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学生挫折应对能力的现状调查及提高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606088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学生挫折应对能力的现状调查及提高途径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北京市中学生挫折应对能力的现状调查及提高途径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北京市中学生挫折应对能力的现状调查及提高途径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北京市中学生挫折应对能力的现状调查及提高途径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北京市中学生挫折应对能力的现状调查及提高途径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学生挫折应对能力的现状调查及提高途径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学生挫折应对能力的现状调查及提高途径研究开题报告(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中学生挫折应对能力的现状调查及提高途径研究 开题报告汇 报 提 纲问题提出研究设想研究设计研究保障预期成果经费预算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述评研究意义与价值 挫折 心理弹性 积极心理品质1.1 核心概念界定 挫折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时个 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挫折无论是作为情绪领域,还是 社会心理研究领域的研究课题一直都是心理学关注的焦点 。在社会心理领域,多拉德(J. Dollard, 1939)等人提出了 著名的挫折-侵犯学说。该理论最初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 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 件”。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认为:“挫折是在

2、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活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 要不能满足时是我情绪状态。”冯江平(1991)则将挫折定义为当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自己能力无法克服或自认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干扰,造成本身 需要或动机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的情绪反应。A.Amsel将挫折定义为:“一种行为被赋予为受到奖励的希望,缺没有受到奖励。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的,通常指不同的行为者 ,解决了活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得到或没有得到一个结果。”台湾心理学家杨国枢(1994)认为挫折在心理学上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个体动机性行为造成障碍或干扰的外在刺激情境,对 个体发生障碍作用的可能是人或是物,亦可能是自然环境或社 会

3、环境;另一种是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 焦虑、愤怒等情绪交织产生的负面心理感受,此心理感受也可 称作挫折感。李海洲、边和平在挫折教育论一书中,把挫折的概念划为 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挫折泛指一切能够引起人们精神紧张 ,造成疲劳度合心理变化的刺激性生活事件;狭义的挫折专指 又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心理弹性心理弹性(resilience),中文也被译成“复原力”、“恢复 力”、“韧性”、“抗逆力”、“压弹”等。在心理学中,它泛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及其它生活重大 压力的良好适应,也就是个人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 弹能力”或“面对挫折不被压垮的能力”

4、。Kaplan(2005)认为,其含义因不同研究、不同时期、研究所基于的不同理论背景乃至对象,而有很大差异。总结学者们已有的定义,大致分为 三类:第一,结果说。从心理弹性对积极发展结果的作用理解。 Masten(1990)将心理弹性描述为处于高危环境中个体积极的、发展性的适应结果。第二,特质说。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 事件的能力或特质。Anthony(2002)把心理弹性定义为“个体在面临挑 战和危险时帮助个体抵抗破坏的特性”;“在发生危机时帮助家庭去阻抗 遭到破坏的品质”。第三,过程说。从动态发展视觉下,追溯了弹性结构的发展。Harvey (2004)指出“弹性是一

5、个在特定社会经济背景下的多因素交互作用变化 的产物”。虽然作为科学概念,国内外至今没有一个统一和明确的定 义,但目前学术界关于心理弹性的定义不外乎过程论、结 果论和特质论三种。综合而言,心理弹性是个体的一种能 力、潜能或者素质,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过程, 产生出良好的适应结果。也就是说,心理弹性是可以培养 和提高,心理弹性水平高的个体在与环境,特别是挫折情 境的交互作用中,更可能保持心理健康,更能积极应对挫 折,并建设性地解决问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基于积极心理学而提出的学校心理健 康教育新理念(孟万金等,2008)。该理念针对传统病理式、问题式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主张从积极方面入手,

6、用积极的内容和积极的方式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克服心理 与行为问题,开发潜能,减负增效,塑造积极向上心态和 奠基幸福有成人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指的 是:个体在先天潜能和环境教育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 这些心理特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的积极取向,继而为个体拥有幸 福有成的人生奠定基础。积极心理品质表1 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与内容六大积极心理维度积极品质内容 认认知力量知力量智慧与知智慧与知识识创创造力造力 爱爱学学习习 好奇心好奇心 开放思开放思维维 洞察力洞察力 情感力量情感力量勇气勇气真真诚诚 勇敢勇敢 坚坚持持 热热情情

7、人人际际力量力量仁仁爱爱爱爱 善良善良 社交智力社交智力 公民性力量公民性力量公正公正领导领导 能力能力 团队团队 精神精神 公平公平 避免极端力量避免极端力量节节制制宽宽容容 谦谦虚虚 审审慎慎 自制自制 与宇宙和意与宇宙和意义义世界建立世界建立联联系的系的 力量力量超越超越感恩感恩 审审美美 幽默幽默 精神信念精神信念 希望希望 挫折的研究 心理弹性的研究 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挫折研究中,最早提出的挫折-侵犯模型指出:目标受阻 导致的挫折体验会形成两个极端行为倾向。挫折的研究挫折挫折 (目标受阻)(目标受阻)其他反应其他反应 (如退缩)(如退缩)侵犯的侵犯的 激发

8、激发内向侵犯内向侵犯 (如自杀)(如自杀)外向侵犯外向侵犯替代侵犯替代侵犯直接侵犯直接侵犯图图1 1 挫折挫折- -侵犯理论模型侵犯理论模型在一个极端上,挫折可能导致侵犯的激发,继而产生外向侵犯 ,乃至产生针对挫折源的直接侵犯行为。比如,金融危机中欧 洲航空公司的大罢工、泰国红衫军的示威集会、网络暴力、捏 造谣言等都属此类。在另一个极端上,挫折也可能使个体产生退缩之类的回避反应 ,激发自杀之类的内向侵犯,还可能导致指向弱者的替代侵犯 。退出社会竞争(成为“犀利哥”之类社会游离者)、自焚与 自残行为、富士康事件,以及幼儿园、小学杀童的恶性事件等 都属这一类。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挫折并不只有破

