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师”的探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604168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师”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有关“师”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有关“师”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有关“师”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有关“师”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师”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师”的探讨(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师”的一些探讨! “师”的由来 “师”的含义 古代对“师”的不同称呼 文化人、丈夫、老师“先生”的不 同含义师的由来 师的由来 “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就有 了。而“师”字最早的出现是在甲骨文中 , 甲骨文中有“文师”之称。以后,西汉的 董仲舒用了“师”一词,司马迁用了“师 表”一词,他们都着重在师的表率作用这 点上。 师的本义? 【经】師,人也。 【注】謂人。 【疏】人者,統詞也。對而言,則人為寡詞。 周語云:“人三為,是也。對寡而言,則人為 。詞穀梁莊十七年傳人者是也。”爾雅比義 ,即本之穀梁師者。訓詁云:“師也,二千 五百人為師,是師為人之稱” 。 尔雅义疏“师”的本义 师,二

2、千五百人为师。东汉许慎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 旅为师。周礼地官小司徒 在这里“师”都是是指其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 级。 那么师还有其他什么含义呢?“师”的其他含义 (3) 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 泛指军队army;troops 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过秦论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 肴。”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水师(水军);挥师(指挥并带领军队);师旅( 军队的通称,亦用来指战争);师船(师舶,兵船,兵舰);师老 (军队疲劳,士

3、气低落,战斗力衰弱);师吏(军吏);师令(军 令);师干(本指军队的防御力量。后指军队);师禁(军队的 禁令) (6) 军师 strategist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论语先进 (7) 民众,徒众 the masses 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诗大雅韩奕 师,众也。尔雅 师锡帝曰。书尧典 天子所都曰京师。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 ,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 (8) 又如:师锡(众人的意见;舆论) (9) 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 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尚书大传 (10) 老师 teacher;maste

4、r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唐 韩愈师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 序 (11) 又如:师儒(乡里教人道艺的人);师生关系;师风( 老师的风度);师台(对老师的尊称);师保(负责教导贵族子 弟的官);师课(由书院负责人主持的对学生进行的月考) (12) 对僧、尼、道士的尊称 Master。如:师太(对年 长尼姑的尊称);师丈(对老僧的尊称);师姑堂(尼姑庵);师 婆(巫婆);师哥(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师娘(巫婆); 师巫(巫师);师姥(巫婆);师姨(比丘尼。即女僧) 古代对老师的称呼 由于学校名称的繁杂,受教育的对象不同 ,在我国古代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

5、对教 师的称谓不尽相同。 “夫子”始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起先孔子的门徒尊称孔子为夫子,后来夫子成为对教 师的尊称。“师”泛指老师、教师。韩愈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傅”老师的通称。谷梁传昭 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师保”古时担任教导贵族子弟的官 ,有师有保,统称“师保”。礼记文王世子“师也 者,教之以事,而谕谙德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归 诸道者也”。“先生”老师。礼记曲礼上“ 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 者”。韩愈进学解“国于先生晨入大学”。“宗师”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 汉书平帝记“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

6、,各以世 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 “老师”教授学生的人。金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几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明清两代生员和举子对主试的座主和学官称“老师”。“教习”学官名。明代选进士入翰林 学习,称庶吉士,命学士一人任教,称为教习。清末兴办 学堂,其教师也沿袭教习。“教谕”宋代在京师设立的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官。元 明清县学皆置教谕,与训导共同负责县学的管理与课业, 官为正八品,掌文庙祭拜,教育所属生员。“教授”宋代除宗学、律学、医学、 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 学校课试等事。元代诸路散府及上中州学校和明清的府学 亦置教授。清江藩国朝汉

7、学师承记“自以不习吏事, 就教职,选授江南府教授”。从宋元到明清,各府(路) 、州、县均设有各级教育官员,其中最高一级为教授,设 于府(路),官为正七品。 “学博”唐代府郡置经学博士一人,以五经教授学生,后 泛称教官为“学博”。清代它又成为州县学官的别称。 “学正”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学官,协助博士教学,并负 训导之责。元代路、州、县及书院也设学正,明清州学设 学正,负责教育所属生员。官为正八品。“学录”宋元明清时国子监所属学官。掌执行学规,协 助博士教学。元代路学设学录,协助教授教育所属生员。 学录官为助教的协佐,官为正八品。 “学官”又称“教官”。指中国旧时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 学教师。 “监

8、学”清代中等学堂以上设监学;掌稽察学生出入。考 察学生功课勤惰等事。 “司业”隋以后国子监设司业协 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国子监的副长官,为正五、六品 。历代沿置,为学官,至清末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司业博士为之师”。 “祭酒”汉平帝时始置六经祭酒。后置博士祭酒,为博 士之首,属大学中教言(主管官)。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 ,至清末废。封建王朝专门教育公卿大夫和三品以上官僚 子弟的学校称国子监或国学、太学。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 祭酒(祭酒原非官名,古代人宴会或祭祀时,推一年高望 重的人先举杯子以祭,称祭酒。隋唐以后始称国子监的主 管官为祭酒),官多为从四品。 “学政”宋代太学的教官。宋史汪解传“

