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605508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与人格心理学(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 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来的相对稳 定的和特殊的心理行为模式。 对这一定义的解释: 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 2、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 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 4、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生物遗 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 成起来的。二、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一套用于描述、解释和说明人格心理现象的假设性符号系统或研究框架。内容主要涉及人格的界定、人性观、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理论以及人格的研究与评鉴方法,反映了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同时提出可验证的理

2、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三、人格理论的评价标准1、精确性。理论反映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及变量间关系的精确程度。2、可检验性。包括可验证性、可证伪性和可反驳性。3、概括能力。理论的概括能力越强,所能解释的现象越多,且具有可检验性,那么理论就具有越高的功效。4、简洁性。一个理论所包含的假设、所运用的概念越少,对现象的解释越简明,其简洁性程度越高。5、逻辑一致性。科学理论要求其知识体系前后连贯,各个概念、假设与定律之间相互吻合、印证,具有较高 的逻辑一致性。6、有用性。如果一个人格理论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就是一个好的人格理论 。四、三种研究方法潜在的长处和局限性:潜在长处 潜在局限性个案

3、研究和临床研究1.避免实验室的人为性 1.导致非系统观察2.研究人-环境关系的全面复杂性 2.促使对资料的主观解释3. 导向个体的深度研究 3.变量间的关系纠缠不清相关研究和问卷调查1.研究众多变量 1.建立的关系是联系性的而不是因果性的2.研究许多变量间的关系 2.导致自我报告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题实验研究1.操纵具体变量 1.有很多现象不能在实验室研究2.客观记录资料 2.人为情景限制了发现的推广性3.建立因果关系第二章 原欲与人格一、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无意识的特点: 1、无矛盾性,无意识中的各种本能冲动和欲望拥挤在一 起而互不干扰。 2、无时间性,即无意识中的各种欲望不会因时间的流逝 而

4、改变,时间关系是意识的一种特征而不是无意识的特征 。 3、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4、非现实性,即无意识几乎与外部世界没有任何联系, 无意识过程按自身的强度和快乐原则进行,它不管现实, 只求享乐。 5、无意识观念的能量远比前意识或意识中观念的能量大 ,因而它更机动、更活跃,易于变形和替换。二、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人格中最难接近、但又是最有力的部分。它由先天 的本能、原始的欲望组成;同人的肉体过程相联系,将躯体能 量转化为精神能量,并且贮藏它们和向自我、超我提供能量。本我满足欲望、获得快乐的方式:反射动作与想象实现。 自我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它派生于本我, 不能脱

5、离本我而单独存在。自我的力量就是从本我那里得到的 ,自我总是根据现实的可能性力图满足本我的要求。因此,自 我是本我的执行机构。 超我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包括自我理想与 良心。自我在满足本我欲求时,不仅要考虑现实条件的可能性,而 且要受到超我的制约。与自我不同,超我是社会道德的化身, 按照“道德原则”行事,它总是力图限制本我的私欲,使它得不 到满足。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不是某一单方面的 力量决定的,而是人格内部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自由联想法自由联想法是从谈话疗法中演化出来的,谈话疗法就是在催眠的条件下引诱患者把自己以往致病的创伤经验和事件尽情吐露出来。弗洛伊德

6、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自由联想法。自由联想法既是一种治疗方法,又是一种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它是构成精神分析论的一种方法。第三章 文化与人格一、原型原型是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它是一种本原的模型, 其他各种存在都根据原型而成型。荣格研究最多的原型是:人格面具: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 于表现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的认可 。阿妮玛和阿妮姆斯:个体心灵中异性的成分或意象。阴影:人的心灵中遗传下来的最黑暗隐秘、最深层的邪 恶倾向。自性: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 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二、社会兴趣阿德勒认为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

7、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一个人在克服自卑感和追求优越的同时,又被社会兴趣所驱动,两种动力交织在一起,驱使人们实现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共同幸福。三、生活风格及其类型阿德勒认为每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是不同的, 个体所处的环境条件也千差万别,从而导致每个 人试图获得优越的方法也迥然不同。阿德勒把个 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具有社会兴趣的人的生活风格是正确的和健康 的,而缺乏社会兴趣的人的生活风格是错误的和 病态的。阿德勒根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的程度,划 分出四种类型的人:统治-支配型;索取-依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 四、自我及其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

8、知,常常出现在青年的后期。有个人同一性, 他指认识清楚自己固有的特点、爱好、理想,这 是一个要确定自己做什么样的人的时期。在社会 方面,有集体同一性,是追求一种社会的认同感 。艾里克森认为,同一性形成动因是自我,或意 识的自我。艾里克森把获得自我同一性的另一个极端称为“同一性混乱”。五、神经症需要敌意和焦虑导致了更深的恐惧感和痛苦,为了减轻基本焦虑,就会形成一些防御性策略。这些 策略是一些潜意识的驱动力量,霍妮称之为神经症需要。霍妮列举了10种神经症需要:友爱与赞许。生活伴侣。狭窄空间。权力。剥削。 社会认可。自我赞许。成就。自主。完美主义。霍妮从10种神经症需要中归纳了三种神经症的人格类型:

9、趋向他人、反对他人、逃避他人。六、社会性格理论 弗洛姆把人的性格分为两个部分:个体性格与 社会性格。 社会性格是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 基本性格结构。社会性格具有以下基本特性:第 一,它是群体心理,在不同场合指不同群体,有 时指一定的民族或阶级的心理;第二,它是一个 群体在共同的处境下,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基本 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三,它是激发一 个群体的行为的共同内驱力。社会性格是经济、 政治、文化诸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经济因素 在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中占有优势。家庭则起着一 种将社会所需要的性格结构的基本特点转移到孩 子们身上的作用。第四章 特质与人格一、特质特质并非只与少数特

10、殊刺激或反应相联系,而是相对概括的和持久的。特质将多数刺激与多数反应相联结,因此在行为方面会产生广泛的一致性,这样行为就有持久性和跨情境的特点。人格特质的特点: 1、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2、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3、特质具有动力性。4、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印证。5、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质仅是相对独立的。6、特质与道德或社会判断不同义。7、特质既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 群体所具有的。 8、行动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 质不存在。二、机能自主性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换言之,过去的动机与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过去的

11、已经过去,一个人今天的动机是机能自主的。 三、因素分析的材料来源 卡特尔认为可以用于因素分析的数据材料有三种类 型:生活记录材料、问卷材料以及客观测试材料。生活记录材料来源于人们实际生活中对个人行为的 记录。其关键作用在于,由于被试没有直接提供信息 ,因此较少欺骗和吹捧的成分。问卷材料来源于人格的问卷调查。这是最容易收集 的也是大多数因素分析所使用的一种材料。但是报告 中有关个人自己的能力和倾向会影响到这类材料的精 确性。客观测试材料是诸多方式中最有价值的一种,主要 考察被试进行行为测验时的反应。调查者往往通过观 察被试在模拟现实生活情境中的行为表现来收集这类 材料。 四、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

12、艾森克喜欢把心理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与生物 学的和行为学的实验研究结合起来。他的研究表明,个体在外倾-内倾这一人格维度上 所处的位置是以大脑神经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之间的 平衡性为基础的。艾森克提出边缘系统是神经质的生理基础。边缘系 统与自主神经系统协同活动,并与网状激活系统(内 外倾的生理基础)相联系。高神经质者的边缘系统激 活阈值较低。艾森克推测精神质与男性生物特性,特别是雄性激 素分泌有关。目前还没有确实的实证研究材料支持这 一推测。第五章 学习与人格 一、强化 如果某一结果性的刺激使这一操作行为发生的 概率增加,那么这一刺激就是这一操作行为的强 化物(或称强化刺激)。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

13、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 程就叫做强化。 二、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强化内驱力是指迫使有机体行动的任何一种强烈的刺激,它们可以是与生俱来的。线索是一种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的方向的刺激,也就是斯金纳所说的诱因、辨别性刺激。反应是由内驱力和线索诱发出来的,用以降低或消除内驱力的行为或心理活动。强化也就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都是一种强化物。 三、 行为预测理论罗特认为,一种行为被选择的可能性,取决于行为者认为它 所能够带来的回报(强化)的多少以及他认为他实施该行为能带 来该回报的可能性(即有多大的成功率)。罗特的行为预测公式为:BPx,s1,Raf (Ex,Ras1&

14、Rva,s1)行为潜势(BP,behavior potential):表示对于某一个体而言,某种行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情境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预期(E,expectancy):表示一个人认为在某种特定情境下如果选择了某种行为,它就能够带来某种相应的强化的可能性。强化的效价(RV,reinforcement value):指行为者认为某种行为所带来的强化结果或强化物的相对价值的大小。心理情境:某一行为的发生率是与特定的心理情境密切相联 系的。四、控制点理论内外控是一种对强化的本质进行解释时形成的 一种类化的预期。内、外控制的预期说明,同等 条件下同一种强化的出现对于不同的当事人可能 有不同的效价

15、,要视乎当事人对控制该强化的最 终因素的预期而定。一般而言,内控的预期会赋予强化正常的功能 :行为之后的积极强化增进强化的效价和对该行 为的预期,而消极强化则降低强化的效价和对该 对行为的预期。而外控者则会很不相同。 五、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 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观察学习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注意过程:别人的行为要能够成为个体模仿的对象, 首先必须引起个体的注意。 保持过程:模仿学习者主动地多次在脑海中提取尚未 消退的动作表象,或者提取出言语描述,在言语描述的指 导下再生出动作表象进行重复回忆,在脑子里进行操练。 动作再现过程:在需要表现出模仿学习的行为时,要 能将脑海中的动作表象再现到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来。 强化和动机过程:模仿学习的动机会影响对榜样行为 的注意和选择。六、自我效能感强化并不总是外在的,还有一种叫做自我强化的内在强化。自我强化是指我们的行为不但受到外部的酬赏与处罚的管理,还要受到自己给自己制定的内在标准的管理。所谓自我效能感即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这与罗特的预期很相近的概念。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行为取向和情绪。第六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