9、坏性的一面。许多学 者(N. Miller, 1941; L. Berkowitz, 1978)对挫折-侵犯学说提出修正,指出:挫折也可以产生侵犯以外的结果,挫折导致的 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即愤怒。可见,挫折 引起的侵犯是可以避免的。另一方面,人的意志在本质上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 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只有有目的的,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的行动才是意志行动 。因此,没有挫折与挫折应对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也就不能产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全的人格。既然从生命历程 中挫折是无法回避的,就应该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并发掘其积 极价值。总体而

10、言,情绪心理学主要关注挫折情绪的成分、影响因素和 干预。社会心理学则主要关注挫折感所带来的人际互动和群体 互动效应(如,社会比较理论、替罪羊模型等)。近年来,在 国内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中,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开展了很 多学生抗挫折承受力的培养和挫折教育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 探讨挫折来源、影响因素、团体训练和干预方式等。但总体而言,相关的思辨研究多于实证研究,内部机制的探讨 明显偏少,并且从系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角度切入的研究目前 还没有。苏州大学的杨帆在其硕士毕业论文挫折承受力教育影响因素的探究 及对策提出中,也在经过访谈之后,编制了一份中学生挫折承受 力问卷,并作了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然后通

11、过探索性因素分析 验证了影响挫折承受力的主要因素,该量表共有38个项目,分为5个维度:意志品质、个体挫折源认知、对挫折事件的认知、情绪状态、 对客观挫折源的认知。刘丽英(2006)编制的幼儿抗挫折能力教师问卷,问卷共有23个 题项构成,分为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两个维度,主要测量3-5岁幼儿的挫折承受力特点。何文广等(2010)编制的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量表包括:生理特征、积 极挫折认知、消极挫折认知、个性特征、情绪特征、他人支持6个维度。关于心理弹性的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目前已经历了关注特质阶段(探讨保护性因素、危险性因素等)、关注过 程阶段(提出心理弹性理论)和以干预促进心理弹性阶

12、段。国 内关于心理弹性的关注始于本世纪初,目前在前期引介西方理 论和工具的基础上,开始展开更多的本土化研究,弹性理论被 广泛应用于留守儿童、大中学生、特殊群体子女的心理健康研 究中,这些研究中大多数是以心理弹性与压力应对的关系探讨 为主的。当前弹性研究已扩展到了组织领域、婚恋领域中(张 建新等,2006;许燕等,2007)。心理弹性的研究图图2 2 儿童心理弹性的系统模型儿童心理弹性的系统模型图图3 3 儿童心理弹性的过程模型儿童心理弹性的过程模型图图4 4 儿童心理弹性的动态模型儿童心理弹性的动态模型上述三种理论模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心理弹性的作用机 制。系统模型强调了各种因素协调配合对发展

13、心理弹性的 重要作用;过程模型分析了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的交互 作用对自我发展的影响;动态模型阐述了外部因素对个体良好发展的重要性。这些模型为心理弹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 的实证资料。2 2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核心内容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吸收西 方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等思想和实践精髓,在中国优秀传统 文化的根基上创立的。当前研究已从理论构建阶段走向了实践 推广阶段。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划分为了认知、情感、人际、 公正、节制和超越六大维度,据此编制了中国中小学生积极 心理品质量表和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并相应 制定了各种心理品质的培养方案。当前的研究已经完成了中学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内容的序列化研

14、 究(余晓灵等,2009),灾区心理重建中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张静等,2009)。实践证明,积极心理品质的综合培养是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是中央教科所开发的测 量工具,共100道题目,分网络版和纸质版两种。中国大中小学生积极中国大中小学生积极 心理品质量表心理品质量表1.01.0总量表初始模型的拟合指标CMIN DF CMIN/DF GFI NFI IFI TLI CFI RMSEA143.650 751.915.950 .940 .970 .958 .970.039分量表一 分量表二 分量表三 分量表四 分量表五 分量表六总量表系数.777

15、.727.775.742.725.812.942各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表3 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测量指标 六大积极力量分量表15项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品质内容 分量表一:认知力量智慧 与知识 (Wisdom and knowledge)创造力创造力 求知力热爱学习 好奇心 思维与洞察力开放思维 洞察力 分量表二:情感力量勇气 (Courage)真诚真诚执着勇敢 坚持 热情 分量表三:人际力量仁爱 (Humanity)爱爱友善善良 社交智力 分量表四:公民性力量 公 正(justice)领导力领导能力 合作力团队精神 公平 分量表五:避免极端力量 节制(temperance)宽容宽容

16、谦虚谦虚 持重审慎 自制 分量表六:与宇宙和意义世界 建立联系的力量超越 (transcendence)心灵触动感恩 审美 幽默风趣幽默 信念与希望精神信念 希望中国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测量网上平台http:/ 质,促进个体成长的阶梯。个体心理素质是决定挫折影响方向的 主要因素之一。心理弹性是个体积极应对挫折,并在危机中获得心理成长的心理 能力或人格特质。并且是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和干预加以培养的 。15项积极心理品质是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核心指标和内容。对之的培养方案已经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品 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心理弹性,继而提升挫折应对能力,培养幸 福有成的一代新人。小结:1.3研究意义与价值 随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