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不饱和(脂肪)烃新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605039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不饱和(脂肪)烃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三章不饱和(脂肪)烃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三章不饱和(脂肪)烃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三章不饱和(脂肪)烃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三章不饱和(脂肪)烃新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不饱和(脂肪)烃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不饱和(脂肪)烃新(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烯烃的结构特点1 烯烃的异构和命名第三章 不饱和(脂肪)烃第一节 烯 烃乙烯分子结构二、 烯烃的异构构造异构1.碳链异构CH3CH2CH = CH2 (CH3)2C = CH22.位置异构CH3CH2CH = CH2 CH3CH = CHCH3 3.官能团异构构型异构-顺反异构 1.含义2.条件三、 烯烃的命名1.选择含有双键在内的最长而连续的碳链作为主链 2.主链编号时,从距双键较近一端开始 3.写出名称2,5-二甲基-2-己烯3, 3-二甲基-1-丁烯3-甲基-2-乙基-1-丁烯4.顺反异构体命名法 顺反命名法 Z-E命名法(适用所有烯烃)、命名法主要原则是根据“顺序规则”。 顺序规

2、则是在表达某些立体化学关系时, 为决定 有关原子或基团的排列次序所提出的原则。按直接连在双键碳上原子的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原子序数大的排在序 列前面,称为次序优先基团;原子 序数小的排在后面,孤对电子排在氢之后。如下列原 子或基团的先后次序为: 如果与双键碳直接相连原子的原子序数相同,则比 较其后一位原子的原子序数, 再相同,再顺次比较,一直到比较出优先次序为止。比较时,按原子序数排列, 先比较各组中最大者;若仍相同,再依次比较。如果取代基是不饱和基团,则可认为与双键 或叁键碳原子直接连有两个或叁个相同的原子。如 : Z-E 命名原则:如果一个双键碳原子上连接的较优基团与另一个双键碳原子上连接的

3、较优基团在双键 同侧,其构型用Z表示,反之用E表示。 ( E)1-溴-1-氯-丙烯(E) 3-甲基-4-异丙基-3-庚烯5.重要的烯基:2 烯烃的物理性质弱极性,熔点、沸点同烷烃相似。3 烯烃的化学性质 由于含有键决定烯烃的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键断裂,主要是加成和氧化反应。一、烯烃的加成反应 1.加氢 烯烃与氢的加成反应叫做加氢。加氢反应的反应热叫氢化热。 各类烯烃稳定性次序:双键碳原子上连接的取代基数目越多越稳定。2.加卤反应(Cl2, Br2) 鉴定烯烃的方法3. 与卤化氢的加成马氏规则:当与烯烃加成时,氢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卤素加到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 4.加 H2SO45.

4、加 H2O6.过氧化物效应反马氏加成二、烯烃的氧化反应1. KMnO4 氧化 这一反应常用以鉴定碳碳双键 ;还可根据产物推断原来烯烃的结构 。2.臭氧化根据臭氧化的水解产物,也可推断烯烃的结构 两种氧化比较: KMnO4 氧化性强,产物为:酮、酸或二氧化碳臭氧化氧化性弱,产物为:酮或醛三、烯烃的聚合反应聚合物的含义单体聚合度3. 氧气氧化 环氧乙烷4 诱导效应一、诱导效应的含义1.给电子基和吸电子基给电子基团:电负性比氢小的,如烷基、负离子等。吸电子基团:电负性比氢大的,如正离子、卤原子、 带氧或带氮的基团、不饱和烃基。2. 含义凡是由于原子或基团的电负性引起的键的极性变化, 通过对相邻原子的

5、诱导,沿着碳链传递,使分子中 不直接相连的共价键的电子密度分布,向同一方向 偏移,这种效应叫诱导效应。Cl C C C-0.713 +0.618 +0.028 +0.002+I二、诱导效应的特点: 1.诱导效应沿着碳链传递,迅速减弱。 一般经过个原子后,影响就很小了。 吸电子推电子2.诱导效应具有迭加性 三、应用解释马氏规则:3.吸电子与推电子能力越强诱导效应越强5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一、 亲电试剂与亲核试剂亲核试剂: 带有负电荷或分子中具有较高的电子密度。例如:OH-, Cl-, H2O 等 亲电试剂: 带有正电荷或分子中具有低电子密度中心。 例如:H+, X+, NO2+亲核反应:亲电

6、反应:进攻试剂:二、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在氯化钠溶液中进行溴与乙烯的加成时产物为:特点:分步进行1.同Br2 (非极性试剂)第一步:第二步:2.同HX(极性试剂)第一步:慢第二步:三、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及马氏规则的解释1.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解释:电学规律:带电体的稳定性是随着电荷的分散程 度增大而增大的。 给电子C+稳定吸电子C+不稳定产生碳正离子所需能量2. 解释马氏加成6 烯烃的游离基(自由基)加成反应历程条件:必须是HBr和过氧化物第二节 炔 烃 一、概述通式CnH2n-2 ,结构特点是含有一个叁键,叁键碳 是键碳是杂化的,叁键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键 和一个重叠的键组成。 异构:无顺反异构

7、命名 : 4-甲基-2-己炔乙炔分子返回二、 炔烃的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1.加氢反应5-乙基-1-庚烯-5-炔2.加卤素3.加 HX4.加 H2O 氧化反应金属炔化物的生成乙炔银(白色)鉴别端炔生成的炔化物沉淀必须用硝酸处理 乙炔铜(红棕色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1.丁炔、2-丁炔、丁烷 2.丁烯、2-丁烯、丁炔第三节 二 烯 烃一、概述二烯烃为含有两个双键的不饱和链烃,通式CnH2n-2 ,为炔烃的异构体 1.分类2.命名二、 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 1,4加成反应 2.双烯合成(狄尔斯艾德尔反应,简称狄艾反应)固体鉴别:丁烯、1,3-丁二烯加顺丁烯二酸酐2.13 共轭效应一、共轭体系二、

8、共轭效应的含义定域电子:孤立的双键体系中,构成键的一对电子 基本上是在两核附近运动的。 离域电子:在共轭体系中,原来在两核周围运动的 电子,其运动范围扩大到整个共轭体系, 电子由定 域电子变成离域电子。共轭效应的含义: 共轭体系中电子的离域作用。 共轭能(离域能):由于电子的离域使共轭体系降低的能量三、共轭体系的特点1.共平面性:各键在同一平面上,P轨道相互平行。2.键长趋于平均化,共轭链愈长,平均化倾向愈大。C=C 0.134 nm C-C 0.154 nm3.体系能量降低,分子趋于稳定。4.交替极化 电荷正负相间,一端正,一端负。静态共轭效应动态共轭效应5.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的比较四、超共轭效应包括和P共轭效应. 五、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的应用1.用来解释碳正离子、自由基、烯烃的稳定性利用和P超共轭解释2.解释1,4-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