庭使用电子节能灯。小王了解到 11 W 节能灯管的发光效果跟 60 W 的白炽灯泡相当。小王看到市场上有 60 W 的白炽灯泡 A 和 11 W 的节能灯管B,其工作寿命、售价、每小时耗电量等数据如下表所示。每小时耗电量 (度)寿命 (小时)每只售价 (元)每度电费(元 ) 白炽灯泡A0.0601000 1.

9、50.21 节能灯管B0.011200028.50.21(1) 每只节能灯管,按照表中寿命工作,其电费和购买灯管的总费用一共是多少?(2) 如要在A、B 两种灯具上作出选择,你认为小王应使用哪种?试题计算答案:节能灯管2000小时总费用是 28.22元;白炽灯泡2000小时的总费用是 28.20元。测试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选白炽灯泡。一.试题的设计 2.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1)对一个试题错误原因的分析纸笔测验可以对某些态度和习惯进行考查。(2)一个试图考查价值观试题的测试结果学生对情感类问题的回答并不一定反映其真实想法(3)一个考查“节能意识”试题的启示只有被测试者不知道这是在进行情感

10、测试时“情感题”才有效 通常情况下很难做到(4)尽管纸笔测验缺乏对“情感”的有效评价功能,但试题内容应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其教育功能。一.试题的设计 3.关于试题难度的思考(1)对一道小学语文难题的分析保亭县小学一年级语文试卷分题难度统计表题号123456789101112难度.83.80.78.71.75.71.50.50.67.25.50.50第 10 题的难度为 0.25,是最难的题。白拨毛绿浮掌清水波红难点在于图形对阅读的干扰,而不是对诗句的理解难点在于图形对阅读的干扰,而不是对诗句的理解本题属于本题属于“ “回忆回忆” ”的认知水平的认知水平一.试题的设计 3.关于试题难

11、度的思考 (1)对一道小学语文难题的分析(2)影响试题难度的因素(以初中物理为例)题目条件的复杂程度题目条件表述的隐蔽性解答题目所需要的心智技能是否隐含科学探究等解决问题的方法解答过程的数学手段以往解题经验的影响需要表达的水平适可而止提倡(联系实际表述)不过分提倡(某些题引入)不过分适合初中水平提倡新情境(3)应该追求有价值的难度因素以两个试题为例试题:某物体重0.5N,把它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溢出的水为0.3N,则它受的浮力A. 一定为0.3NB. 一定为0.2NC. 一定为0.5ND. 可能为0.4N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

12、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凸透镜 的焦距 /cm物体到 凸透镜 的距离 /cm像到凸 透镜的 距离 /cm像的 正倒14 14 14 1420 30 40 6047 26 22 18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凸透镜 的焦距 /cm物体到 凸透镜 的距离 /cm像到凸 透镜的 距离 /cm像的 正倒16 16 16 1620 30 40 6080 34 27 22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请分析以上数据,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结论一是示例) 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短。 结论二:_。(分析数据)试题凸透镜 的焦距 /cm物体到 凸透

13、镜 的距离 /cm像到凸 透镜的 距离 /cm像的 正倒14 14 14 1420 30 40 6047 26 22 18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凸透镜 的焦距 /cm物体到 凸透镜 的距离 /cm像到凸 透镜的 距离 /cm像的 正倒16 16 16 1620 30 40 6080 34 27 22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短。 结论二:_。知识要求:凸透镜的实像是倒立的。探究能力:1.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比较2. 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3.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4. 具有控制变

14、量的初步意识能力要求二.试卷的设计 1.试卷的内容结构(1)以一份语文试卷为例对试卷内容结构的分析一、二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一、二年级课程目标中可笔试的内容笔试的评价目标要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卷对评价目标的覆盖统计分析结论与启示一份小学一年级语文试卷的试题内容评价内容要点试卷的体现 题号分数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10 4掌握常用偏旁部首3、416按笔顺写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会写声母、韵母和音节,熟 记汉语拼音字母表1、224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5、6、7、 8、937会用四种标点符号写话:事物、认识、感想1212试题内容分数1.声母、韵母、音节122.标

15、声调符号103.根据部首写字 94.二字合为一字 75.选词填空 86.组词 77.选词连线 88.找反义词 69.连词组成一句话 910.找字成诗(背诗) 411.阅读回答问题 812.会说回道(冬天)12覆盖了覆盖了5 5 项主要内容项主要内容第第1111题找不到评价要点题找不到评价要点评价内容要点试卷的体现 题号分数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10 4掌握常用偏旁部首3、416按笔顺写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会写声母、韵母和音节,熟 记汉语拼音字母表1、224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5、6、7、 8、937会用四种标点符号写话:事物、认识、感想1212覆盖了覆盖了5 5 项主要内容项主要内容试卷内容分析的启示:试卷内容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