9、熙宁大 学成,分录学政”。“讲郎”讲授经书的官员。后汉书儒林传“又识 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 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 “助教”国子监教师,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立国 子学,始设助教,国子监协佐博士理事的官员,负责教导 学子的修身养性、崇志广业事宜,官位多在从七品上下。 “太保”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的官,也称太师太傅 。“博士”国子监的助手,官位多在正七品到正六品。为 培养各类专门实用人才,从东汉到隋末,在当时的京城还 建有各类专科学校,依据其专业,分别设立了律学博士、 医学博士、武学博士、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学官,其官 位在正九品到正七品。“学监”国子监协助祭酒督

10、课业、监内务、查勤惰、纠师生过失的官员 ,官为正七品。呼其名是很不礼貌、很不客气、很不尊重的称呼。“训导”明清时,各府、州、县均设训导官一人,协佐教授与学正、教 谕的学校管理事务,官为从八品。 “山长”唐宋元时,官立书院中担任主讲并总管院务的学官称山长。 “少卿”明代为培养本国的通事(今称翻译)人员和外国留学生,在京 城有四夷馆和四夷馆翰林院,其最高长官称少卿,官为正四品。“郡文学”汉武帝时敕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称郡文学,专司 所辖地域的教育行政事务。“卫儒学提督”宋明时,在兵员集中的要塞、卫所办有专教武官子弟的 学校,授以五经四书、英武将军传略和骑射步战之术,其最高官员称 卫儒学提督。

11、 “正科、典科、训科”明代各府、州、县各设一专司医学的官员,府称 正科,官为从九品;州称典科,县称训科,均有官职无俸禄。 “师傅“和“师父“含义有什么不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有了师父和徒弟之说。这和中国从前 的学徒制有关。所有的徒弟喊师父。那时的师父常常与徒 弟自己的父辈年龄相接近。有时又把师父的妻子称作师母 。 到了后来,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师父”变成了师傅 ,而且用师傅这个词更加普遍。 早期时主要使用的是“师父”这样两个字,这和那时主要 传艺的是与男性不无关系,可是到了后来传艺的不仅有男 性,也有女性。也有年轻人教年老者某项技能,所以就自 然的兴起了使用师傅这样的词。 师父对待徒弟是

12、严厉的。作为徒弟的父母常通过各种关系 让他们的孩子拜师学艺。而师傅在教徒弟的时候有时会采 用某种体罚来管理他的徒弟。 到了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更多的人使用师傅这个词。师 傅的称呼无所不在。在北京的街头上如果你需要和某个不 相识的人说话首先会说“师傅!.”。在其它地方也 有类似的说法。可见师傅的称呼是那样的普遍。师傅的称 呼也同时被社会所认可,是一种比较礼貌的称呼。如“师 傅,劳驾”等等。由此可见“师傅”这个词已经在某种意 义上超出了原先教与学的关系,是不相识人之间的一种称 呼,也基本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替代了“师父”这个词。文化人、丈夫、老师“先生”的 不同含义 一位网友在跟帖中称呼楼主兼版主为“

13、先生” ,版主立即回应道:“我不是先生,我是女 士”。抛开他们的争论,我只想说:先生, 可有六种含义呀! 第一种含义是“长辈”。对应于“先生”的是“后生” ,至今晋北、冀北、陕北和内蒙一带,仍将“小伙 子”称为“后生”。因此,“先生”则是对男性长辈的 一种称呼,只是这种称呼现在已很少使用罢了。 第二种含义是尊称。不论是出于尊敬还是客套, 都可以称之对方为“先生”。 第三种含义是“有文化的人”。过去在农村,“老师 ”还没有普及,农民对老师都一律称“先生”,因此 也就有了“男先生”和“女先生”的说法。推而广之 ,凡是有文化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先生”,于是就 有了“说书先生”、“算命先生”的说法。 第

14、四种含义是“丈夫”。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妻 子称丈夫为先生,这是“尊称”含议的推而广之。 第五种含义是“中学教师”。文革以前在北京,中 学生对教师不论男女一律称先生。那时对教师的 称呼分为四档,幼儿园教师称为“阿姨”,小学教 师称为“老师”,中学教师称为“先生”,大学教师称 为“教授”。如果升入中学还习惯地称“老师”,他会 很不高兴地告诉你“我不是老师,是先生!”言下 之意就是你不要把我这个中学教师贬低为小教。 不知外地是否也是如此? 第六种含义是“民主人士”。解放以后,在报刊文 章里,特别是在批判文章里,凡涉及人名的时候 ,有一个规律(不知是否有规定),对共产党员 称“同志”,对非共产党员称“先生”,即使是对对 鲁迅这样的文化旗手,也称“先生”而不称“同志” 。当被批判的人已经定性为“阶级敌人”的时候, 那就既不称“同志”也不称“先生”,而是直呼其名 了,因为在中华文化传统里,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